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义工,给孩子播下健康品性的一粒良种

时间:2022-09-22 01:53:18

做义工,给孩子播下健康品性的一粒良种

导言:来自西安的中年男子辛兔计,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在震区待了11天救助伤员。2010年4月14日上午,辛兔计从电视上看到玉树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当即决定奔赴玉树救灾。在打理行囊时,他想到了19岁的“网瘾儿子”辛鹏,就决定带儿子一起去玉树当志愿者。父子俩日夜兼程,来到玉树,加入了救人和安抚伤员的行动。老辛希望通过在灾区的所见所闻,让儿子感知社会,长大成人。经过一周的考验,老辛欣慰不已:“孩子已不再日夜惦记着上网打游戏了,经过这场历练,我想,今后他不会再迷恋上网了,因为有更广阔的世界在等着他!”

带着孩子做义工,竟然能让一个沉溺网络的孩子体味到自己在虚拟世界之外的价值。其实,做义工,无条件关心、服务他人的意义还不止如此。现在很多孩子的人生规划只是“上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这种单一的人生规划既容易让人坠入空虚的迷雾,又容易冈达不到目标而使整个人生发生崩盘。,做义工恰,晗是丰富人生规划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和人生观!

当你明白做义工产生的正效益后,你就不会觉得这是“被付出”(于霞,女,41岁,公务员)

现在相熟的家长聊起来,难得有儿人认为自己的孩子懂事、为父母和长辈着想,反倒是认为孩子自私、孤僻、任性的居多,他们一方面觉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又不放手让孩子服务他人。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怕孩子做义工占用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而对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持应付态度。他们很短视地对孩子说:“要是评三好生非得去做义工,你就去点个卯、盖个章,然后马上回来做功课。”家长们好像有一个共识:你给我把学习弄好就成了,别的你别插手,浪费时问!我觉得这真是本末倒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培养考高分的机器人吗?不,教育是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人才,是让咱们的孩子长成有能力服务于他人的人。孩子需要通过做义工工作,积累经验、认识社会,学会与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交往,在奉献和回馈社会的同时,获得他人的重视和认同。也就是说,做义工,表面上看孩子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但收获却较大。孩子从中可以确立责任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信的美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这也是他们摆脱空虚感的根本。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做一次义工产生的正而心理效应,抵得上孩子长大后看8次心理医生,也就是说,踏踏实实心甘情愿去做义工,将使他在成艮过程中不会被黄、赌、毒所引诱,不会受到抑郁症和网瘾症的困扰,能非常阳光地生活,这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赢的活动啊!

有伙伴的共同参与,孩子做义工的动力会更持久(王玉娟,女,37岁,超市店长)

于丹女士曾经说:“作为一个老师,也作为一个母亲,我特别希望能在小学增加义工课。”她强调培养做义工的意愿和自觉性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等他的新鲜劲儿过去了,他会觉得做义工不如玩儿有吸引力。记得有一个双休日,我本来商量好带儿子一起去敬老院服务。可都8点多钟了,儿子还在床上磨磨蹭蹭,并凡向我诉苦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了。每个星期都去做志愿者,挺没劲儿的。昨天我看到隔壁的小鹏在玩游戏,可好玩儿了,我也想玩儿。”玩儿是小孩儿的天性,他也需要玩伴,也需要与同龄人交流。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想到了动员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去。一下子多了两个伴儿,最高兴的要数儿子了。两个朋友的孩子都比儿子大上两三岁,但是第一次一起到敬老院服务时,儿子活像一个小师傅,一会儿教哥哥怎样扫地,一会儿教姐姐怎样给老人修剪指甲,说实话,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老人的手脏得连我看了都有些恶心,小小年纪的儿子却不嫌恶,做得认真而细致。事后,我问儿子:“阿婆的手那么黑,难道你不嫌脏吗?”没想到才7岁的儿子说出了让我非常感动的话:“妈妈,只要我把她当作亲奶奶,就不觉得脏了,”当上“师傅”后,儿子的积极性更高了。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和哥哥、姐姐约定,每个星期日都去做义工,而且提前好几个星期就安排好了要去的地方。

对孩子来说,锻炼义工服务技能同样很重要(韩传伟,男,39岁,记者)

上次我在孤儿院采访时,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毫无经验、一到节假日就一窝蜂来做个“应景义32"的孩子很感冒、因为这些孩子来了以后,根本不知道服务对象特殊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也不知道怎样为他们服务,经常是十几个人一起抢着扫地,或者儿个人唱歌跳舞,其他人则袖手旁观,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义工服务的技能也是需要锻炼的,应当先从服务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做起,让孩子逐步锻炼义工服务技能,最后扩展到去帮助社会上需帮扶的对象。这样循序渐进,就不会因为空有一腔热情,最后反而给孤儿院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我儿子所在的学校,就大力提倡让每一名学生做义工,并发放了统一的“义工记录手册”,义工工作的内容都将记录在案。孩子们自带围裙,轮流帮食堂师傅洗碗,跟师傅们平时工作的规范一样,拾掇菜盆,把垃圾倒进废缸,撩着衣袖擦桌子洗碗,手都泡红了,却从不叫苦、做过这些工作之后,小义工们谁也不能忍受随便倒饭的行为,不但自己不挑食,也要求周围的伙伴尊重食堂师傅的劳动,不浪费饭菜,自觉清洁自己弄脏的桌子和地面。孩子们还自发组织交通协管,谁在学校门前超速行驶、违章停车或是有任何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孩子们都会掌握时机上去劝阻,从而解决了学校门前的拥堵问题。

