浅谈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2 07:06:23

浅谈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既是一个水资源大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水资源排名前一位,但也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大国,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是世界各国排名倒数的。农业大国的我,农村水利变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水资源,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已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农村 水利建设 “三农”

一、前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实现农村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农业是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所以水利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村容整治离不开清洁水源,生活富裕离不开饮水安全,改变生态环境离不开水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但由于投入力度与国民经济收入增长不相称,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补助标准偏低,省级补助标准一般仅15%左右,而县级财政困难,对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有限,配套补助标准较低。特别是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两工”和农业税的取消,村民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全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当地农村生活、生产和经济推进。

(二)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差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小型工程,是群众自筹自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维护养护很难达到标准的要求,使得建设工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随意性,重复工程建设;工程建设缓慢,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小规模建设工程,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工程从立项到建设的资金到位需要很长时间 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质量即得不到保障,致使施工进程缓慢,耽误农业的正常生产。

(三)基础设施养护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是重硬件而轻软件建设,很多地区往往是将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有的水利工程是上世纪修建的,并且排水标准低这些已有的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由于年老而功能弱化,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要求,还会导致河床逐渐升高,蓄水能力下降,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灌溉作用。

(四)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些减灾水利工程由于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群众就认为没有什么效用,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人为破坏。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方针

农田水利是一项以公益性为主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农田水利作为提高与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财政收入不断提高,政府应当而且有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采取更加民主的组织决策方式,农民有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社会有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田水利工作方针。

(二)加强管理,确保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采取以村或组为单位,统一管理,加强更新配套及日常维修护理,使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要加大农村水利执法力度,对恣意破坏水利工程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水利工程不受人为损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水利工程经营,搞好监管,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重复投资和违规建设。政府补助的水利经费、农民群众自筹的专项资金和收取的水费真正完全用于水利事业上。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质量标准,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监督机制。首先,工程设计及招标过程要严格,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要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工程实施图纸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加盖资质认证章才能使用,要根据所审批工程的规模及项目要求,完善工程施工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一批高素质人才;其次 建立施工准入证,必须持有施工准入证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建立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工程进入一定的施工阶段之后,施工建设单位就要将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组织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的各部分进行检验,并详细填写检查记录表,一些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部分,严格进行鉴定,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要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就离不开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事队伍,为了加强水利工作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还要加强对本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管理,建立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水利发展体系,同时,还要重视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建立合理的且能够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的农田水利技术,将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利研究和管理人才,还需要加强农田水利技术科学研究,研究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有效技术 为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应该运用到农业建设中,让农民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同时,还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使项目能够长久有效的发挥其效益,促科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叶明东.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导向,2011,(30);

[2]王树林. 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思考,民营科技,2011(04);

[3]顾玉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吉林农业,2011,(06);

上一篇:关于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