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课后练习

时间:2022-09-22 03:12:59

浅评《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课后练习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与学习形式,一部好的教材是离不开好的课后练习的。本文通过对所选教材练习题的统计数据分析,找出该教材在练习设置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同时也试图在分析过程中探讨教材练习题评估的标准。

关键词:课后练习评估;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汉语口语速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51-02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最终可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练习就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交际过程的模拟,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重要一环。教材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材质量。教材练习的作用主要有:第一,信息源作用,为学生提供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三,诊断作用,可以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研究练习不管是对于教材编写,还是实际教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教材的论文随着对外汉语学科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研究教材练习的论文还相对甚少。很多论文主要讨论了课文的安排,教材的设计,语法点的选编等问题上,有的论文只是顺带提到了一些关于教材练习方面的问题。此次我将根据教材练习的设置和编写标准对《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进行系统的评估。

《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是一套专门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系列速成课本。整套课本分为口语速成入门篇(上、下)、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其中入门,基础与提高篇的编写,是编者考虑到留学生水平不一,把初级细化成了入门、基础、提高三个水平,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水平选择入门教材。“提高篇”适合具有基础听说能力,掌握一般汉语句式和主要复句以及特殊句式还有1500个词汇的学习者学习。共20课,涉及工作、学习、生活等交际活动的一般际项目。

在对这本教材进行练习题分析统计的过程中,练习题被分为三个类型。一、理解记忆性练习:将语音、语言点训练、各种牢记句型训练、以词组句、连线、综合填空、词语搭配等都归为这一类。二、语言技能性练习:在本文中我们将在学生已经理解并能记住新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练习都归为此类。三、运用性练习:我们在教材分析中,只将交际性练习归为该类。表一、表二是本教材的练习分布情况。

说明:这套教材练习形式非常丰富,题目多样。因此,如果按照教材自身使用的练习名字进行练习形式分类将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练习目的将其进行大体分类,分类情况见表三。

统计结果:该教材共20课,共有练习题424题。每课平均练习题数量为424/20=21.2。其中理解记忆性练习314题,语言技能性练习85题,运用性练习25题。各类练习在总练习数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一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下面我们将从练习题的目的性、有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对这本教材进行练习评估。

(一)目的性评估

对于目的性的考察,我们主要是看每部教材练习题的设置与安排是否遵循练习题编写的目的性原则,也就是说,能否针对不同目的进行不同形式与内容的练习;练习涉及的内容是否全面;比例是否恰当。从总体上看,这部教材具有理解记忆性练习、语言技能性练习、运用性练习三个部分,这符合练习内容要全面这一原则。从涉及内容来看,我们发现该教材的练习题中没有语音练习。要知道我们口语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音、语调的训练。发音是口语的物质基础。要想拥有真正的语言能力,首先必须要具备正确的语音能力。尽管该教材已经是整套教材中的第三部,学习这套教材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语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认为拼音教完了,语音训练就结束了。对于这本教材的练习题中没有关于语音的练习,我们认为这样的设置是不合理的。从比例看,我们发现运用性练习的数量非常少,只占所有练习题总数的6%。课堂上的运用性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一部分的练习题常常是通过语段表达、模拟情景等形式,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选用合适的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交流的目的。虽然在初级阶段不宜过多进行运用性练习,但是也不能为之过少。

(二)有效性评估

练习题是否有效,是指练习题能否达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的目的。影响练习题有效性的因素一是练习强度,还有就是练习形式和练习目的的匹配程度,练习所采用的形式是否是针对所要练习的内容。练习强度是指在1课时这一单位时间内,所进行的练习的数量多少。影响练习强度的因素有练习难度和练习数量。由于我们对合适的练习数量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所以对练习题有效性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练习形式方面。

《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使用的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替换,填空,改句造句,完成对话,口头报告这几种形式。“替换练习”原来是结构法所倡导的练习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替换部分内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教句型或有关语法项目的结构形式。改句造句则是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口头报告能锻炼学生的语段表达能力。综合下来,这几种练习形式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但通过翻阅其它教材我也发现,本教材没有“朗读”这种练习形式,好像不是很符合口语教材的练习设置。这使得教材练习的有效性多少打了些折扣。

(三)整体性评估

练习题在保持个体性的同时,还要服从于整体性。关于练习题内容的排列顺序,杨惠元老师的“一条龙练习法”主张练习题应该根据语言知识从按照“语音一词语一句型一会话一成段表达”的顺序来进行。这种练习顺序是把练习题按照语言要素的习得顺序进行排列,是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的。我们将此教材中主要有“选词填空、用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等归为“词语”练习;将“替换练习、连线、造句、用所给词完成对话”等归为“句型”练习;将“口头报告、根据所给话题讨论”等归为“成段表达”练习。经过对此教材共20课的练习题进行归类对比,发现此教材的练习题顺序排列有些混乱,整体性较差。拿十七课为例,练习题一是用所给词完成句子,属于词语练习;练习题二是用所给词改写句子,属于句型练习;练习三是选词填空,属于词语练习。就这样混乱的练习排列顺序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材课后练习应有的整体性。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多样性评估

丰富的练习形式为不同的语言知识提供了有效的练习形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我们可以从对这部教材的分析中看到,《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有替换、选词填空、改写句子、完成对话、口头报告等等共20种练习形式。该教材能根据语言知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练习,而且往往同一个语言知识可以采用很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这就为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巩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题材上来看,这部教材从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角度出发,想象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把和生活有关的各种场景融入到练习中去,比如第三课――好东西人人爱吃,第五课――你喜欢逛商店吗?复――我的新房子,第十四课――我想去旅行,从最贴近学生的吃穿住行等话题入手,充分做到了练习内容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试论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 下一篇:城市商业街景观光环境的艺术表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