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范文

时间:2023-03-20 12:23:00

血清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检测科技的发展, 已经有更多的方式可以检测糖尿病,评估糖尿病发展及诊疗状况,其中就包括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虽是一字之差,但其检测途径大相径庭。

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糖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故将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称之为果糖胺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手段中存在的不足,如当患者有血红蛋白异变体时,会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此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大,而果糖胺的检测就凸显其价值,所以说,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监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可靠、便利的检测手段。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意义与糖化血红蛋白相类似,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s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监测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是为了观察就诊患者短期内的血糖改变及波动水平。但是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实验数据结果会受患者多种疾病的影响。对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炎症反应之后的患者,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往往并不十分可靠,因为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会对患者的血清蛋白浓度和半衰期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糖化血清蛋白虽然能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让患者和临床医生在短期内得到治疗效果回馈,但是考虑到该项检测仍旧存在其缺陷,我们还是推荐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应该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评估,不是一味的替代。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的是血液中糖化白蛋白一种物质,其检测结果不受进食、胆红素、尿酸、肌酐、血红蛋白及维生素C等指标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了肝肾疾病、溶血性疾病和蛋白质结构异常对血浆蛋白量的影响,其具有稳定性好、变异性小、准确率高的特点。由于白蛋白是血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因此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检测前2~4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清白蛋白不仅是监测血糖变化的指标,也是临床鉴别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参数。但是,对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硬化的患者来说,其白蛋白的转化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了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数值正确性,在评估疾病时,要尤为注意和谨慎,以免出现误诊。

总的来说,糖化血清蛋白是用来测定血清蛋白中糖化物的绝对量的,糖化血清白蛋白是用来测定白蛋白的糖化率的。在广泛的使用中及大样本的调查后,得出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更为精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上更为推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2篇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长期控制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糖化产物,因红细胞的半衰期为120天,故其检测值可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在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医生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来判断患者血糖控制的程度,作为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血红蛋白生存期较长,所以它对调整治疗方案后的评估常常存在“延迟效应”。张先生复查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还是远远高于正常,并不能说明他这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而是因为他前期的血糖水平实在太高了。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3个月后必定会拿到一张满意的“成绩单”。

糖化血清白蛋白――短期糖代谢指标

使张先生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从先前的34.0%降到了17%,达到了正常水平。那么糖化血清白蛋白有什么临床意义呢?糖化血清白蛋白是葡萄糖与人体血液中的血浆白蛋白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约17~19天),故其检测值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糖化血清白蛋白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比如短期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可能比糖化血红蛋白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长”“短”结合,全方位监测血糖

临床医生常常在糖尿病患者测定即刻血糖的同时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这两项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糖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以指导诊治。若两项均明显升高,提示糖代谢紊乱严重且已持续至少3个月,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若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而糖化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说明前期血糖控制得不错,主要是近期2~3周血糖失控,进一步要采取的措施就是积极寻找近期血糖升高的原因,去除应激因素;若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而糖化血清白蛋白接近正常(如同张先生的情况),则说明糖代谢紊乱正在逐步纠正,此时无需加大降糖药用量,甚至可略减少药物用量;若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且没有低血糖,那就是一张完美的答卷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血红蛋白代谢异常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会受到影响而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结果则不受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贫血患者、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较糖化血红蛋白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离纯化;白蛋白;γ-球蛋白;实验

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424-03

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在血液中有重要生理功能,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其浓度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其水平的改变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血清白蛋白的另一作用是作为脂肪酸的载体参与运送脂肪酸。此外,血清白蛋白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注射白蛋白针剂可治疗浮肿等症。

血清球蛋白是血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与外来的特异性抗原起免疫反应而保护机体。检查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的比值,即可了解肝脏受损害的程度。总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值减少、电泳试验γ-球蛋白增加,是肝炎的常见情况。

因此,测定血清白蛋白常用于患者状态的非特异监视。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与仪器

1.1.1材料兔血清。

1.1.2 试剂 饱和(NH4)2SO4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H6.3)、Sephadex G-25、二乙氨乙基(DEAE)纤维素、三氯醋酸、0.5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0.06mo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0.02to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SPA-Sepharose-4B、结合缓冲液(pH8.9)、缓冲液I(pH7.0的PBS)、缓冲液I(pH 3.0的PBS)、Tris-Hcl缓冲液(pH8.5)、柠檬酸溶液(pH3.0)、0.9%NaCI溶液、标准血清白蛋白液、考马斯亮蓝G250等。

1.1.3仪器层析柱,离心机,恒流泵,核酸蛋白检测仪,记录仪,电泳仪,垂直平板电泳槽,微量注射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1.2方法

1.2.1血清白蛋白的分离与纯化①硫酸铵盐析法制备粗白蛋白液:取2.0ml兔血清于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2.0ml。室温静置10min,3000r/min离心10min。移液枪小心吸出上层清液作为纯化白蛋白之用。②凝胶柱层析获得除盐白蛋白液:Sephadex G-25层析柱以0.02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平衡,以流速1ml/min洗脱粗制白蛋白液获得除盐的白蛋白液。核酸蛋白检测仪在0.05A档、走纸速度6cm/h、100mV,同时记录吸光度值。③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白蛋白:装好的DEAE-纤维索离子交换层析柱以0.02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平衡,将去盐收集得的白蛋白液加到纤维素柱上,接上恒流泵,用0.06~0.5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以流速为1ml/min进行梯度洗脱。核酸蛋白检测仪在0.05A档、走纸速度6cm/h、100mV,同时记录吸光度值。

