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指数对标本外观的监测及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21 09:27:26

血清指数对标本外观的监测及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测定标本的血清指数,客观反映血清标本的乳糜、溶血和黄疸程度,以乳糜指数(L)、溶血指数(H)和黄疸指数(I)3个指数来表示,并求出实验室L、H、I的正常参考范围以及各组的血清指数检测情况。方法:利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提供的血清指数测定功能,测定体检中心血清外观正常的健康体检标本201例,正常住院患者12 329例。结果:正常参考范围为:L

【关键词】 乳糜指数; 溶血指数; 黄疸指数; 分析前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42

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种先进设备的使用,诊断结果变得更加准确,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却被医生和检验人员所忽视[1]。在临床化学检测过程中,标本不可避免会出现黄疸、溶血和乳糜,它们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严格控制标本质量、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否则,再好的仪器也得不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从而影响疾病判断,造成不良结果[3]。德国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血清外观指数,使标本在生化分析项目检测前对血清样本进行溶血指数(H)、乳糜指数(L)和黄疸指数(I)进行测定,并在结果报告单中以半定量的指数水平形式报告出来,让临床医师清楚地知道所测标本的外观特征以及对所测生化项目的影响[4]。如果干扰严重,致使某些检测结果非常不准确,则需要重新采集标本再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通化市中心医院2012年1-12月生化标本12 329例,男性6261例,女性6068例,年龄1 d~99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德国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德国罗氏0.9%生理盐水。

1.3 正常人群 通化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血清外观正常的健康体检标本201例,男101例,女100例,年龄5~82岁。

1.4 方法 收集正常人群201例和2012年本院生化标本12 329例,分别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溶血、乳糜和黄疸指数测定。

1.5 离群点判断 将凝似的离群点和其他相邻点的差值D和数据全距R相除,D/R超过1/3则为离群点。剔除的点应试由其他数据补上。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中文版统计软件,多组比较采用单向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正常参考范围 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体检中心血清外观正常的204例标本进行H、L、I三个指数测定,剔除离群点3个,计算201例标本的正常参考范围,考虑实测过程中血清指数结果不包含小数,将正常参考范围修改为H

2.2 血清指数的临床应用 对全院12 329例标本进行血清指数测定,首先将结果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4个组,然后分别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和3。

内科组标本最多,共7154例,占全院标本总数的58%,其中7月份标本最多,657例;外科组标本1874例,占全院标本总数的15.2%,其中8月份标本最多,192例;妇产科组标本最少,共841例,占全院标本总数的6.8%,其中3月份标本最多,95例;儿科组标本2460例,占全院标本总数的20%,其中7月份标本最多,1106例。

内科组溶血标本976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13.6%,占全部标本总数的7.9%;乳糜标本1437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20.1%,占全年标本总数的11.7%;黄疸标本176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2.5%,占全年标本总数的1.4%。外科组溶血标本334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17.8%,占全部标本总数的2.7%;乳糜标本305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16.3%,占全年标本总数的2.5%;黄疸标本72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3.8%,占全年标本总数的0.6%。妇产科组溶血标本75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8.9%,占全部标本总数的0.6%;乳糜标本311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40%,占全年标本总数的2.5%;黄疸标本1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0.1%,占全年标本总数的0.008%。儿科组溶血标本509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20.1%,占全部标本总数的4.1%;乳糜标本574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23.3%,占全年标本总数的4.7%;黄疸标本178例,占本组标本总数的7.2%,占全年标本总数的1.4%。儿科组乳糜标本、溶血标本、黄疸标本实际所占比例比其他组都多。

3 讨论

血清外观状况包括黄疸、溶血和乳糜3个方面。由于它们对血清标本分别产生黄色、红色和浑浊的颜色变化。这样就必然对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的临床化学检测项目的分析结果产生干扰,三种干扰物对不同检测项目干扰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临床生化分析除了正确选择纠正方案外,有必要报告血清指数,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诊断[5]。

溶血标本主要由于红细胞脆性较大,在血标本收集与分离过程中操作稍有不慎均可使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从而影响检验结果[6],而轻度溶血往往不易被肉眼发现。溶血指数能检测出微量的血红蛋白,以指导临床正确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7]。儿科组溶血标本占儿科组全部标本的比例与其他组比较最大,可能与儿童采血不顺利,容易造成溶血有关。乳糜标本主要是由于悬浮在样品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引起,比色时这种乳糜可引起入射光的散射,从而引起测定结果偏差[8]。儿科乳糜血标本占儿科组全部标本的比例与其他组比较最大,可能与儿童进食的不规律有关。黄疸标本主要由于胆红素对反应结果产生黄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影响很大,同时由于胆红素不稳定,随着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胆褐素而变色,干扰检测结果。儿科黄疸标本占儿科组全部标本的比例与其他组比较最大,可能与儿童易发生生理和病理性黄疸有关。

L、H、I三个指数用双波长法测定,并用B、E、F三个因子校正指数间的相互干扰,因此血清指数测定功能提供了一种较精确评价乳糜、溶血、黄疸的方法,摒弃了目测血清标本外观的旧方法。采用L、H和I三个指数综合对血清外观进行观测,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轻度混浊、溶血、黄疸标本的监控起着重要作用,使血清外观描述更为客观、精确,减少人为主观性造成的偏差。

检验医学的发展,核心问题是质量,质量是检验之本,没有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发不出准确的报告,检验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9]。血清指数应用于血清标本外观的监测时,为检验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审核检验结果向临床医生解释结果时,起到重要作用。H指数还可用于血浆血红蛋白的测定,I指数可用于血清总胆红素测定,L指数可用于甘油三酯的测定,是一种检测方法的创新,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检验质量的优势,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10]。

参考文献

[1]高磊,吕媛.非ICU住院感染患者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73-379.

[2]张再勤,赵赛仙.某院2007年生化检验标本状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6):608-609.

[3]张时民,张麟.乳糜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排除方法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5(25):72-75

[4] 赵树波,邢国燕.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9):2081-2082.

[5]程正江.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干扰临床化学分析的机理初探[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2004,25(6):488-493.

[6]杨洪芬,苗蓁蓁,赵果园,等.溶血对某生化分析仪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07-2008.

[7]卢玉娟.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03.

[8]王彦冰.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54-6755

[9]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10]赵树波,邢国燕,刘俊平.血清指数在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中的应用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11-212.

(收稿日期:2013-05-20)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结构解析与功能定位 下一篇: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