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时间:2022-09-21 11:49:59

双高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一、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和基本目标

根据*9-*2年我区实施“双高工程”以来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的情况和新世纪初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应确定为:把握撤县设区的良好契机,充分发挥我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机制灵活的优势,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前提,人才市场化配置为基础,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提高*对人才的吸纳力和集聚力,全力扩大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构筑与*新世纪发展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才优势,努力把*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向往的地方。按照战略定位,并与*区人才开发“十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相适应,我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应确定为:

(一)人才规模。到*5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9万人,占人口比例为542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8万人,占人口比例为人389人/万人。

(二)人才结构。到*5年,一、二、三产业部门人才结构比例由*9年底的1.9:43.0:55.1调整为1.6:40.2:58.2,高、中、初级人才结构比例由*9年底的2.1:24.2:73.7调整为2.8:26.0:71.2。

(三)人才质量。继续实施“222”高素质人才集聚工程和“1133”人才培养工程,三年内争取引进人才总量达到10000名,其中高级职称480名,博士生20名、硕士生100名,相当于院士级高级专家2名;培养和造就在国内、省内学术和技术领域具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5名,在市内学术和技术领域具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50名,学术水平高、业绩显著、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50名,具有中级职称、有发展前途的后备人才1500名。到*5年,全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1300名,中级职称达到10000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四)市场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建设,与网上人才市场相结合,形成覆盖全区、辐射全市、面向华东地区的人才市场体系、评估体系和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

(五)培训体系。建立区人才培训中心,下设若干个培训机构,由中心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到*5年,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六)人才创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建立高素质人才创业区,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前来创业;在骨干企业建立1个博士后工作站,创办5个企业科研开发中心或研究所。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好*3-*5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重点应抓好以下方面:

(一)搞好人才预测,加强人才规划

要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认真搞好与人才资源开发计划相配套的人才宏观布局、层次结构、发展规模的系统预测和规划,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1、抓好新城区人才规划。按照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人才结构、布局,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新城区紧缺、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使新城区真正成为*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才中心,特别是要发挥新城区高教园区、工业园区的作用,在构筑*区人才高地中起到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

2、加强行业人才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分类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公务员三支队伍的需求预测、结构布局及发展规划;其中要突出重点搞好高新技术产业、支柱行业、重点工程、高效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及发展规划。同时为应对入世,要抓好懂外贸、会外语的经营人才及通晓WTO知识,能够实际处理WTO事务的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完善人才数据库管理。要建立完善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的数据库,及时准确反映存量、结构、动态变化等全区人才的全貌;建立高素质人才库,准确掌握数量、层次、分布、年龄、专业、成果等和全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人才规划、引进、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二)营造“引才、留才”良好环境,构筑各类人才向往的热土

1、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市、区大型活动及赴外招商活动,宣传我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引才优惠政策,突出我区良好的人才创业氛围;每年要举办一次“尊知重才”宣传月(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人才成果、优秀人才、爱才用才先进典型、人才政策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全区各地把爱才、敬才、重才作为社会时尚,在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把“尊知重才”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

2、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抓好区委、区政府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双高工程”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等有关政策的落实,从我区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好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考核、流动、投资、创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操作性更强的政策体系,使我区人才资源开发逐步从单纯扩张人才数量转为提高人才素质、调整人才结构;从单纯引进人才转为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创业型人才来我区创业,推进产业创新。

3、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给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空间和充分自由;积极引进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到我区新城区落户;积极推动企业创办研究开发中心;在工业园区开辟高素质人才创业区,切实搞好现有科技园区、高教园区建设,使园区成为吸纳高素质人才的生力军,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舞台,以事业吸引人才。

4、优化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品位;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新城区建造专家公寓,对区实力工程企业和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具有副高级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人才进行购房补助,分层次补助3-8万元,如其今后出让,则上交补助款;向高素质人才提供优惠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妥善解决高素质人才家属的户口、工作和子女求学,努力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才的生活质量,以待遇和感情吸引人才。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确定引才重点。依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全区人才自有补给调节能力,把下列对象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国际、国内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者;区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紧缺专业急需人才;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人才;懂外贸、会外语的经营人才及通晓WTO知识,能够实际处理WTO事务的专门人才。