1.2.2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与纯化①硫酸铵盐析获得粗制γ-球蛋白液:取2.0ml兔血清于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2.0ml。室温静置10min,3000r/min离心10min,用移液枪小心吸出上层清液作为纯化白蛋白之用,沉淀用0.5ml的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3)溶解作为纯化γ-球蛋白之用。②凝胶柱层析获得除盐粗制γ-球蛋白液:Sephadex G-25层析柱经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5)平衡后,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3)以流速1ml/min洗脱粗制γ-球蛋白液。核酸蛋白检测仪在0.05A档、走纸速度6cm/h、200mV,同时记录吸光度值。③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γ-球蛋白:将装好的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先经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3)平衡后,在纤维素床面上以流速为1ml/min的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3)进行洗脱。核酸蛋白检测仪在0.05A档、走纸速度6cm/h、100mV,同时记录吸光度值。④亲和层析法纯化γ-球蛋白33:用恒流泵,以结合缓冲液平衡柱,流速为0.5ml/min。将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后的γ-球蛋白溶液上柱,用结合缓冲液洗柱。依次分别用5倍床体积的缓冲液I~I洗脱(流速0.5 ml/min),缓冲液I洗脱IgG1,缓冲液I洗脱IgG2。每管中预先盛有1mol/L Tris-Hcl缓冲液500μl,收集各吸收峰的蛋白液。透析除盐,冻干。

1.2.3测定白蛋白及γ-球蛋白浓度用考马斯亮蓝法对经适当稀释后的各蛋白样品进行浓度的测定。

1.2.4 电泳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②SDS-PAGE电泳装好垂直平板电泳槽后,微量注射器依次向凝胶梳孔内加样。调电泳仪电压至80V,待电泳条带成一条线时调节电压至110V,待溴酚蓝条带迁移至距凝胶下端约1cm时停止电泳。将凝胶小心取出,置于一大培养皿中,加染色液染色过夜,倾出染色液,加入脱色液脱色至背景清晰。对照Marker,观察结果。

1.2.5 HPLC鉴定纯化样品的均一性①试剂:色谱级纯乙腈(AN)、色谱级纯三氟乙酸(TFA)、超声脱气的双蒸水(ddH2O)。②参数设定:B流动相:ddH2O+TFA 70%;D流动相:AN 30%;Flow:0.8 ml/min压力:Max 230 pa,Min 30pa检测波长:280nm。⑨梯度洗脱设置。④上样准备及上样。⑤分析完毕后,在offline状态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原始数据

2.1.1凝胶柱层析结果:7一球蛋白凝胶柱层析OD值按试管1~4依次为:0.50~0.70,0.70~0.65*,0.65~0.50,0.50~0.18,取试管2,3收集液进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白蛋白凝胶柱层析OD值按试管1~5依次为:0.10~0.40,0.40~0.46,0.46~0.44*,0.44~0.38,0.38~0.20,取试管2,3收集液进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别取以上带*的

OD值对应的试管收集液(即γ-球蛋白脱盐层析样品、白蛋白脱盐层析样品),测浓度。

2.1.2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结果:γ-球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OD值按试管1~4依次为:0.01~0.06,0.06~0.03*,0.03~0.02,0.02~0.01;白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OD值按试管1~4依次为:0.00~0.17,0.17~0.45,0.45~0.69*,0.69~0.42。分别取以上带*的OD值对应的试管收集液(即γ-球蛋白DEAE层析样品、白蛋白DEAE层析样品),测浓度。

2.1.3考马斯亮蓝标准曲线原始数据见表1。

2.2结果分析

2.2.1 兔血清白蛋白和IgG的凝胶层析KDEAE纤维素柱层析的分离纯化结果分析①兔血清经饱和硫酸铵沉淀后粗分离得到的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通过Sephadex G-25柱层析脱盐后均为待分离粗产物的主要成分,图谱结果均为一单一清晰的尖锐峰。②pH大于6.8的γ-球蛋白在pH6.3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被直接洗脱出,因此γ-球蛋白的DEAE纤维素柱层析结果也为一清晰峰,上升较快。白蛋白DEAE层析结果,为一清晰尖锐的峰。由此说明层析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进一步纯化的目的。

2.2.2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结果 由电泳图谱显可见:白蛋白、γ-球蛋白样品均只出现一条带,说明样品较纯。血清样品出现五条带,与文献一致。

2.2.3 IgG的亲和层析结果分析该实验以pH8.9的结合缓冲液平衡柱,γ-球蛋白上柱后留在柱上,再用该缓冲液冲洗,将杂蛋白洗脱出使基线稳定,然后先调缓冲液pH值至中性,洗脱出IgG1,再调至pH3.0,洗脱出IgG2。通过亲和层析图谱可见:第1个组分峰尖比较低(一般来说峰面积代表含量),可知IgG1的含量比较少;第2个组分峰尖比较高,可知IgG2的含量较高。

2.2.4 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分析 各样品在SDS-PAGE凝胶电泳中跑出清晰的条带:白蛋白脱盐层析样品、白蛋白DEAE层析样品、γ-球蛋白脱盐层析样品、γ-球蛋白亲和层析pH7.0收集样品(IgG1)、γ-球蛋白亲和层析pH3.0收集样品(IgG2)以及Marker的电泳条带。其中γ-球蛋白脱盐层析样品、γ-球蛋白亲和层析pH7.0收集样品(IgG1)、γ-球蛋白亲和层析pH3.0收集样品(IgG2)均在50KD和25KD处出现条带,这是由于γ-球蛋白样品被sample buffer中的巯基乙醇打断二硫键,因此电泳后出现两条带。

