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床位管理教育模式在心内科培训护士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04:50:59

固定床位管理教育模式在心内科培训护士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待签合同的护士(以下简称为待培护士)进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完成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文凭,无法单独进行护理工作的待培护士6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人,对照组30人。试验组采用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结果:试验组护士理论、技术、患者满意度等考核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心内科; 待培护士; 固定床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94-03

The Applications of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or Training of Nurse /XIAO Ye,LOU Bang-xiu,ZHAO Ju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94-9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 for pending sign a contract nursing(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raining of nurse).Method:62 persons from July 2010 to January 2013 which were completed in professional diploma in nursing college,unable to care nurse training to be a separate staff,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2 pers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30 person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ook the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the control group was took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Result:The theory,technolog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raining of nurse; Fixed beds

First-author’s address: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0,Chin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疾病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护士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所在科在优质护理服务前提下,结合本科疾病特点,对培训护士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通过跟、学、做相结合,教会她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建立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自己的言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责任行为的培养,注重细节,提高安全意识。为此,2010年7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通过对护理大专或本科毕业的代培护士进行分床管理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1月完成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文凭,无法单独进行护理工作的等待签合同人员(护理执照未考,护理执照已合格的人员但在笔者所在医院未完成注册的护理人员,简称待培护士),由护理部安排到笔者所在科6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人,对照组30人,两组护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一人带教模式。试验组实行集体带教,固定床位管理教学,创造独立环境,提高待培人员积极主动地服务理念。试验组具体带教方法如下。

1.2.1 从心作起,培养职业素质 待培护士由护理部安排入科后,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突发事件多,造成许多护士身体不适,如腰背痛、便秘等,不规律的饮食易导致胃部疾病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1],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岗前教育,使她们熟悉环境及院规,学习礼仪和服务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抢救设备的管理等理论知识。同时了解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科新技术、新动态,使培训护士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展望,激发其工作热情。让她们学会真正面对患者,用心感受职业气氛,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学会关爱每一位患者。

1.2.2 明确任务和目的,改变自身观念 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参与患者管理及专科护理查房,有利于激发工作激情,体现个人价值。

1.2.2.1 改变带教模式,激发工作激情 以前对于待培护士的管理,只是由一位老师负责带教至独立工作,这种管理教学局限了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发现优点。笔者所在科结合专科护理培训特点,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进行小组的教学培训和小组综合培训相结合,在护士长的管理下,由1~3名老师固定教学,待培护士3~5人一组分管自己的相应患者,通过竞争对比,激发工作热情。在此期间,其他专科老师将不同的优点展现,老师要求每次交流会轮流由待培护士进行小讲课,由老师选择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2],通过理论、技能、出入院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可提前结束培训,提早进入临床工作,这能激发工作激情,增加责任心,体现个人价值。

1.2.2.2 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培养主动学习 根据护士的心理,结合患者的情况,实行待培护士从1名较轻的患者管理开始,在带教护士的监管评估下,运用护理程序,通过识岗、临岗、协岗、顶岗,有计划、按步骤,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护理到护理基本技术、从单一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3],通过优质护理,完成患者的入院介绍、检查告知、治疗、护理、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宣传,以及出院指导。在这个连续过程中,护士的责任行为表现在能应用医学护理理论、熟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录入与执行无差错、严谨细致的交接班等,富有责任的行为可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4]。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经考核合格后,分管的患者可增至2~3位,尤其在得到患者的认可后,激发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进入良性循环,增加其执业信心。

1.2.2.3 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与专科护理查房 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特殊药物种类繁多,加之以老年患者居多,是各类不安全事故的高发科室,专科护理查房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让待培护士参与专科护理小组,成为小组的一员,能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专科护理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护理科研中,同时也增进师生关系,让带教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实习质量[5]。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护士理论、技术、患者满意度等考核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培养,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使之学会做人、做事,成为个人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的护理人员,让她们主动去适应现实环境。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在护理操作时,用积极的安全文化接受差错出现的必然性,主动地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6-7],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后,意识到服务对象的这些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解及处理,最终强化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防范护患纠纷意识[8],能很好的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有利于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实践证明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激发了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她们会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疑惑。通过患者的认可,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其执业信心。这种方式进入良性循环,能迅速提升待培护士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待培护士懂得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患者,构建和谐医疗环境,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天使,而使她们成为一名合格护士也是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莜莹,许晓洁.规范工作流程有效缓解ICU护士心理压力[J].现代医院,2008,8(1):126-127.

[2]王雪.以护理本科生为视角提升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6A):1526.

[3]邵红英,田维忠,房兆,等.地市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8C):2671-2672.

[4]徐晓霞,马俊卿,朱慧香,等.浅谈护理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4(1A):5.

[5]谢勇琼,高金姣.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240-241.

[6]梁珍红,叶旭春.安全文化研究及其对我国护理的启示[J].护理杂志,2007,24(10A):43-44.

[7]陆启琳,朱玉霞.实施《病人安全目标》构建安全护理系统[J].全科护理,2009,7(11A):2885-2886.

[8]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70.

(收稿日期:2014-02-13)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21例前置胎盘期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护士健康教育培训对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