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设”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21 09:41:56

三“创设”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现在,小学已全部采用新课程教材进行教学,这表明新课改教材已全部应用到小学每个学段。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建立新的课堂模型,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学习的。

一、创设现实的生活化情境。

从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学习抽象的数学必须有直观形象的支撑,运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典型事例,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受到启发,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在学生学习 “比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班上张明、李淑红、王芳芳三个家庭的父母是同一个公司工作,为方便,他们三家合租一套房子,在交纳房租水电费时,不知如何分配,请你根据情况设计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案,制定方案时,你要了解哪些情况?”对于生活在广东都市的小学生来讲,上述问题非常常见,大家积极讨论,很快设计了多种方案:其一,按人口的多少来分(理由:人多分摊的管理费多);其二,按各家居住面积大小的来分摊(理由:居住的面积多分摊的管理费多)。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按比例分配”的重点:“分配的标准”有更一步的了解。

二、创设实际的应用化情境。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原则,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有的知识比较抽象。怎样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应在课堂上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应用到实践去,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国庆节,一个小组(28人)到广州“欢乐谷”旅游,在一景点的门前公告写着:门票10元,20人以上打8折。现在,你是其中一员,你计划怎么去买票?要多少钱?(学生当场演示买、卖票的场景),学生在“买票”的过程中不仅应用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有关“打折”知识的学习时,我先设计下面情境:5人去商场买衣服,看到某柜台处写着“每件100元,买5件送一件,买3件以上打八折”,你会怎么买?分组讨论,顿时学习气氛调动起来了。

三、创设实践性的活动化情境。

注重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搜集和整理数据,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准备半径长短不同的圆,让学生猜想之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只有理解“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他们的面积相等。”才能得S=∏

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过程,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也不会感到数学枯燥乏味,并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上一篇:关于民办中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