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1 11:28:23

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就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中职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学生最头痛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每个中职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有很多教师运用到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也冲击着中职数学课堂改革。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对提高中职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

用,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笔者通过教学研究发现中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二、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分组时成员搭配不合理

笔者通过对中职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成员搭配不合理的现象。许多教师仅仅是根据位置相近的原则把前后左右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建学习小组,而没有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这样就会造成课堂上永远是数学学习好的同学占多数的小组积极发言,其他小组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倾听的位置,导致小组学习很难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将增大学生的差距,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未将小组活动落实到位

有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只是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没有对任务进行分解,也未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学生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而导致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上是少数人在学习,多数人看热闹、无所事事。加之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未能对学生有效参与、合作进行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多,导致小组中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小组合作学习仅限于一种形式,很难达到它的实际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恰当

小组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有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没有认真思考和准备,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任何提示就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导致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比较盲目。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只一味追求完成本堂课教学内容,在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后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或者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才开始进入状态,就匆忙结束教学。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更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提高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充分调查,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熟悉学生学习情况之后进行分组,最好在开学一个月左右。这样不但教师了解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也比较熟悉,容易建立一种信赖感。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要根据学生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动手能力差异组建较为均衡的“互补型合作团体”。每个小组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命名,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用水果进行命名,如苹果、香蕉、葡萄等;酒店专业可以用星级酒店命名,如万豪、希尔顿等;建筑专业以建筑企业命名,如铁建、中建等。这样让小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归属感,每个小组都确定自己的共同目标,让每个成员为之共同奋斗。

2.小组合作分工合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

教师在进行合理分组后应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好小组长是有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首先,小组长在本小组要有一定的号召力,这样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才会听从小组长的分工和安排。其次,小组长组织能力要强,教师应指导和培训小组长组织、管理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对发言跑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对违纪的要给予批评。教师要帮助小组长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例如:让写字写得端正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展示;让胆子大些、语言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的学生当“汇报员”,对小组学习的结果向全班学生做展示,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让严于律己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有其他违纪行为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当“讨论者”和“研究者”。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从而达到让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得到均衡发展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有分工地完成小组任务,这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率。

3.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教师不能将这种形式运用到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选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有的内容适合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有的内容适合学生独立思考求得,有的内容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任华莹.“小组合作”教改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3]王娟.提高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2011(4).

[4]谢灼枢.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2).

(作者单位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上一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漫谈 下一篇:利用守恒法求解化学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