2、拓宽引才渠道。转变引才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利用的广延性,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要研究新时期引才工作的方法、途径,创新引才方式,讲究引才实效,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瞄准国内外一流人才,采取集会招才,即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场地,每年组织召开大型人才交流活动,招聘外地人才,盘活本地人才;赴会招才,即每年组团参加省、市人才交流会,引进本地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外出招才,即组团到高等院校多、科研院所多、大型企业多、高素质人才密集的大城市举办大型专场人才招聘洽谈会,招聘我区紧缺的高素质人才;“联姻”聘才,即通过与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为我所用;网上引才,即通过互联网人才需求信息,引进适用人才;并把引才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载体纳才、项目带才、信息联才等引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招贤纳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加大引智力度。采用内智与外智并重的对策,把引智工作纳入统一、有序的轨道。建立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相关的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和高素质人才信息库,提高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浙大博士后*科技人才开发基地和上海交大博士后*科技人才开发基地建设,全力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帮助三星集团部级博士后工作站加强与重点高校的联系,引进高层次的博士,推动和鼓励全区重点企业、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中心,加快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的载体建设;与著名学府、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一些面向市场的民营、半民营的企业研究机构。组织企业老总赴沪宁杭高校考察科研技术项目,与专家教授进行洽谈,建立起长期的协作关系;组织沪宁杭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中小企业建立结对协作关系,定期开展技术咨询、讲座授课、技术研发等活动,实施“智力支持工程”。以区政府名义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建立若干个与我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专家顾问小组;鼓励全区企事业单位积极聘请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兼职、指导和咨询,或与国内外具有人才、技术、管理优势的单位和机构开展合作;组织高级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努力构筑高级专家与企业合作的信息立交桥。发挥*籍在国内外智力的作用,完善*籍在外高级人才库和*籍海外留学人员库建设,实施“*帮”智力帮*工程,通过定期组织*籍专家、留学人员回*,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召开联谊会、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开通*人才报效家乡的“高速公路”。

(四)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要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培养经济发展中紧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人才。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创新培训教育机制,建立培训中心,完善培训体系,制订长、中、短期培训计划,实施“一出一进一开展”的人才培养工程,“出”就是派出去学。积极与高校联合,加强学历进修,每年组织选送一批有潜质、有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公务员,到高等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拓宽境外培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选送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外进行培训或研修。“进”就是请进来教。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教授、专家学者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做到请进一名专家,创新一个项目,培育一批人才。“开展”就是开展知识更新。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广泛进行上岗培训、新技术培训、经济知识培训、外语培训、职称资格培训等方面培训,把培训范围从以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为主扩展到企业职工、农村乡土人才等各类人员,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创办职工培训学校,把培训对象扩大到全体职工。同时,要建设好高新技术企业人事服务网络,为重点企业优先提供综合管理、职称评定、培养培训等优质高效服务,搞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管理。

(五)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建设创业者的乐园

1、建立人才宏观决策机制。在出台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时,要特别注重人才资源因素,配套制定开发人才资源的政策及相应调整人才结构的政策;在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各项重大改革措施时,应对人才资源开发的影响进行宏观分析,并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方案;在完善新城区建设规划、确定新城区建设方案时,应为高素质人才的居住、医疗、交通、通信、科学实验场所、创业基地作出专项安排;在确定技改项目、核拔科研经费、设立中介机构等事项时,要把是否拥有相应高素质人才作为审批的必备条件之一。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定独立的“人才奖励政策”,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中,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实行5-50万元的重奖,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机制;组织评选区级突贡、优秀专业人才和“十佳”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区级高素质人才津贴制度;在选举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把有突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列入候选对象。

3、建立人才价值分配机制。努力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实行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政策;研究探索技术、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发明、成果等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分配,鼓励企业让高级管理人员技股参与分配;加快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方法,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

4、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逐步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5、建立竞争、择优、激励的职称评聘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宏观管理办法,逐步推行按比例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评聘分离制度,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单位岗位职数的限制申报任职资格;扩大评审范围,允许人事关系不在本区的外聘人才评审任职资格,增大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倾斜的力度;大力推行执业资格制度,使评聘工作更好地促进专业技术队伍结构调整,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人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加大对人才市场建设的政策投入、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建立起功能完善、手段先进、规范有序的“固定有形”和“网上无形”有机结合的独立运作、依法管理、有序竞争的集约型、信息型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实现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求职靠市场。努力扩大人事业务,在范围和对象上,要逐步从企业单位拓展到事业单位;在形式和功能上,要从档案管理、关系挂靠发展为人事策划、市场招聘、素质测评、职称评定、岗位培训、养老保险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建立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和测评中心,采用国际人才测评技术和标准,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测评和推介各类人才,尽快推行经营者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解决人事纠纷。加强人才三级管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人才联络员组织和人才市场会员制组织,搞好业务培训,规范有关制度,真正形成上下联动、运转协调,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服务网络。

(七)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1、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区人才工作,并制定好强化人才优势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认真加以组织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合力抓的机制;要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将人才工作纳入任期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明确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对人才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每三年一次在全区范围内评选一批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由区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

2、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人事干部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人事干部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WTO基本知识,学习人事业务知识,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及行政学、管理学、人才学、组织学,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本领;要努力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地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3、加强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界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政府人才开发基金,保证每年投入*万元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经费,并根据预算内财政收入的递增幅度逐年增加基金数额,用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

上一篇:构筑人才高地营造区域发展思考 下一篇:人才引进良好环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