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09-21 08:14:50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民办教育 发展现状研究

?论文摘要:民办教育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股新兴教育力量,在弥补地方教育财政不足、推进教育大众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和公办教育比较起来,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在生源、教学质量等方面,民办教育都长期处于劣势,尤其是在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民办教育更是举步维艰。重庆市秀山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教育发展滞后。笔者通过近些年来的跟踪考察,发现有几支民间办学力量异军突起,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响。本文运用教育、经济和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从新的视野、角度对秀山县民办基础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总结出一条符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路子,在教育产业化和多元化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并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民办教育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派、社会团体、集体经济组织、学术团体,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的私人参与办学的一种办学形式。”??[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学力量的限制,民办教育开始迅速兴起,对公办教育的垄断地位形成了有力挑战。大量应运而生的民办教育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客观上担负起了教育后代的重任,他们的兴起给原有的教育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地方教育经费不足、教育主体之一(父母)缺位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介入教育行业,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和空缺,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民办教育,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秀山县及其民间办学历程简要回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与湖南、贵州毗邻,是一个“鸡鸣三省(市)”之地。全县幅员面积2450平方公里,境内有汉、土家、苗、瑶、侗、壮、白、回、满、布依等17个民族。自古以来,“处蜀僻远”,为“百里阻荒”之地。据载:“商周为蛮夷地。秦隶黔中郡。汉为涪陵迁陵二县地。三??河涎粝氐亍=?兰魏竺挥诼???沃闷讲琛⒁孛贰⑹???赐林????ㄇ澹┣??辏?涎舾耐粒?孛费钤傧唷⑹??钤僬颉⑵讲?钫?帧⒌匕?钍ぞ?嗦氏淄粒?蛏柘刂巍!豹???]?由于开发较晚,受礼乐教化历史不长,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秀山县有史记载的教育可追溯至建县伊始,“乾隆三年立社稷坛,初置义学(时县新设民罕知学,知县夏景馥出私钱修义塾,延耆宿教授,于是人竟慕效,诵读之声达于四境矣)。二十八年初建孔庙,是时县犹未设专学,附额于酉阳。三十年知县边镛倡言建专学,事格不行。三十六年知县朱光曾续请分学,仍格不行。五十八年初置县学,裁松潘训导,置秀山县学训导事具学志。”??[3]?。从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开始设义学,到乾隆五十八年设专学时间跨度竟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由此也可看出清代秀山教育的落后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有效保障国家意志的统一和有效传达,民办教育遭受排挤,官办教育奠定垄断地位。1951年,“全县私塾全部被新式小学取代”。??[5]?1956年以后,各级私立教育从教育体系中全面消失。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民办教育,并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二、秀山县当前教育基本概况

?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学校291所,其中,中学32所,小学257所,特殊教育1所。全县有民办学校84所,其中小学10所,中学6所,幼儿园68所。全县现有在校学生111138人,其中,在校普通高中生4585人,中职生2053人,初中生35941人,小学生60885人,在校幼儿7619人,在校聋哑学生62人。全县公办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5809人,其中,小学3402人,中学2142人,幼儿园57人,特教16人,中职192人;民办学校现有教职工643人,其中,小学104人,中学253人,幼儿园286人。??[6]?从纵向来看,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秀山这个“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横向来看,与周边的酉阳县、黔江县,湖南的花垣县、龙山县,贵州的松桃县、印江县比较起来,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育软件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秀山县当前教育格局及其成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秀山县教育形成了“在乡镇,官办学校一叶独大;在县城周边地区,民办与官办学校并驾齐驱”的格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与县城周边地区比较起来,乡镇人口密度小,有教育需求的人数相对较少;而县城周边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上学适龄人员相对较多。其次,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广大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因而在子女的教育投入程度上普遍不足。

?(二)秀山县两大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历程回顾及获取成功原因探析

?1.两大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简况

?秀山育才中学和新星中学是该县近些年民办教育的佼佼者,作为民办基础教育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这两所学校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与众多的民办学校一样,两所学校都是从低起点出发,克服了条件差、资金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规模由小到大,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辉煌。秀山新星中学于1998年创办,建校伊始由4名教师和18名学生组成,教学场地以租赁形式得来。通过10年的探索努力,现已初具规模:校园面积27亩,教职员工87名,18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余名,教育教学设施及后勤保障设施基本具备,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已成体系。秀山育才中学于2000年8月建校,租凭原秀山师范作为办学场地,第一批学员78名,分为两个教学班,招聘了7名教职员工。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拥有从小一到初三共40个教学班,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170余人。

?如今,在每年的中考中,两所民办中学均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在渝东南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向社会彰显了民间力量办学的实力。

