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的港口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22 03:59:21

基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的港口旅游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F 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08)-03-0041-04

摘 要:世界知名港口旅游有较大发展,我国港口旅游开始起步。本文从分析港口功能演进和“第四代港口”新概念入手,提出了我国港口旅游开发战略,探讨了港口旅游开发理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四代港口;港口旅游;旅游开发

“第四代港口”是近年来港口研究的热点。“第四代港口”概念的提出,从理论上说明了现代化港口需要发展旅游业。研究发现,世界发达港口同时也是发达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我国港口现代化进程,港口旅游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港口旅游研究和开发事实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对港口旅游做一些初步探索。本文的“港口”主要是指海港。

一、港口旅游研究背景

1. 港口功能的演进

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的研究报告把港口功能的发展划分为3代:第一代上世纪50年代前,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第二代上世纪50~80年代,港口是运输工业和商业服务的中心;第三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1999)提出了“第四代港口”概念,其主要功能开始转变为一个国际性增长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节点(见表1)。“第四代港口”凸现的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1) 港口拥有海、陆两大辐射面的优势,成为连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和消费的中心纽带,与经济腹地、所居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

(2) 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同时贸易合作也更加密切;

(3) 港口特色建设日趋明显,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开拓、主动策划、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2. 世界发达港口旅游业发展

传统的世界发达国家的海港除工业、军事、商业价值外,社会活动价值日趋突显。如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英国的利物浦等、新加坡、美国洛杉矶、罗德港,南非的德班、加拿大温哥华等,它们凭借港口天然形成的各种区位优势,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交通运输枢纽,而且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发达国家在滨海地区建设了大量新兴的旅游港(简称游港)。新兴的现代旅游港充分发挥了港口的自然交通优势,游港度假区、游港旅游目的地蓬勃发展起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件是,发达国家依托港口作为旅游口岸发展巡游业。现代巡游业只有30年的历史,但作为港口旅游的拓展,它代表了交通工具也可以直接转变为旅游产品时代的到来。巡游提供了一种旅游经历,而不是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的运输。国际巡游公司协会(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简称CLIA)认为,“水上巡游业是目前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巡游业在美国和欧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未来亚洲地区巡游业有很多的新市场”。

二、港口旅游发展战略

1. 立足港口

港口的自然景观、工业景观、文化景观构成了港口的景观资源。港口的自然景观吸引物有海岸、海洋、海景;港口的工业景观指作为海运物流节点,港口的灯塔、轮船、栈桥、仓储,以及港口的临港工业基地如汽车场、啤酒厂等,极具特色。港口的文化景观主要是渔民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等因素形成的景观,如民俗、城市性格、地域风情等。

港口的文化底蕴由防御文化(如卫所炮台)、护佑文化(如妈祖刘公)、地域文化(如宁波帮、渔家风情)、历史文化、海洋文化、航运文化、贸易文化、民俗文化等组成。港口是文化冲击和融汇的节点,因此决定了港口文化的多元性、国际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港口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港口为中心,集商贸、度假旅游、休闲娱乐、产品加工、临港工业、仓储配送、海上客货运输、船舶修理补给、金融服务等于一身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港口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港口发展。

港口是海陆连结的重要交通节点,这使得港口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一是海上交通的发达使得游客可以方便地进入,如中国沿海地区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和出游能力最强的地区。二是港口吞吐量越大,陆上交通辐射范围越宽广。优越的交通条件是旅游目的地拓展客源市场的保障,对于港口城市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要。

港口旅游的开发必须立足港口挖掘特色资源,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差异化的旅游吸引物。

2. 依托城市

港口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坚强后盾,这个后盾就是港口城市。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关系,一是“点面结合”,港口是点,城市是面,点是特色,面是依托,港口依托城市才能生存发展,城市是港口旅游服务的后勤保障;二是“合而为一”,港口与城市互动成长,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是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中重要的因素,港口功能的拓展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合作共赢”,港口促进所在城市发展,并与城市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与周边城市和腹地,逐步形成城市经济圈或区域经济圈,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提升,实现双赢。

港口旅游开发要依托城市,避免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力争港口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的和谐共生,海港旅游与的海港城市建设一体化。

3. 开拓海洋

港口是海洋旅游的基地。港口为海洋旅游提供了各种资源的补给,提供了泊岸的场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海洋是港口旅游的重要吸引物,西欧、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地,每年吸引的旅游者数量达到了世界游客量的40%。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世界海洋旅游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东南亚地区增长达40%。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还比较低,海洋旅游没有形成应有的影响力。

三、当前我国港口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1. 提升综合功能

一是从物流向人流拓展。重视对客流基地的建设,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旅行者、旅游者,客流的拓展。未来的港口不仅要建设成现代化物流基地,也要建成国际人员流动的基地。

二是从生产向观光拓展。不仅把港口作为经济贸易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同时更是当作旅游资源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因此,除了生产功能之外,通过观光活动,生产的文化属性得到挖掘、体现、展示和体验。

三是从经济到文化拓展。港口不单是贸易平台,也是文化交流、文化沟通的平台。贸易经济和文化经济都要重视。

四是从景观向环境拓展。不能只注重景观建设,景观作为具体的吸引物要和模糊的环境吸引物和谐发展,要更多地关注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和传承。