2.2.5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样品浓度结果详见表2。

2.2.6 亲和层析后的γ-球蛋白HPLC分析――RP-HPLC测定蛋白质的均一性本次HPLC实验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利用极性溶剂三氟乙酸作为流动相。三氟乙酸酸化溶液,先使蛋白质呈疏水性留在柱上,然后逐渐增加乙腈的含量,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将非极性的蛋白质一次洗脱下来。

HPLC分析样品亲和层析的第一个组分IgG1,在4.019min时开始出现杂峰,接着又出现两个杂峰。在16.520min、16.755min、17.448min出现的三个主峰,都在适当的洗脱浓度范围内,可确定是IgG1。亲和层析时只看到一个峰,而HPLC分析发现出现三个峰,说明HPLC对样品的分析更加精细,这三个峰可能是IgG1的不同亚类。可能是由于IgG1不同亚类的重链、轻链有区别而不单一出峰,分别被洗脱出,且峰面积较窄,说明纯度较高。而这些亚类用亲和层析无法区分。

亲和层析第二个组分IgG2,在3.81min时出现第一个杂峰,接着又出现了较小的杂峰。在16.55min、16.76min、17.19min出现的三个主峰,在适当的洗脱浓度范围内,可确定是IgG2。而出现第四个峰时乙腈浓度在76%,所以对于这个峰是否是主峰,需进一步分析才知。之后是因为乙腈浓度过高造成蛋白质变性而洗脱下来,非所需成分。几个主峰与第一组分相似,不是单一出峰,可能是由于IgG2的重链和轻链有区别,分别洗脱出来。峰面积较窄,说明纯度较高。

HPLC分析亲和层析后第一个组分IgG1和第二个组分IgG2,重复性好,峰可互相对应。但是仍可看到细微的差别,首先出峰的时间不一致,IgG1在16.520min,IgG2在16.55min处,另峰值也不同,也排除了当初认为两个是同一样品的猜想。

作者书写结构式摘要须知

为了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及文献检索的需要,凡在本刊发表的论著、研究报告类文章均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限200字内,英文摘要限150词内。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可以连续排列,但须标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样。现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分述如下。

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及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可推荐或推广等。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尿病;临床价值

糖尿病在临床中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疾病,并且病程时间过长,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因为患者血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所以会对患者的眼部、心脑血管以及肾脏位置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患者最终出现内分泌紊乱现象。就目前而言,临床中均选择空腹血糖对患者进行诊断,但是因为相关因素导致最终检测结果不正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3.7±8.4)岁;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4.9±9.5)岁。两组受检人员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差异性并未加大,统计学意义未产生,临床研究性逐渐加强。

1.2方法 两组受检人员均在晨间且空腹情况下实行静脉血抽取,其抽取的静脉血量大致为4ml。随后在其中抽取2ml通过肝素予以抗凝,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相关仪器以及相关试剂对受检人员进行检验。随后通过酮胺氧化酶对受检人员中血液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予以检测。随后选择葡萄糖糖化酶法对剩余的2ml血液进行空腹血糖检测。

1.3观察指标[2] 两组受检人员经检验后,对其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所能够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以及整理,而最终计算结果则通过计量资料或者计数资料予以表示,两组间数据检验方法为t值以及χ2值,其数据经比对后如P

2 结果

观察组经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后,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45±1.33)%,对照组经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后,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5.25±1.18)%,经过比对后,t=16.7032,P=0.0000;观察组经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后,其空腹血糖水平为(9.86±1.82)mmol/L;对照组经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后,其空腹血糖水平为(4.15±1.32)mmol/L,通过对比分析t=17.9584,P=0.0000;观察组餐后2h血糖为(16.21±1.58)mmol/L;对照组餐后2h血糖为(5.58±1.79)mmol/L,通过对比分析后可知,t=31.4819,P=0.0000,通过上述数据可知,比对两组受检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存在。

3 讨论

由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进而因为糖尿病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有所提升[3]。因此,及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有助于患者对糖尿病进行控制。然而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此病的发生机制并未确定,因此临床中诊断此病均以空腹血糖为准。

然而临床中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存在一定的劣势,例如空腹血糖仅仅只能够对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予以呈现,而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后,其最终结果会受到饮食、服用药物以及抽血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测结果会存在偏差。由此能够看出,单纯选择空腹血糖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最终结果会出现偏差现象。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和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将心脑血管疾病排除后,此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患者[4]。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呈现为胰岛素抵抗,大大削弱了胰岛细胞的敏感程度。此外,糖尿病会引发相应的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空腹血浆葡萄糖测定在临床中通常选择氧化酶予以检测,患者无热卡摄入的时间在8h以上,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氧气以及水在氧化酶的效果之下,会形成过氧化氢。高血糖症则是静脉血浆葡萄糖的浓度在7.0mmo/L以上,当产生高血糖,使得患者体中的水分逐渐缺少,并且血渗透压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口渴中枢神经会产生相应的刺激性,同时产生口渴以及多饮症状。由于患者体中胰岛素逐渐减少,因此葡萄糖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吸收,与此同时,大量蛋白质以及脂肪量逐渐增加,随后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以及乏力现象。