?2.民办教育成功原因探析

?秀山县民办基础教育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作一说明。

?首先,自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家放宽了对民间办学的限制。“民办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首先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导向”。??[7]?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社会力量办学的行政法规,规定了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地方性的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其次,秀山民办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除了国家层面的积极引导、整个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以外,也与其自身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秀山县民办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诸多的困难、挫折和挑战,但最终都被顽强的探路人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一一克服。2004年,重庆市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落实到位。面对公办学校超低学杂费的强力冲击,为了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新星中学校长吴绍进顶着巨大压力,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该学年的学费不降反升。凭着对秀山教育市场的了解,凭着对自身办学实力的自信,凭着这几年学校良好的口碑,他相信,家长不会仅仅因为相对较高的学费而放弃新星。他更相信,家长朋友们深谙一分投入,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忐忑不安中迎来了开学的日子,报名时热闹的场景打消了他此前的顾虑,教室、宿舍不够,赶紧想办法解决。2006年,重庆市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公办教师的工资大幅上调,相形之下,民办教师的工资已不具有吸引力,教师队伍中开始出现人心焕散的迹象。吴校长本着“一用事业留人、二用感情留人、三用薪酬留人”的原则管理教师,不仅稳住了军心,而且让队伍更加团结,把一帮热爱教育的人凝聚在他的周围。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在困难面前,以吴绍进、范慧为代表的秀山民办教育的领头人没有退缩,沉心静气,迎难而上,化危机为机会,书写了一个个传奇。

?(三)秀山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比较

?和公办教育比较起来,秀山民办教育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在生源、教学质量等方面都长期处于明显劣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

?1.资金投入方面。由于是民间力量办学,最初的原始资金主要靠自身积累和在亲朋好友处借,融资渠道狭窄,往往容易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短缺。而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则会制约办学的方方面面,形成连锁反应。比如教学硬件设施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尽管近些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民办教育,但政府给予民办教育的资金援助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银行的货款数额也极为有限。与民办教育资金不足相比,公办教育的资金投入就相对宽裕不少。尤其是随着国家“两基”攻坚计划的强力实施,大量的专项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2.师资力量方面。“民办学校要生存并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教育质量上迎头赶上,其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8]?和众多的民办学校一样,秀山民办中小学在建校之初无一例外地都会遇上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实问题。而我们知道,在教学这个环节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弥补师资力量不足,无论是秀山新星中学还是育才中学,都有过请公办教师兼职或聘用退休教师的经历。而且对于前来兼职的优秀公办教师除了在薪酬上以优厚待遇以外,还在课时的安排和上课时间的确定上大开绿灯。在上面这两所中学中,虽说只有高中学历的教师份额在逐年减少,但与公办学校的师资力量相比,仍然显得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3.生源方面。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其基本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将影响着教学的成败。James在1986年提出的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理论指出,在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公办教育不能满足全部家庭子女的入学需求,中学和小学阶段的民办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富裕家庭。但笔者在走访的育才中学与新星中学,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两所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境都不宽裕。这些学生家长之所以愿意花高于公办学校许多的费用,将其子女送到民办学校来,也是无奈之举。在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被公办学校放弃了的,鉴于孩子年纪尚小,父母又不能在身边照看,家长会选择多花点钱,将其子女送到民办学校,希望借助民办学校封闭式的管理,能使其子女混个初中毕业。这些青少年缺乏了来自家庭方面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其学习成绩往往都不理想。

?4.教学方式方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9]?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特别是得到那些基础差、厌学情绪重的学生的认可,探索一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极其关键,这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笔者走访的两所民办中学,笔者看到:为了上一堂生动的课,教师们绞尽脑汁,精心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在确保每一个都能听懂的前提下,将知识点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成竹在胸才登上讲台;依据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办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而在笔者实地调查的几所公办学校,笔者看到大多老师仍然在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糟糕局面。

?5.教学成效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教育领域,教学成效是衡量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吴绍进、范慧作为秀山民办中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很清楚教学成果对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随着民办教育办学实力的日趋增强,新星中学和育才中学的教学成果在稳步提升中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从2002年起,育才中学在重庆市高中联招考试中,学校教学成绩突出,连续8年高中升学率名列全县单设初中第一。新星中学在2009年中考中,升学率、升学人数位居全县所有中学前三甲。反观秀山县近些年公办中小学的教学成效,则不尽如人意。

?6.社会认可度方面。总的来讲,随着两所民办中学的崛起,社会对公办和民办教育的认可经历了一个较大转变。对公办学校由最初的充分信任变为现在的怀疑,而对民办学校则由将信将疑变为完全信任。民办学校正用自身越来越优异的表现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三、民办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在地方教育经费不足、教育主体之一(父母)缺位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介入教育行业,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弥补了官办教育的真空地带和空缺,民间资本在获取相应回报的同时,对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只要政府引导得当,在教育领域走“官办+民办”的路子,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双赢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根据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官办为主体,以民办为有益补充,多种办学方式共同发展”的原则,这既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两者相得益彰。三是对民间力量办学的作用要有新的认识,作出新的评价。四是对民间办学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于满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加就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结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秀山县的民办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把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做好、做精,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民办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

?参考文献:

?[1] 李纯真,大连开发区民办非学历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清]冯世瀛,冉崇文等,酉阳自治县档案局整理,酉阳直隶州总志,巴蜀书社,2009年

?[3] [清]王寿松修,李稽勋等纂,秀山县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线装刻本

?[4] [5]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秀山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

?[6] /site/html/cqjwportal/xsxjw/List

?[7] 宋光辉,中国民办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8] 胡卫,方建锋,民办学校的运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9] 张英彦,教育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上一篇:试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非均衡问题及解决... 下一篇:关于新经济时代期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