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2 01:12:59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提要] 在高校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阐述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快高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8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后勤服务也逐步有序地进行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高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促使高校后勤真正走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积极的财务管理意识。虽然高校是个人才聚集的地方,但在后勤财务管理观念上存在严重的重核算轻管理、重项目预算及预算控制轻筹资投资和轻经济效益分析的现象,使得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弹性相当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有一些高校只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大量引进学科带头人、教授等来充实教学及科研工作,而忽略了财务部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从而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队伍非常薄弱的现象,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的深入展开,进而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正常办学秩序以及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目标双重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员工。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后勤经济实体既要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又要注重公益性的优质低价、保本经营、服务育人、讲究社会效益。理论上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即在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而且实现各个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但实际操作上,由于双重目标的实现路径不一致,很难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三)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由于高校后勤涉及的对象范围比较广而且复杂,因此,其财务管理的对象范围也比较广而且复杂,既有水电、通讯、校园绿化卫生、餐饮、市场、摊点、商铺,又有日常的房屋修缮、机动车船维持、学生公寓管理、外教及留学生后勤管理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有的虽然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由学校安排经费维持;而有的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这种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特点之下,一些高校为了迁就这种特点和协调相关部门的权责利关系,而将后勤的财务实行分块管理,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分别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财务管理职责,将整个后勤的财务划分为几个“块块”,却没有“条条”对之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使整个后勤的财权配置过于分散,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管理难以协调的现象。

(四)法人实体的成本核算不健全。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在财务核算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如未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员工福利费、会费、教育费、坏账准备等,原有的学校投入经营性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这种不完全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不具有社会可比性,更不符合“合理避税”这一原则;在财务核算上,职工工资全额计入成本等。这些都是反映高校后勤作为一个法人实体不能完全核算成本、没有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例证。

(五)利润分配制度显失公平。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是保证企业凝聚力、发挥部门和职工创造力的动力源泉。高校后勤企业利润分配阶段突出的问题是没有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保障后勤员工的利益。例如,高校后勤企业可能有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必须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否则,高职院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很难贯彻落实。

二、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对策

面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高校财务管理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的财务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既有利于高校对后勤集团的财务监督管理,又有利于调节后勤集团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搞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必须转化观念,开拓思路。要正确认识新环境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作用,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后勤诸多工作环节中处于一个基础并且重要的地位。要把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统一起来。

(二)改革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重新配置后勤财务管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对高校后勤的财务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授权审批的管理模式。撤销高校后勤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现有的财务机构,高校财务部门设置后勤财务有利于集中分账核算后勤各个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管理后勤各个单位的会计要素和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财务活动。对涉及现金收支和财产使用、保管、结转、处置、报废、毁损、清查等方面的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实行学校领导、财务部门领导、后勤部门领导、后勤基层单位领导逐级授权审批的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单位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职责权限,贯彻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管理思想,彻底改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的现状。

(三)理顺高校与后勤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优化后勤资产配置。现代企业制度最关键的是理清产权关系。鉴于高校后勤与高校之间的契约关系,要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实施,前提是从产权方面理顺关系,搞好后勤资产的评估,明晰学校与后勤企业的关系。这里在做资产鉴定或评估时,要由学校财务部门会同校内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好对后勤部门实际占用或管理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核实后勤经济实体使用的房产和土地以及各项设备种类、数量和价值,做好财产登记,并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长期以来,后勤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勤资产几乎全部来源于学校的投入,后勤企业与高校分离后,必须自负盈亏,高校不再投入资产或补助,因此,后勤企业必须优化后勤资产配置,形成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后勤实体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在确保学校的控股地位的条件下,面向社会吸收优质资产入股,对后勤实体的主要负责人实行强制性入股,鼓励校内后勤职工和校内其他职工入股。

(四)建立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特别是对那些经济规模和业务量不太大的后勤企业具有独特的作用。经过一定时期的过渡期后,应完全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彻底将后勤企业推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首先,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工作;其次,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资金在后勤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建立初期,一般由高校或政府以所有者身份投入,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向社会、单位、个人集资或向国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进行负债经营,向社会投资或参与学校某些项目的改扩建工程,从而获取该项目的收益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后勤收入;最后,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规范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应树立完全成本观念,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有用性,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保障后勤企业财务工作和谐、有计划的执行。

(五)实行后勤经济实体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后勤实体应建立高层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智能,同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实体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经营问题的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围绕后勤服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的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要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这样实现了对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及学校的经费使用情况的辅助审计,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发展,保证高校后勤成功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季宏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2009.

[2]刘华秋.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10.

[3]长城.论高校财务管理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2.

[4]董延春.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哈里特?雅各布斯《女奴生平》中的宗教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