肌体中的葡萄糖以及血清蛋白N极易产生糖基化现象,大部分会和清蛋白链中的赖氨酸189位产生相应的现象并进行相互结合,最终组成酮氨结构,因此出现糖化血清白蛋白,而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比例在90%以上。所以,糖化血清白蛋白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一种代表。

而患者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的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糖代谢紊乱进行正确的判定。在临床治疗时,患者的主治医生可按照此检验结果对患者实际病情予以判定,从而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5]。由此能够看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选择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能够有效对其进行区分,有助于临床诊断。如果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自身的肾脏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产生相关疾病。与此同时,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化血清白蛋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主要引发因素。而糖化血清白蛋白对患者进行检验能够对孕期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妊娠进行有效的区别。患者在就诊时选择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不会受到患者进食、尿酸、肌酐或者血红白蛋白的相关影响,与相关指标最终的检测结果相比较而言,此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对临床诊断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以及血红蛋白共同组成了糖化血红蛋白。由于随葡萄糖浓度的不断提升,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同样会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会因为红细胞的衰亡现象而产生变化。然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持续120d左右。说明患者血糖在3个月中可以通过此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在此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检测后,其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经过数据比对后可知,差异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

综上,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提升了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以及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予以评估。

参考文献:

[1]吴冀川,李蓬秋,刘丽梅,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240-1243.

[2]邵斐,李青,贾伟平,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在肝硬化伴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06-510.

[3]张亭,何Z,杨惠岚,等.糖化血清白蛋白用于诊断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的价值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2):274-277,298.

[4]王凤环,李华萍,赵芳,等.孕期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相关影响因素初探[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6):443-446.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5篇

通讯作者:何彪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两年来肝病患者的ChE、TBA、ALB、PA进行分析。分析仪器采用Hitachi7600-11。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ALB降低并不明显(P>0.05),而ChE、PA、TBA降低非常明显(P<0.01);在其他各型肝炎中ChE、TBA、ALB、PA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前白蛋白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损伤、恢复程度,四者联合检测对了解临床疗效、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病;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复杂的代谢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物质。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肝功能受损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本实验是通过联合测定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肝病患者650例,其中男378例,女272例,年龄18~65岁。按肝病分类,急性肝炎278例,约占43%;慢性肝炎252例,约占39%;重症肝炎64例,约占9%;肝硬化36例,约占6%;肝癌20例,约占3%。

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3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78例,女142例,年龄16~68岁。

1.2 方法 仪器采用Hitachi 7600-110,所用试剂和校准品来自广州标佳公司。ChE为酶连续检测法,ALB为溴甲酚氯染料结合法,TBA为循环酶法,PA为免疫比浊法。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质控品为利德曼UN615和UE6141。每天测定前先定标再做质控,确保质控结果在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AS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白蛋白在急性肝炎组中降低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其他肝病组降低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下降的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见表1。

表1 各种肝炎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均值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P>0.05

3 讨论

人体血清总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并分解代谢,从而维持人体胆汁酸的相对稳定。正常人的胆汁酸很低。只有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引起胆汁的代谢障碍,使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而且血清TBA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1]。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

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该酶分两种:一种为真性胆碱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临床测定的胆碱酯酶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能间接地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导致胆碱酯酶合成减少[2,3]。

前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小,约为5.4万,电泳速度快,出现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约12 h。血清前白蛋白在体内代谢机制与血清白蛋白相似,但肝病时前白蛋白变化较血清白蛋白更为敏感,能更准更早地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及早发现肝细胞受损情况及程度。有资料显示:大约30%的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而前白蛋白降低,其中多数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降低的程度都超过50%。因此,测定前白蛋白在血清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肝功能受损比测定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2,4]。

肝脏是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其中血清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5~19 d。肝功能受损的时候会导致白蛋白浓度的降低。但在急性肝炎组白蛋白降低不明显(P>0.05),说明血清白蛋白不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的早期受损。只有在其他各类型的肝病组中,肝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以后,白蛋白才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测定白蛋白在血清中的水平能准确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程度,对病情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

综上所述,胆汁酸、胆碱酯酶、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准确反映肝功能的状态。通过对以上四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肝功能不全、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僬雅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2(1):32-34.

[2] 孙宏勋,谢永富,胡建峰,等.血清丁酰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比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07-508.

[3] 王静,高锦孝,白永泽,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中华检验学杂志,2005,28(1):68.

[4] 章芳.血清前蛋白在各类乙型肝炎检测中的意义.2001(3):163-164.

[5] 李晓雪,杜峰.血清白蛋白测定对肝病的临床意义.齐鲁检验医学,2003(1):45.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酶法;糖化血清白蛋白;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86-02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糖控制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有效稳定的血糖控制对于改善患者糖尿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检测指标中的基本标准,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另一指标[1],对其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于GA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酶法对GA进行测定的结果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其他检测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10例,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为33~79岁,平均为(55.8±9.5)岁,体质量指数为22~27 kg/m2,平均为(24.2±3.6) kg/m2,在入院时其舒张压为70~88 mmHg,平均为(79.2±9.1)mmHg,收缩压为110~143 mmHg,平均为(130.4±17.9)mmHg。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均接受相同的血糖控制治疗和临床护理。