在学校和校园周边做义工,将义工工作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是很重要的。这让孩子觉得“义工生涯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让孩子觉得“做义工不神秘,我也有能力做好”,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将做义工当作和上网一样的生活必备,他才会一辈子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没时间做义工?将做义工和享受生活结合起来就对了(胡勇梅,女,43岁,工程师)

在学业较重的现实面前,如何让孩子能抽出时问来做义工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一上小学六年级,有些家长就会给孩子安排很多补习,一个双休日,孩子能空出半天来就不错了,这半天还要看望家中的老人、去书店买辅导资料。天气晴好的时候,家长还希望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等,这都需要时间。要是时间匀不出来,就会大大影响孩子做义工的积极性,合理调配时间非常重要,这需要一些技巧。

像我儿子的奶奶退休后很空虚,一周内惟一的盼望就是能见孙子半天。探望老人和做义工起了冲突,怎么办?我想了一个好招,就是动员奶奶也去做义工,我们一家三代在孤儿院或敬老院见面。谁曾想,奶奶很快以一手剪纸、编织的手艺,成了义工队伍里的大名人,一周要去做3次义工!星期

天,奶奶再也不埋怨孙子不去她家了,她会主动地说:“奶奶忙着呐,今天要替敬老院包饺子。要不,孙儿你也来帮忙吧。”今年六一儿童节,我和丈夫本来商量好了要带儿子去游乐同,可儿子说他早就和福利院的小朋友们约好了,要带他们去公园玩儿卜世纪70年代流行的也游戏。儿子硬拉上我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带着福利院30多个孩子,去公园大草坪上玩儿丢手绢、丢沙包,又陪着他们荡秋千、玩儿钻圈,个个玩儿得笑容灿烂,我还带着儿子与志愿者一起到风景区捡垃圾,同时也饱览了美丽的风景。有叫,我们也会把助养的孤儿接到家里来,带他(或她)一同出门,到大自然中去野营、烧烤。

由此可见,只要能合理地调配时间,做义工绝对不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单调,而只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服务特殊的照应对象,有利于激发孩予的同情心(齐学颖,女,40岁,网书管理员)

现在的孩子心很硬、很冷漠。”不止一位家长在提起孩子在他们患病时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泪凝于睫。缺少对弱者的怜爱和同情,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那么多衣食无忧、生活上应有尽有的孩子总是感叹“活着没意思”的重要原因、服务特殊的人群,比如智障儿童、盲人、聋哑人、临终的病人,可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找到活着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我记得我去特殊学校当义工时,女儿才8岁,当时很刁蛮。我偶尔和朋友去逛街、喝茶,手机都会每10分钟就响一次。女儿小断从家里打电活来责问我:“妈妈,你在哪里?你到底在哪里?我要倒一杯水、吃一块西瓜都没人答应,你这个妈妈真不称职!”她的任性,让我又伤心又警觉:这样自以为全世界都该围着她转的孩子,长大了该怎么和人相处啊?我决定带女儿一起去特殊学校,让她看看邶些不幸的孩子,希望她能学会照顾他人,就像我照顾她一样。

那天,我女儿第一次看到患上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这引发了她的恻隐之心。她一路沉默不语,一开口就哽咽了:“为什么上帝会造出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才能帮帮他们?他们的妈妈电太可怜了!”往后的6年问,学校一放假,女儿就主动跟我去当义工,为孩子们洗澡、做按摩、给孩子喂饭。慢慢地,她磨练出了耐性,和这些小孩儿也建立了深厚感情,她觉得这些孩子都很可爱,虽然他们口齿不清,甚至不能说话,但是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看到10多个孩子站在旗杆前“咿咿呀呀”地唱国歌,女儿说她好感动:“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比一般孩子差很多,所以他们一点点的进步都让人格外珍惜,”她的心变得柔软了,这比她上名校、挣大钱更让我欣慰。

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要是一个人没有对他人的爱,他越有能力、越聪明,可能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危害越大。”

帮孩子摸准被服务对象的脾气,就容易突破做义工的倦怠期(袁燕,女,49岁,大学教师)

做义工也有倦怠期吗?当然有,我们当家长的要理解孩子某些时候热情不那么高,或者失去方向感。不是每个被服务的对象都剥来帮他的人有同等的回应,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我们当家长的给他以支持和安抚。

我女儿因为就读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就被保送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了、高三下学期,她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当上了小英语老师兼班主任,那里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上课调皮捣蛋,我女儿被他们气得直流眼泪,几乎要打退堂鼓了。后来,我们帮她出点了来哄孩子们学英语,还让她带着奖励孩子们的糖果和学习用品,谁认真学习,就分发给谁。这州果然见效,孩子们听课专心了,女儿也跟他们混熟了,这份工作也带给了她越来越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这个暑假,她打算去云南玉龙雪山下的一个小村子支教。度过做义工九勺倦怠期后,她摸索出了与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窳和民工小孩儿打交道的办法,也摸准了他们既自卑义自尊、既纯真义老辣的双面性格。在吃透了他们的脾气后,她终于赢得了他们的心,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上一篇:易变形裤子的收纳方法/巧穿鞋带不易松/每天喝... 下一篇:周浩东:养父的爱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