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

时间:2022-03-21 11:54:23

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及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50例产后出血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5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针对性护理; 临床观察;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27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病在产后2 h之内[1]。有关研究表明,产后出血给产妇造成身体威胁的发病率超过了8%,已经成为产妇致死的首要因素,而因该病死亡的孕妇和产妇占所有死亡孕产妇的50%以上[2]。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道,产后出血致死率高达16%~32%,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3]。由于临床工作中精准地测量和收集分娩时失血量有一定困难,往往出现估计的失血量较实际出血量偏少,从而导致临床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比估计的要高,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更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本文将对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别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常规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5.2±2.2)岁;患者孕周38~41周,平均(38.8±0.5)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6.2±2.1)岁;孕周38~42周,平均(38.3±0.8)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1例,高中34例,初中32例,初中以下13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凶险的并发症,对产妇危害严重,易诱发失血性休克、感染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危及产妇生命。分娩过程不仅涉及女性躯体和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功能,精神心理因素与产力、产道和胎儿一起被列为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这是因为分娩对产妇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应激反应,尤其对于初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加之承受角色转换、夫妻关系、经济负担等压力,往往引起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变化,增加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和内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乏力,使产妇疼痛增加,产程延长,从而使产妇出血量增多[5-6]。因此,对孕产妇应加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

3.1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孕早期终止妊娠;宣传计划生育,做好避孕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应提前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7]。(2)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重视产妇休息及饮食,避免产妇疲劳;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正确使用腹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胎头、胎肩娩出要慢,一般相隔3 min左右;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仔细检查宫底高度、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和血肿。若出现软产道损伤,缝合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当。若阴道流血量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3)加强产后观察。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适时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以帮助子宫收缩;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鼓励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4)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产后出血量多而急,产妇因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产妇自身状况有关。对失血过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对失血多,甚至休克者应输血,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注意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有无压痛,恶露量、色、气味;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及严格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8]。(5)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与关心,注重身心护理相结合,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满足产妇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从而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顺利分娩[9]。

3.2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由于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估计和测量,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良机,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出血量估计错误,过低估计产后出血,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结局。在临床实践中应按正确方法评估产后出血量,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是否凝固,同时估计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容积法和面积法来测量出血量,根据测定的出血量可以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出现临床表现前,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产后出血易发生在产后2 h内,在产后观察中不要忽视持续、缓慢的少量出血,并应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继续观察阴道流血情况,避免再次出血征象发生,如阴道流血呈鲜红色或阴道流血大于或等于月经量,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强调一旦产后2 h内出血达到400 mL,即产后出血预警期,应迅速启动一级急救措施,寻找原因并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因此要特别重视每个产妇的监测,以便及早诊断与处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3 出院指导 出院后保持房间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休息,保证合理睡眠;指导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操。鼓励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进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及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水果、绿叶蔬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和产妇尽快恢复健康;喂养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持良好心境,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方式;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发现恶露有异味,及时来医院就诊;告知产妇于产后42 d带孩子一起来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以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的恢复情况及新生儿发育情况;计划生育指导,产后42 d禁止性生活。根据产妇检查情况恢复正常性生活,哺乳者宜选用工具避孕(如),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注意个人卫生和会清洁,禁止盆浴。除此之外,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使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10-12]。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护理不仅能有效缩短在产后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还能明显减少患者在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5.

[2]余春梅.44例产后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8):40-41.

[3]云海霞.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05-207.

[4]张保华.产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1):4833-4390.

[5]于大芳,韩爱卿.产后出血与相关因素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40-5141.

[6]谢小燕.心理干预分娩与产后出血的探讨[J].工企医刊,2009,22(2):36-37.

[7]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7-208.

[8]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2.

[9]李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28):48-49.

[10]张丽梅.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127-128.

[11]庞娟,庞仕一.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4-115.

[12]陈万玲.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53-54.

(收稿日期:2013-04-25)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缺血后适应在降低急性心肌缺血狗再灌注损伤中... 下一篇:信息投入对不同网络分销渠道的竞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