1.2 方法

空腹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液送实验室进行检查,采用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进行测定,测定所用的检测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对GA进行测定,测定所用的检测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体的应用是将患者的血清样本与BCP发生作用生成相应青紫色结合体,然后对其吸光度进行测定,得出相应白蛋白浓度,接着用特异性蛋白酶将GA水解成糖化氨基酸,然后用特异性酮胺氧化酶生成相应过氧化氢,再用过氧化氢酶来指示测定系统生成色素,通过对色素A值进行计算得到GA的含量。并采用HPLC法对HbA1c进行测定,测定所用检测仪器为BIO-RAD型全自动HbA1c分析仪[2]。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动态GA指标、HbA1c指标以及FPG和2hFPG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各项指标均以数值降低为病情好转标准。

1.4 统计方法

对检测结果数据采用统计学工具SPSS13.0进行分析统计,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对于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则采用线性相关进行检验。

2 结果

患者的血糖检测各项指标动态变化如表1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在住院治疗后GA指标明显减低,HbA1c指标明显降低,F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2h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P

表1 患者血糖检测指标动态变化(x±s)

在相关性分析上,该组患者的GA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显示良好,呈线性相关关系,P

表2 GA指标和HbA1c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注:其中P

3 讨论

稳定有效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理想状态,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而血糖控制水平则是通过血糖监测结果来反映。目前临床中血糖监测主要有HbA1c检测、静脉血糖检测、指尖快速血糖检测等[3],其中静脉血糖和指尖快速血糖检测等方法只能对患者在某一时间的血糖水平进行反映,其结果容易受患者饮食、情绪等影响[4],不能够直接反映临床治疗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长期监测,以保证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监测,以便根据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法进行调整,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HbA1c指标检测一直是反映患者长期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HbA1c指标检测受一定时间的限制,对近期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反映不明显,因而有必要对GA指标进行检测。

该研究主要对酶法测定GA指标与HbA1c指标和其他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果来看,该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较入院时均发生了明显变化,GA指标、FPG指标、2hPG指标以及HbA1c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这说明说明对患者的GA、HbA1c、PFG以及2hPG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反映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进行检测是常见的检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对于指示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和餐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对患者糖尿病监控具有重要价值。而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是临床中常用的临床治疗指标评价的工具,通过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在较长时间内的血糖水平变化,对于糖尿病长期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可看出,在目前缺少对短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检测指标,而对GA指标进行检测的意义也在于此。在相关性的分析上,GA指标与HbA1c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与FPG指标以及2hPG指标之间同样具有良好相关性,这说明GA指标检测与糖尿病患者其它血糖指标检测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能够作为患者反映血糖水平检测指标之一。GA测定是从总糖化血浆蛋白质测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的检测方法是采用酶法进行检测,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GA进行定量检测,具体是用糖化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进行比较得出的百分比,从而能够有效规避血清白蛋白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更为准确地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且GA检测能够对患者在近期2~3周内的血糖水平变化进行反映,有效弥补了HbA1c指标检测在近期检测结果上的不理想。在该研究中,GA检测结果数据与患者其他血糖检测指标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说明GA是反映糖尿病患者临床一段时期内血糖水平高低的有效指标。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HbA1c指标患者,在与GA指标的相关性上不同[5],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的HbA1c指标均在7.5%之上,只有少部分患者的HbA1c指标在6.5%以下[6],这说明患者在入院时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不佳。而在与GA指标相关性的分析上,有研究对HbA1c在7.5%、HbA1c在6.5%~7.5%之间以及6.5%以下与G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HbA1c在6.5%以上的部分均与GA指标相关性良好,而对于HbA1c在6.5%以下的患者,其GA检测结果与HbA1c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7],这可能与观测时间长短有关,这说明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过程中需要对HbA1c指标和GA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将远期监测和近期监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测定,也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与患者真实的血糖水平更为接近,这样医生根据检测结果所指定的临床治疗方案也能够有效,间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临床检测方法上,目前对GA的检测主要是采用酶法进行检测,其检测过程中可以在自动分析仪中完成,操作方便,数据获得较为容易,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正常参考值[8],使得GA检测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因而在临床上应该加强对GA检测标准的研究,以使GA检测能够尽快运用到临床疾病控制当中,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酶法测定的GA检测结果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良好,能够对患者短期内血糖水平变化进行反映,对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川检验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邦禄,李妍,徐维家.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6):1367-1369.

[2] 赵芳,张芳,邱玲,等.酶法测定糖化白蛋白的方法性能验证及其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4):343-347.

[3] 吴杰红,张志伦,周良琼,等.糖化清蛋白酶法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1920-1922.

[4] 李梅红.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的判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8):1533-1535.

[5] 国佳,罗梅,贺岩,等.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83-84.

[6] 汪艳红.妊高征患者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106-1107.

[7] 吴冀川,李蓬秋,刘丽梅,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240-1243.

