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社团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22 05:55:04

新时期高校社团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思考

作者简介:周星(1980-),女,籍贯:江苏武进,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电子通信工程。

摘 要: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团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自由度大、灵活性强等独特魅力在大学校园异军突起,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的现状调查,对新时期高校社团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给与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专业的限制, 它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服务”为目的,是大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基础上自由结合并经学校批准成立的业余团体。如今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不管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都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高校社团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示范作用、育人功能日益显现。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地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将其建设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阵地、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的第二课堂,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活动老套

社团活动自主性比较大,往往是按照社员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各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一,各个社团呈现各个不同的态势。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凝聚力强,自身职能设置完善,影响力也较为广泛;有些社团缺乏生机和活力,管理相对落后,活动时有时无,社员在社团中得不到发展,致使人员流失严重。另外,尽管社团的数量很多,但是社团核心人员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一味地沿袭过去一些无用的东西,使社团缺乏动力和活动。

(2)管理制度松散

现今高校的社团种类多,数量大,就我校九十几个社团中,成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由于社团高层、决策者的管理水平有限,再加上社员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社团出现不遵循管理章程现象。

(3)社团活动缺乏资金和场地

据了解,如今高校90%的社团无固定场地,活动场地有限,甚至有些活动场地在申请中出现困难,这给社团开展活动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4)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如今高校的社团申请成立程序比较简单,几乎大多数社团是学生自行组织,从指导老师的配备情况来看,社团都配备有一名指导老师,但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兼职的,学校既没有给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也无奖金,几乎没有任何的激励措施,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2.原因分析

从学校层面分析:(1)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作祟,偏重专业、特色等学生组织以及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而忽视了学校在社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缺乏充分的建设投入。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经费支持并缺乏指导教师指导,活动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3)缺乏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学生社团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与激励,往往发展意识薄弱,社团干部的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工作热情往往难以持久。

从学生社团自身层面分析:(1)缺乏明确的社团定位。目前不少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对社团成立的定位缺乏理性思考,对社团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光凭兴趣爱好和一腔兴起,甚至有些学生成立社团的动机只是追求“轰动”效果或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2)缺乏鲜明的社团文化。高校社团文化是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社团形象、社团品牌、社团精神等主要方面。目前有关社团影响力弱、生命周期短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团忽视自身形象的塑造,仅满足“应付式”地开展活动,缺乏精品活动,工作随意性大,以至于活动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品牌的活动。(3)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当前大部分社团并没有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经验简单行事。即使有些社团制定了章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作随意性大。(4)缺乏优秀的骨干和合理的梯队。目前社团骨干中低年级学生较多,部分社团干部以往很少或没有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有些社团干部参加工作主要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缺乏为社团服务的意识;有些社团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非但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科学路径探索

(1)加强政治领导。一方面要建立社团活动的规章制度,对各项活动要严格把关、加强指导。另一方面要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团,加强社团自身的领导。使社团活动的专业性与团组织活动相互结合,增强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团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加大建设投入。学校应尽可能单列学生社团建设专项经费,以满足社团发展的需求,并对品牌社团、优秀社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要鼓励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广泛利用自身社会资源推进社团建设;另外要解决社团活动场地紧张、设备缺乏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给指导教师配备适当的指导经费或科研分值,有效调动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高管理指导效果,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加强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完善社团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要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通互融,鼓励社团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活动。

(4)创新工作思路。首先是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开展形式新颖、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社团管理的创新。学生社团成员众多、分布广泛,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不够的,有些社团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等改进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效能,展现社团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有些社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技术,有效促进了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国胜.论大学社团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19-20。

[2] 龙海平.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5):13-14。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投其所好”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学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