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9-21 08:13:47

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中专业结构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现状的分析,找出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预警机制的方式明确提出专业建设方面的具体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强化预警机制在专业设置中的特殊意义,明确以坚持专业设置优化原则、专业调整预警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建设特色专业的原则为基础,统和制订招生、师资力量、就业数据等指标,具体指导预警机制的实施,使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整体把握各专业的发展态势,使独立学院毕业生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提升就业率,以达到调整专业设置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机制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专业设置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招生、学生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就业前景。

独立学院的特色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了确保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能够适时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独立学院应对其自身专业设置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反应,通过预警的方式明确提出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使独立学院毕业生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提升就业率。使政府、用人单位、独立学院、毕业生四方之间能够在公开、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一、预警机制的意义

预警机制主要是指在事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就对其进行迅速探测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并做出反应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将这一机制与独立学院的专业调整相结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独立学院整体就业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统计,对就业形势相对较差的专业发出反馈警示,从而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目前独立学院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1.专业结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独立学院都努力地进行办学探索和研究,均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现有14个专业,其中有8个语言专业,分别为商务英语、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共有6个非语言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行政管理、酒店管理和新闻学。这些专业中语言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学院为了突出特色专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这8个语言专业中。在这些语言专业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上各个学校都开设的专业,如英语专业,对待这样的专业,本学院主要是利用不同的专业方向,将专业细化,分成了不同的方向,如英美文化、口译、笔译、同声传译、欧盟事务、旅游管理、国际新闻等方向。另外一类是学院自己的特色专业,即目前全国各高校开设的相对较少的专业,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我院这类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相对较高。

我院为了突出语言专业的优势,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自学生进入校门,从低年级、零基础阶段就给学生配备了外教。其次是学院与国外的学校建立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有“3+1”“2+2”“3+1+1”等,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这些“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国外的文化背景,而且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更好地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再通过选择其他的专业如金融、会计等,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找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专业设置现状

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的公立学校,独立学院是教学型的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结构,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根据教育部2012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相关要求,并结合社会需求,对专业的设置、专业计划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将专业计划分为了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必修课部分,包括大学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军事理论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即该专业的最主要的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专业细化的不同方向而开设的该方向的课程;实践与创新课程即包括了毕业论文和实践课程,其中对以往的实践部分进行了调整,即调整后各专业增加了课外实践部分的学分,将课外实践由原来的2学分调整到了14学分,目的是加强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3.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国家事业单位、高校、外事、外贸、外企、旅游等部门,从事口笔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出国深造或者考取国内的研究生。

对于非语言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企业内部进出口机构、国际商务公司、银行、物流公司、商检机关、海关、外经贸机关及下属单位、外资企业等涉外公司或部门工作;又例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内外资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金融管理部门等工作。以下是我院2013届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进行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以本科生教育为主,毕业生以面向就业为主,并且主要面向地方招生,以我院2013年招生为例,虽然面向全国28个省市进行招生,但是天津市生源约占整体生源的23%。而且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学校从实际出发一开始就明确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学生就业角度看,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从而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了解、知识面窄、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等方面。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10%可以用上,然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从校园走出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将专业知识完全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构建专业调整预警机制,使各专业能够坚持将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把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转化为技术。

四、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原则

1.专业设置优化原则

主动适应行业、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聘请相关行业的带头人参与到专业设置中。首先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构建更有实际价值的课程体系。其次,构建有用的模块课程。以我院为例,实现“语言+专业”“专业+语言”的模块课程,语言专业的课程主要是语言学习为主,学生学习了四年只掌握了一门工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今后就业的领域就非常窄,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宽度,非语言专业开设出相关专业知识的模块课程,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一门语言的基础上还学到了更为实用的专业知识,将语言与这个专业知识相结合,学校培养出了“双师型”学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样提高了学生就业面的宽度。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课外实践环节要求不间断地贯穿于大学四年中,培养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独立学院应从这三方面进行专业调整,形成合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

上一篇:如何发挥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导性 下一篇: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