五是从港口向海洋拓展。发展港口旅游眼光要长远,海洋旅游是个广阔的领域,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空白很多,应该把关注点往海洋拓展。

六是从港口向城市拓展。从港口建设到大尺度的港口城市旅游建设、文化建设,形成与港口一体、和谐共生的局面。

2. 加强标志性景观建设

标志性景观是形成旅游感知的重要因素。标志性景观就是旅游者的主要观光对象和观光吸引物。观光是旅游的基本形态,加强景观建设,使之成为港口旅游的致趣点。在景观建设中要比避免同质现象,标志性景观不仅可以是灯塔、港口工程、大桥、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也可以是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社区、文化符号、广告牌、甚至是独特的生物、自然景色、声音等等。通过对自身特点的分析评估提炼而建设的标志性景观,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鹿特丹高达185米被称为“欧洲桅杆”的高塔,是鹿特丹的象征和荷兰著名景点,每年参观者逾30万人。塔身32米处是航海博物馆,里面陈列航海资料和实物;100米处是旋转餐厅,在此可边品尝佳肴,边观赏景致。

3.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我国现有港口在规划建设时通常以生产作业或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基本上没有考虑旅游功能,没有设置供游客休闲、购物及观赏的场所。因此,传统港口要加大力度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开发港口在规划初期就应把旅游规划列入其中(见表2)。

4. 产品的拓展

(1) 深化工业旅游产品

传统的贸易港口和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传统工业港旅游发展要深化旅游产品内容,避免工业旅游容易产生的生硬感知。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的简单相加,必须注入文化和情感元素。把工业的魅力与历史、文化、艺术相结合,将文化和情感内涵渗透到旅游产品中,通过体验、参与等形式建立旅游感知,打通工业与旅游之间的脉络,成为真正的“工业旅游”产品。

(2) 开发巡游产品

巡游最大特色是悠闲浪漫和自主性强,游轮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豪华饭店,游客在船上尽情享受碧海蓝天簇拥的悠闲时光。巡游还包括岸上的游览行程,此时旅游者无需带着行李奔波。

巡游业有以下5个特点:一是游客感到更加豪华舒适、服务多样化;二是消费主体年轻化、收入水平也相应较低;三是主题旅游成为热销产品;四是家庭旅游成为新卖点;五是联营化趋势,飞机、铁路、汽车、游船等多种方式联运。

5. 海上航线规划

(1) 港口旅游区进入方式的改进

港口旅游区进入方式的改进需要考虑的方面有:

渡船终点――易进入高质量的停车场、等候与驶入驶出设施、商业货物区分开;

旅游船港口――开发自由港口、为游船旅客提供当地的吸引物;

游艇港湾和码头――重点在游憩吸引物,保护传统港口、码头、历史性建筑、补充特色;

客车和铁路的终点――提供给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个性化交通工具服务如出租车等。

(2) 海上航线设计

设计旅游航线、建设旅游码头时要充分考虑海域的自然地理情况、航线时间、目标客源的选择等。航线设计决定市场认可度。如维京号(Viking line)运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短途航线,周末下午5点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出发,邮轮上提供美味的自助餐、各种娱乐活动和免税购物,第二天早晨抵达芬兰赫尔辛基游玩一天,下午5点从芬兰返回。这样的周末行程大受旅游者的喜爱,重游率很高。其次,航线数量决定游客数量,在2007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旅游市场展览会上,哥本哈根因拥有世界先进的游轮港口而被授予 “世界旅游奖”。有282条邮轮航线停靠哥本哈根港,为哥本哈根带来38万游客。

6. 旅游港和旅游度假区建设

(1) 旅游港基本设施建设;

(2) 适合轻型游艇航行的避风港(游艇站)建设;

(3) 适合大型游轮航行的港口(游轮基地)建设;

(4) 公共海滩和私人度假海滩建设;

(5) 综合性度假区中的海港度假区建设;

(6) 市场开拓和建设。

在目标市场方面,港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港口经济密切相关,港口城市的旅游市场开拓重点正是港口的腹地以及通航的地区。在市场开发策略方面,要加强和邮轮公司、航海俱乐部以及各种旅游者组织的联系。在形象塑造方面,要将港口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港口旅游开发研究作为一个比较细分的新兴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1) 旅游港的选址、建设指标、管理体制等问题;(2) 港口度假地的选址、开发和规划问题;(3) 游轮产品引进、开发和管理问题;(4) 航线设计问题;(5) 港口旅游安全预警机制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光圻,刘洋.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J].中国港口,2005(6):16-17,21.

[2]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3] 真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及其推行方式[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4):90-95.

[4] 杜凯.从第四代港口谈如何发展我国港口经济[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4):25-28.

[5] 黄双庆.推进生态港口旅游城市跨越式发展[J].发展研究,2007(5):69-70.

Research on Port Tourism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New Conception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Ports

WANG Yianyong,LI Xi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ourism at many world-famous modern ports has witnessed greater development while Chinese port tourism is still at its beginning stage.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functions of ports and the new conception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Port,and movers on to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port tourism in China. It also explored into the philosophy and future trends of port tourism.

Key words:fourth generation port;port tourism;tourism exploitation

上一篇:旅游户外用品重度购买者的特征及其营销启示 下一篇:跨文化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