[8] 徐卫平,张国英,臧滢.糖化血清白蛋白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3):272-273.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7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清白蛋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64-02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ast enzymatic measuremeng of glycated albumin(GA) Methods:26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and 96cases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forwhom the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postprandical 2 hours blood glucose(2hBG) and glucated hemoglobin (HbA1c)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cision and linear rage of the detection kits were analyzed by the detection of sampl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A and other indexes was evaluated.Results:GA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HbA1c ,FPG,2Hbg. Lucica GA is significantly highly correlated with HbA1c,FPG,2Hbg. Lucica GA is a convenient and excellent index to reflect recent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Serum glycated albumin

糖尿病(DM)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日常诊治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 HbA1c)测定作为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检测值可反映DM患者既往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评估DM临床控制效果。科学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估全过程。目前,我国监测血糖的主要指标为: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

1空腹血糖(FPG)

正常参考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①生理性高血糖:常见于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或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②病理性高血糖: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引起高血糖,颅内压增高,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麻醉,感染性疾病,毒血症情况下可出现高血糖。③生理性低血糖:可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④病理性低血糖:对抗胰岛素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病患者。

注意事项:取血后尽快离心分离出血清并检测。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正常参考值:空腹血糖:3.89―6.1mmol/L

餐后一小时血糖:

餐后二小时血糖:

餐后三小时血糖:3.89―7.8 mmol/L

临床意义:①正常曲线:不论空腹血糖高于或低于6.1 mmol/L,口服葡萄糖后0.5―1小时达高峰值,峰值不超过10 mmol/L2小时恢复到空腹水平。②糖尿病型曲线:空腹血糖比正常人高,上升峰值 〉10` mmol/L,下降缓慢且峰值后移,出现尿糖。重要的判断指标为口服葡萄糖两小时后血糖仍高于7.8 mmol/L。空腹血糖正常而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7.8 mmol/L,而OGTT血糖水平在8.0―10.9 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注意事项:试验前三天,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50 g,维持正常活动,停用各种影响糖代谢的药物,试验前至少禁食10小时以上。试验期间禁止饮茶、吸烟或进食。

3 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

正常参考值:3.8―6.5%

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值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GHb是代表HBA1a、b、c之总和,而HBA1c约占70%结构稳定,故HBA1c可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反映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每月测定1―2次,以便更好的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为及时监测血糖指标,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缺点是有时不能客观反映人体血糖真实水平,经常不稳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Hb与葡萄糖之间经过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结合形成的产物,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Hb半衰期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能及时地反映患者近期的控制情况,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是诊断DM的敏感指标。由于果糖胺水平不受血红蛋白异常代谢的影响,因此,也曾用于评价血糖控制水平。果糖胺水平与血清中已转化为酮胺类的糖化蛋白质的水平有关。果糖胺的检测通常采用还原显色反应,即果糖胺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硝基四氮唑蓝而产生色彩变化。果糖胺水平不受贫血或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而且,在血液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清蛋白具有比血红蛋白更快的代谢速度。因此,较HbA1c而言,果糖胺水平收血液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其他物质的水平影响较大(如胆红素、尿酸等)。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半衰期较长,对于因并发红血病,贫血,妊娠糖尿病或慢性失血等疾病而导致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和处于治疗方案调整期的患者或糖尿病初发患者,HbA1c不能准确反映近期的BG控制情况或及时反映短期内BG水平的变化,在区别轻度血糖偏高和血糖正常人群的测定中有时也不够敏感。而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可反映2周和1个月内的总体血糖平均水平,在上述情况下可能更优于HbA1c的测定。

GA糖化血清白蛋白是血清白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17-20天),故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敏感,能反映患者近二到三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与各项常用血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初步评价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69例于2013年1月-1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45例男性,124例女性,平均年龄(56+-11岁);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DM诊断标准,纳入DM组。正常对照者为在我院查体血糖正常者126名,平均年龄(37+-8.6)岁,肝肾功能无异常,空腹血糖(FPG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G试剂(己糖激酶法)由广州科方试剂公司提供,GA液态酶法试剂由日本旭化成公司提供。

1.3检测原理

1.3.1先用糖化氨基酸氧化酶消除样品中存在的内因性糖化氨基酸,再利用特性蛋白酶将GA水解为糖化氨基酸,氨基酮氧化酶作用于产生的糖化氨基酸,生成葡萄糖醛酮、氨基酸和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在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定量的色素和4-氨基安替比林生成蓝紫素,测定该色素的吸光度值,计算GA浓度。

1.3.2用前处理液修饰血清蛋白的SH基,然后与溴甲酚紫(BCP)作用生成蓝紫色结合体,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清蛋白浓度。

1.3.3按下列公式计算GA值

GA值=GA浓度/清蛋白浓度/1.14*100+2.9 [2]

1.3.4采用己糖激酶测定FPG,2hBG,采用乳胶凝集抑制法监测HbA1c。

1.4方法

参照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步骤,分别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上设置相应的检测程序,由仪器自动完成检测。每次测定同时用质控品予以监测。分别选择GA高值血清和低值血清评估酶法试剂精密度、线性等试剂性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精密度检测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EPS-T评价要求,分别选择GA含量为8.5%,14.6%,29.5%血清3份,一份连续测定20次,另2份平行测定,每日分上下午各测一次,连续20天,将测定结果记录备案。结果CV值批内分别为:1.29%,1.33%,1.02%,平均1.21%;批间CV分别为:3.28% ,3.15%,2.69%,平均3.04%。

2.2 线性测定 按照NCCL-S EPS-P的评价方案,选择29.5%和8.5的高低混合血清各2份,然后把其中一份等量混合产生中间值19.0%;中间值再与高低值等量混合,产生24.3%、13.8%等5各不同梯度值,在仪器上以低值到高值和高值到低值分别测定,计算再次算术平均值,以X作为理论值,Y作为测定值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方程为Y=0.981 0X+0.118 0,r=0.998 7。

2.3回收试验 把GA含量为14.6%的血清,分成3份,分别加入含量为8.5%、14.9%、29.5%的血清,用本方法双份平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分别为101.8%,98.5%、103.1%,平均为101.1%。

