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的应用

时间:2022-09-21 08:34:52

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的应用

摘要:当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外部不经济,企业为了维持获利,会向要素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进行转移。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具有着其他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主要依据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通过对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关键字:产业集聚;产业扩散;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

Abstract: When the industrial cluster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will be external economic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fitability, lower factor cost, location advantages are obvious areas of transfer. Little City with a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strategy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base, low factor costs, supporting strong advantag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coastal areas of industry to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other Midwestern the region can not match advantage. This paper,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diffusion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tle City with a Little City with a problem exists in the industries to relocate and g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prolifer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Little City with a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顺应时势发展的。一方面是因为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以往的低要素成本等优势已快消失殆尽。另一方面是因为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具有廉价劳动力和较好的环境承载力。而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在皖江城市带,是因为这一区域综合优势与中西部其他地区更明显。这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

根据经济学理论,产业空间集聚规模伴随时间推移呈倒U型曲线,产业集聚的边界由促进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阻碍产业集聚的“离心力”所共同决定。在起始阶段,由集聚效应所带来的知识的外溢效应、前后向的产业关联与市场关联、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使得“向心力”的作用相对较强,但随着地区间一体化的进一步提高,由集聚所产生的“离心力”效应开始显现。因为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集聚地生产要素价格以及土地价格的升高、运输成本的增加、竞争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往往超过了引向集聚的向心力,将会抵消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业需要进行重新布局,于是产业开始向城市转移。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为迁入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依据。美国学者刘易斯(wAhur,Lewis, 1984)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认为两类不同国家非熟练劳动力熟练程度的差异是产生该类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非熟练劳动力较高熟练程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该类产业的动因。基维奇(Pete:Gourevitch,2000)对计算机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要素成本、集聚经济效应、政府公共政策是国际承接产业转移的三个动因。

皖江城市带在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这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具有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在以下内容中主要依据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政策建议。

二. 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产业聚集是发端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时的产业分散状态,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到某一临界值,则聚集力开始优于扩散力,于是原先较为分散的产业便开始产生聚集一旦聚集力占优,聚集力就会不断地自我增强,这种自我增强机制内生地促使产业进一步加速聚集,直到产业完全聚集到一个区域。

当产业聚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内企业间的竞争会使劳动、资本、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出现外在不经济现象,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耗能产业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企业的利润逐步减少,被迫进行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到区位优势更好的地方。

沿海地区原有的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集聚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低价过高以及供给和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会出现集聚不经济的现象。为保持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实现外部规模经济,获取利润,就要求在原集聚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寻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而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要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使之逐渐转移到有接受能力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充分利用其充裕的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广阔的资源。皖江城市带地处中部,与中西部其他地区相比,距离东部沿海地带最短,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劳动、资本、土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并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三. 皖江城市带概况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 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共59 个县( 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 。由于紧邻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 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 因此, 皖江城市带又被称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经过多年发展,皖江城市带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拥有马鞍山马钢、芜湖奇瑞汽车、合肥江淮汽车、马鞍山星马汽车、铜陵有色金属、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这一区域集中了全省80%的汽车企业、83.1%的钢铁企业、71%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92.3%的家电生产企业,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家电等优势产业在全省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是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2011年皖江示范区八市(不含六安市金安区和舒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28.6亿元,增长14.4%,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9.9亿元,增长2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8.2亿元,增长18.4%;财政收入1685.7亿元,增长27.7%,占全省64.3%;进出口总额279.8亿美元,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8495.1亿元,增长27.3%。

上一篇:论离婚诉讼中按揭房屋的性质认定与分割 下一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综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