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2-09-22 12:45:04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作文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首先,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事物,理解生活、感受生活。然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知识后,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从写片段、日记开始,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现代心理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1]只有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作文从老师的“要他学”到“他要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叶圣陶先生的话是一个最好的回答,他告诫我们:“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章。”[2]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作文本身是要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他的自然程序应是从认识事物开始,只有对事物做一番研究、观察、实践,才有可能动手作文,须知专业作家、记者尚要深入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从中搜集素材,更何况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呢?因此我们语文老师不要盲目的责怪学生,而应该检讨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什么问题,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为什么没有什么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解决“米”的问题,“熟读做饭”的方法又有什么用呢?由此看来,我们教学生作文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扫除作文的主要障碍,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面的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积累词汇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词汇贫乏,篇幅较短,这是因为学生掌握的词汇还不够多,即使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集文本,凡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就分别摘抄到集文本上,平时上网、看电视、看课外读物时遇到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好的文段也要抄下来。此外,教师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挑选一些词句传授给学生,如常用的成语、典故、发人深省的警句及一些精彩的文段等,贴在“学习园地”或黑板上、供学生欣赏。日积月累、学生原来贫乏的词汇仓库就会逐渐丰富起来,遣词造句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而且会借鉴别人的写法,会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写作文都能达到要求,而且不时会出现一两段细致生动的描写了。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写作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在学生习作《我终于做到了诚实》中这样写道:“我回到家才发现刚才买书时,阿姨多找了我十元钱,我不知该怎么办,想了好久,最后把钱送了回去。”到底是怎样的“不知怎么办”呢?我问学生:“发现多找十快钱,你有什么反应?”学生脱口而出:“先喜后忧。”我接着问:“喜什么?”他得意地说:“有了十块钱,我可以买我喜欢的魔方了,”我又穷追:“那你忧什么?”他难为地说:“毕竟不是自己的钱,花了会整天提心吊胆,况且老师说过做人要诚实。”这样以来,学生把心里的话一五一十地道出了,然后我要他把刚才说话的内容写下来,就成了一段很细致的描写。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对说话内容的叙述,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曾经有位学生数理化成绩很好,但语文尤其是作文是薄弱项目,有一次习作写得不错,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真实情感。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动情点”大做文章,先是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评语:“真挚的感受来自深情的爱。不要畏惧,你已经迈出成功的一步。充满信心,你会是最棒的!”然后在班上把这位同学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该学生非常激动,热情之火点燃后,他下了很大决心,终于进步很快。由此可见,激励具有多大的魅力。

五、多写片段,常记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随时记下来……”[3]倘若我们的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常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个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到对时政国事评判,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练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学习园地,名曰《起跑线》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喜欢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参考文献:

[1]傅统先译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马大哈.美丽又勤劳的妈妈[OL].中国作文网.

[3]薛萍.鼓励练笔,推荐发表[A].新语文学习教师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06:1.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智能电子琴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