2.4 干扰试验 取1份血清(GA含量为14.6%)分成5份,分别加入三酰甘油(TG),Hb,胆红素(TBH),尿酸(UA),抗坏血酸,其终浓度分别为TG8.8mmol/l,Hb195g/l,TBIL 560umol/l,UA2995umol/l,抗坏血酸498umol/l,用本方法测定,结果各干扰物在上述浓度下对GA测定均无影响。

2.5 参考范围 检查12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GA水平,计算获得GA参考范围为(14.19+-2.13)%。

2.6 健康对照组、临界者组和DM组HbA1c、GA、FPG、2hBG检测结果方差分析,健康对照者组与临界者组、DM组间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DM诊断及病情的监测主要依靠血糖BG浓度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监测,有效控制BG水平有助于减少DM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国内应用于临床的BG监测指标包括随机血糖 (GLU),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

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为及时监测血糖指标,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缺点是有时不能客观反映人体血糖真实水平,经常不稳定,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Hb与葡萄糖之间经过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结合形成的产物,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Hb半衰期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能及时地反映患者近期的控制情况,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是诊断DM的敏感指标。由于果糖胺水平不受血红蛋白异常代谢的影响,因此,也曾用于评价血糖控制水平。果糖胺水平与血清中已转化为酮胺类的糖化蛋白质的水平有关。果糖胺的检测通常采用还原显色反应,即果糖胺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硝基四氮唑蓝而产生色彩变化。果糖胺水平不受贫血或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而且,在血液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清蛋白具有比血红蛋白更快的代谢速度。因此,较HbA1c而言,果糖胺水平收血液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其他物质的水平影响较大(如胆红素、尿酸等)。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半衰期较长,对于因并发红血病,贫血,妊娠糖尿病或慢性失血等疾病而导致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和处于治疗方案调整期的患者或糖尿病初发患者,HbA1c不能准确反映近期的BG控制情况或及时反映短期内BG水平的变化,在区别轻度血糖偏高和血糖正常人群的测定中有时也不够敏感。

GA作为DM患者近期BG控制指标,在临床上可作为BG及代谢情况的监测手段,对早期发现DM,指导DM治疗有较大意义。GA糖化血清白蛋白是血清白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17-20天),故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敏感,能反映患者近二到三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3]

糖化白蛋白含量与白蛋白和葡萄糖接触的量及时间成正比,主要反映患者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监测糖尿病治疗的近期效果。GA作为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一项新指标,主要有以下特点:

3.1可反映血糖控制的近期变化

白蛋白半衰期短,仅17~20d,一旦血糖控制状态出现急剧变化,GA可以根据其变化迅速变动。若将GA值作为血糖控制效果的监测指标,在采用饮食或运动疗法控制血糖1~2个月后就能判断是否需要用药。

3.2不受贫血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监测血糖控制状态的“金标准”,但其容易受到贫血的影响。溶血性贫血、伴有慢性肾衰的贫血、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疾病,HbA1c偏低;而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HbA1c偏高。因此,贫血的糖尿病患者难以通过HbA1c来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此时需要使用GA进行监测。

3.3不受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若体内出现变异血红蛋白,会表现出易受糖化或难被糖化两种情况,此时利用检测HbA1c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就会有误判的危险。GA则不会受到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GA来判定血糖控制状态。

3.4受白蛋白代谢的影响

在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白蛋白代谢亢进的患者,由于白蛋白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缩短,导致GA偏低。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因脂肪细胞因子分泌亢进,可能引起白蛋白的异化亢进,也会引起GA偏低。而在白蛋白代谢低下的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会出现GA偏高。综上所述,GA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新指标,比HbA1c的反映周期更短。因此,在治疗效果的确认及临床用药的调整方面,使用GA比HbA1c更有优势。同时,GA不受血红蛋白代谢的影响,在许多血红蛋白代谢异常的情况下检测GA值更能反映血糖真实水平。

本研究显示,LucicaGA-L试剂盒测定血清GA水平,不仅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CV

参考文献

[1] 李青,吴松华,潘洁敏等 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的初步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7(03),785-787

[2] 吴杰红,张志伦,周良琼等 糖化清蛋白酶法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0(17),1920-1922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8篇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疾病中反应蛋白迅速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类疾病活动的指标。

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5~19天,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白蛋白水平更多反应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急性创伤或炎症状态下血清白蛋白的急剧下降,反应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程度,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大量研究证明,在疾病的急性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出现功能紊乱,全身免疫力低下,全身反应差,在急性期临床上常不出现有关症候,如得到感染时不发热,血白细胞不增等,以致延误诊断,增加死亡率;但此时如果监测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指标,可根据两者的结果,对患者疾病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如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提示机体可能受到感染,应该积极寻找感染源,同时给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持续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C反应蛋白急剧升高,血清白蛋白急剧下降,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强度,加强护理观察,加强医患关系沟通;如在治疗中,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血清白蛋白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反之,C反应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且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治疗有效,感染得到控制,疾病转归向良好方向发展。

在急重症的急性期,受到病情的限制或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影响,易并发营养障碍或营养不良,从而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加重或诱发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营养监测和支持对于危重患者救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常作为营养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作为急性患者在急性期营养支持的介入时机,单纯以血清白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若此时结合C反应蛋白,可能会使营养支持介入时机更能准确把握;临床经验已经表明,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开始下降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转入修复期,此时进行适当的营养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极其有利;所以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已成为急性期营养监测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监测对营养支持时机的介入,营养支持的强度及营养支持的疗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是容易获得的指标,同时也是运用广泛的指标,若二者联合,可以对危重症急性期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观察,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二者联合在危重症的营养监测及营养支持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彬,主编.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9篇

