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的新生意经

时间:2022-09-22 04:27:59

据统计,2007年春节前的最后15天,海外温州人通过银行汇至温州的外汇超过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7亿多元。已经国际化的温州商人在历经荣耀与质疑之后,又渐渐总结出了他们的“新生意经”,其中既有原来“生意经”中长处的积累,又有新的感悟和创造

诚信

“做生意最要紧是诚信,总有谈得拢的时候。” 诚信,是如今绝大部分温州商人生意经中最重要的一章。温州人也是在吃了苦头、跌了跟头后才悟出“诚信是金”这本生意经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温州皮鞋比较畅销,很多人一轰而起都做皮鞋,从来不懂皮鞋生产工艺的人,也拿起锤子、剪刀、针线生产皮鞋。温州皮鞋质量急剧下降,“晨昏鞋”、“星期鞋”成为温州皮鞋的代名词,一些商场贴出安民告示:“本店无温州鞋”。

温州商人吸取了教训。他们认识到,其实对哪个企业来说,诚信不是最重要的呢?比如买卖,除了质量与价格方面,最主要的当然就是交货期及其信用度了,同样的质量与价格,还要看对方的服务态度,配套设施等等;同时诚信二字并不容易做到,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应承,更多是通过未来长期合作体现出来的。

手段

“手段”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温州商人可以在五分钟之内便把一整个楼盘买下,除了财大气粗之外,当然还有之做生意的手段有关。

早期温州人做生意的一大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他们之所以成功,血缘亲缘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生产方面的事情,楼上住人,楼下聚集了自己家或亲戚家的很多人,印刷、缝纫、做鞋、制眼镜,加工小电器……这样的工作模式,几乎不需要管理,成本低,利润高,许多温州人就是从这里起步的。现在的温州商人从小本生意做到大手笔,既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特的家族渊源,可以说是取两者之长: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是管理科学,容易吸纳外来人才,有智囊团;家族渊源使得企业凝聚力很高,往往能上下一心,根据市场风标,迅速作出决定。

闯荡

温州学者马津龙先生曾说,人们对温州有个误会,认为温州人天生敢闯荡。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前,温州人与其他地区的人没有什么差别,一样需求政府的口粮。只是在开放私营企业以后,才激发了民间力量,塑造出温州人的个性,演练出极具一幕幕极具传奇色彩的温州商人的闯荡故事。

“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我”,这对温州商人的闯荡精神的独到概括。在他们的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应为如此,温州商人才四处闯荡,来到别人的城市,占据了当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现代的温州商人,更是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钻营

有人说,温州地少人多,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去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只要是符合温州商人价值观念和能力范围的,他们都敢试愿干,而且要在竞争中拔得头筹。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刻苦钻营不可。

正是由于温州商人善于“钻营”生意,留下了不同版本的生意经。业内曾流传一位温州老板的话:“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没有‘驻京办’!”因为他们知道,北京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信息中心。温州商人就是这样发挥着自己的进取心和观察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最终决胜于市场。

学习

将人家的好东西学过来,这是绝大多数初涉市场的温州人不得不经历的一个阶段。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资源的背景下,最初正是靠了“模仿”,温州商人才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曾经是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无不来自于模仿……模仿并不令人羞耻,令人羞耻的是仅仅满足于模仿,从而裹足不前。

时间证明了温州商人不是这样的模仿者。现在的温州商人说:模仿不可耻,模仿是原始积累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课程,关键是要赋予你所模仿的东西以新内涵,赋予它崭新的生命力,当一个企业已经走向成熟时,如果还不能离开模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那就像无法摆脱摇篮的婴儿一样,永远没有长大的一天。

务实

温州商人的务实,体现在不怕吃苦,不怕“做小事”的基础上。只要有一分钱赚,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早期温州商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纽扣、标签、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当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商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如今,温州商人渐渐走出一条“小商品、大市场”的路。即使他们办企业,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那样追求大气派、大产品,而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

不要小看干小事,小事不小,如今温州商人中的不少亿万富翁,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差不多都卖过纽扣、拉链。温州商人总结出:能把小事做好,乐于把小事做好,绝对是一种能力。从这样的小事中不断学习,吸取各种知识就能成大材。

人脉

这是有人开的一个玩笑,在温州老板们中也很流行:说的是一个外星人跑到地球来,如果遇到北京人,他会说我们把他解剖看看里面是什么构造的吧;如果遇到上海人,他会说我们把他抓去展览赚钱吧;如果遇到广东人,他会说我们把他吃掉吧;如果遇到温州人,他会对外星人说,我请你喝酒吃饭吧……尽管是玩笑,但还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如果真的去和温州老板吃饭,更是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对于“拉关系”有非常高的经验。

现在的温州商人很重视人脉的积累,重视人才的培养,说得过分一点,如果他发现一个人才,发现这个人对自己的生意很有用,可能会不遗余力地去拉拢。在与笔者交谈的几个温州老板中,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人才战略”。

开拓

温州商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做大。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如今的温州商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从小处着手是他们起家的拿手好戏,但是,产业做大之后,他们也一样行。

如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温州商人的“国际化”,他们不满足于国内赚钱,开始去赚各种花花绿绿的外钞,渴望成为新一代的包玉刚和霍英东。据统计,目前有不少在国际市场上声名远扬的中国人都来自温州,他们用自己的实力,开拓进取,书写着“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做生意的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开拓市场的温州人”的新传奇。

上一篇:《百家讲坛》品牌炼金术 下一篇:走进“和谐号”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