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早出击优化结构促转型

时间:2022-09-22 03:52:48

主动作为早出击优化结构促转型

2013年以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针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行业经营严峻复杂的形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主动应对煤炭产业深度调整,提前布局,精心实施,主动作为,在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实现脱困升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提前谋划,主动作为

2013年初,集团公司提出陕西渭北老矿区成本高、品质低没有竞争优势的矿井实施产能退出的设想,并逐个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形成了煤炭板块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一)以扭亏增效为目标,倒逼落后产能淘汰

2014年10月,将煤质差、地质灾害严重、开采成本畸高、亏损严重的8处矿井进行停产关闭,目前已关闭6处,同时缓建了4处矿井。

(二)以脱困升级为目标,持续优化产能结构

准确理解把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有关政策,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在原有停产关闭矿井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对2013年停产的5处矿井完成关闭,同时再启动5处矿井关闭工作。

二、规范操作,有序推进

(一)深入宣传,统一思想

利用报刊、网站、广播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便于职工理解,编印了《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长效机制意见宣传手册》,通过举办培训班、设立咨询点,做好宣传、咨询和解释工作。通过召开各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职工大会等多层次会议,讲解政策、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和相关专业工作组,制订了《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工作安排》,从政策宣传解读、制订去产能方案、人员安置分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集团公司领导通过建立联系点,实行分片包干,明确责任,通过倒排关闭工作计划,落实了工作任务,为顺利实施关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明确流程,规范操作

为建立公开规范的工作机制,制订下发了《关于调整收缩和缓建矿井相关工作的通知》、《关闭停产矿井资产处置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关闭停产矿井人员安置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管理,规范了资产处置流程,并将矿井关闭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班子绩效考核中,确保了矿井安全有序回撤和矿区稳定。

三、多措并举,安置人员

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渠道妥善安置关闭矿井职工。

一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关闭矿井人员组建专业运营队伍,承包运营省内外煤矿。目前集团公司已经承包运营了5处矿井。

二是加大转岗培训力度。对年富力强、有学习意愿的员工进行针对性转岗培训,提升再就业技能,输送到新建项目和其他板块。

三是加大力度清理外委施工队伍和临时用工,为安置关闭矿井人员腾挪空间,最大限度的安置关闭矿井人员。

四、维护职工利益,确保矿区稳定

集团公司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设立专户,加强管理。在认真贯彻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经集团公司决策与职代会审议,出台了《关于建立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长效机制的意见》,成立了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协调中心,为待岗职工代扣代缴社保费用,并按规定标准发放生活费,努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矿区稳定。

五、盘活资源,治亏创效

集团公司在抓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同时,今年将全面展开盘活资源、治亏创效两项工作,加快企业脱困发展。

一是立足现有存量资源,制订《盘活存量资源工作方案》。盘活闲置土地、办公场所、棚改房、物资、关闭企业资产、后勤服务,依法回收货款、欠款,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小企业改革等,最大发挥资源效益。

二是编制治亏创效三年规划,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去年年底,集团召开了“治亏创效”专题会议,要求所有企业树立市场主体地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治亏创效为主要目标,激活内生动力,改革考核指标,建立责权利机制,按照“在盈利、可盈利、可止亏、可减亏、治亏无望”五个类型编制治亏创效三年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上一篇:4则国外案例带你一览智能印刷新风采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