【关键词】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尿病;诊治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延缓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1]。临床工作中要想使血糖得到长期控制,对于平均血糖的良好控制则显得较为关键。糖化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是检测血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短期内血糖水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为A组,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6-75岁,平均(52.8±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B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6岁,平均(53.8±5.5)岁,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于清晨采取两组人员空腹静脉血4ml左右。其中2ml应用肝素进行抗凝,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仪以及其配套的试剂并应用酮胺氧化酶法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另2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以检测空腹血糖水平。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A组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较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世界各国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呈增长趋势。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在世界范围内居于第二位。而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大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肿瘤和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的问题[2]。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乳酸性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皮肤、肌肉、关节病变以及感染等。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能够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其中约90%会和血清蛋白链内的189位赖氨酸相结合而形成高分子的酮胺结构,总体被称为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3]。其中的90%以上为糖化血清白蛋白,故其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糖化血清蛋白的整体水平。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水平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是处于单纯应激状态还是急性应激状态做出鉴别判断,这在临床上对于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的判断、治疗指导以及病情的检测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如患者受外伤、感染以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等病变发生时,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高血糖症状,此时对其进行诊断与糖尿病患者较难区分,而应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技术有助于对患者的高血糖归于何种类进行判别,能够区分其属于暂时性的还是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检测方法,能够从客观上对糖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做出评估,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直接损害视网膜和视神经,进而较重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能够造成患者失明。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持高不下是引发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近期研究表明,糖化血清白蛋白是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还能够预示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另外,糖化血清白蛋白也能够作为临床鉴别糖尿病妊娠和孕期高血糖,其在糖尿病妊娠患者中的水平相应较孕期高血糖患者中高。应用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时,其不受进食、尿酸、胆红素、肌酐、血红蛋白等的影响,能够避免糖化血清白蛋白下降时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应用要较其他检测指标更为准确可靠。相关研究表明,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反映出血糖变化的最近时间,因此其能够更为确切更为及时的反映出血糖的变化水平,尤其适用于评断部分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的新进诊断患者的降糖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和健康者同时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较健康体检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杨书田.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20):74-76.

[2]华红.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6(25):121-123.

血清白蛋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颈动脉;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可以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据报道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降低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有关,暗示ALB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作用[1]。这种现象可能与ALB的抗氧化性能有关。本文探讨ALB与CAA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血清白蛋白的产生及生理功能

1.1血清白蛋白的产生 ALB是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由585 个氨基酸依靠17个二硫键链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它是肝脏合成的,在血浆中含量丰富[2]。而长期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存在蛋白降低。

1.2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ALB是血液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维持血管和组织之间的血液胶体渗透压,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代谢产物解毒和再加工,还可能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3]。在临床上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凝状态与低蛋白血症有关。ALB及其替代品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影响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其机制及临床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AL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浆缓冲剂,可以很好的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另外ALB防止内皮细胞凋亡的相关体外实验提示白蛋白具有直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性作用[4]。

2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2.1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 A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变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情况,是指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严重可引起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5]。而CAA属于最常被侵犯的颅脑动脉粥样硬化之一,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6]。有资料显示,CAA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要早,CAA与冠心病、脑血管病显著相关[7]。

2.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目前人类对AS的经典认识:血管内膜损伤后脂质浸润,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泡沫细胞形成。围绕AS发生及血栓形成过程的损伤反应学说、脂质浸润学说、单克隆学说、感染及炎症反应理论等都有较大进展。损伤反应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均有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AS形成和发展[8]。而又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引起内皮细胞膜稳定性和通透性平衡失调,内皮细胞持续暴露于血浆中氧化脂质及蛋白的外部应激与内生性氧化应激条件下,极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并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自身凋亡,此过程中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进一步加重血管炎症反应,在AS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

3血清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在低血清白蛋白的情况下,被氧化变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细胞毒性,具有较强的致AS作用。这说明一方面ALB水平下降可能是造成AS的高脂血症引起的,另一方面ALB水平下降又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10]。张良峰等人研究结果提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CAA的危险因素[11]。而随着ALB水平逐渐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总结

ALB参与CAA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氧化应激可导致氧自由基产生有关,氧化应激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两者协同参与CAA的发生,而ALB有抗氧自由基作用,从而可能减少CAA的危险因素,低血清白蛋白可能为CAA的高危因素,保持血液中ALB的正常水平,早期干预或治疗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可能减少CAA的危险因素。AS的发病机制复杂,传统危险因素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对于阐明ALB与CAA的相关性,可能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涂健铭,丘熙廉,许兴强.低白蛋白血症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4-25.

[2]张英霞,张云.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2007,3(3):315-320.

[3]杨云霞,朱习海,王刚.某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13-414.

[4]张敏.人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33(1):36-38.

[5]葛均波.内科学[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0-225.

[6]王佳楠,张雄伟,王翠玉,等.急性双侧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26-829.

[7]吴明祥,陈运枝,方丽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9):773-775.

[8]钱冠清.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4):4-5.

[9]骆莹莹,陈述.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5):772-775.

[10]孙超,郭欣,许新华,等.低蛋白血症与临床各系统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35-437.

[11]孟瑞玲.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0):201.

[12]单世民,汪云朋.低蛋白血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09-3210.

上一篇:焊接设备范文 下一篇:通讯设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