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伊拉克

时间:2022-09-21 07:34:59

不是战斗、不是冒险、更不是旅行,也许是一种际遇,一种历练,更多的,或者是生活。

从来没有人会认为伊拉克是现在可以去旅游的国度,但眼睛看到的,亲身经历的,镜头记录的,却分明是硝烟弥漫下的一种真实的生活,风土人情和这个国度曾经拥有古巴比伦灿烂文明的痕迹……这些片段,让我站在一年前的记忆之处重新回望。但愿更多的人了解战火硝烟下的伊拉克人的真实生活。

自由的机场

那次去伊拉克,行程本身,是比较冒风险的,因为没有办伊拉克的签证。只能先买票到迪拜,再从迪拜买票去伊拉克,如果伊拉克海关拒绝,那只能打道回府了。

从迪拜到伊拉克北部城市苏莱曼尼亚每周只有1次航班,因此在迪拜待了将近1周。住的地方,有一个露天泳池,每天起来游泳再吃早饭,趁着进伊拉克之前好好洗洗。

往伊拉克的登机柜台,和普通的不一样:柜台没有X光机,没有自动出条码的机器,就是一个柜台,一台电脑,而我换过来的登机牌,上面没有名字,没有座位号!上面写着free,意思是随便坐,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巴士”。

换登机牌的时候工作人员居然没有检查签证,只查看了护照首页。也许在他们眼里,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在这个时候去伊拉克,抑或是伊拉克欢迎世界各国人民进去,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有钱就赚,有人就拉,总之,登机牌到手了。

此次去伊拉克的飞机居然是一架波音737,但登机之后明显感觉飞机有些年头了,就连头上覆盖不准吸烟标识的塑料面板,因为老化也全都出现龟裂的痕迹,饮料食物也胡乱地堆在后舱座位上。机上居然还有不少外籍乘务员,颇意外。

苏莱曼尼亚

往北飞过著名的阿拉伯海湾、科威特,进入伊拉克境内,沿着幼发拉底河一直向北,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终于抵达目的地苏莱曼尼亚。

整个飞行还算平稳,只是在降落的时候体会了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的感觉,手心出了一把汗,飞机停稳后如释重负,不禁跟着大家一起鼓掌。

苏莱曼尼亚的机场很小,战前是伊拉克的一个军用机场,战后改建成了苏莱曼尼亚与外面世界的空中走廊。机场上停了3架飞机,一架是从约旦飞来的,一架来自黎巴嫩贝鲁特。当时正值以色列和黎巴嫩冲突,贝鲁特机场被以色列炸了,这飞机飞出来就无家可归了。

从机场回住处途中,电光火石之间,两不明物体在眼前一闪,车子的前挡风玻璃被打穿,所幸司机没事。这一下加重了紧张的气氛,也挑动了原本很脆弱的神经,一路无语,直回住地。

苏莱曼尼亚是库尔德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我们的住处是一幢两层的楼房,前面是一个小院,一块小小的草坪,有一颗松树,还有一棵橄榄树……这里的空气出乎意料的好,蓝蓝的天,没有一丝杂质,与想象中的战火纷飞,浓烟滚滚完全不同。市区两天供一次自来水,说是自来水,事实上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因此我们吃就用从土耳其进口的瓶装水。每次供水,我们都会很仔细地让小院的花草饱,小院里也算是绿草茵茵,小花烂漫的开。

苏莱曼尼亚处在沙漠之中,属地中海沙漠气候,夏天非常炎热。即使晚上12点睡觉,床像燃烧的热炕。康佳空调以及其电子产品在伊拉克很畅销,在整个库尔德地区以及首都巴格达,还有沿途公路康佳的广告牌赫然在目。

这就是生活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是相对安全的,可以出去走走,但是在巴格达,就只能每天呆在房子里了。有时候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网络和电视是唯一对外信息接口。

到苏莱曼尼亚几天后,同事决定带我出去逛逛。

沿途见大街上跑得最多的车是Toyota和Nissan,也有少部分欧洲车。“有路就有丰田车”看来还是有几分可信的。和其他中东地区城市一样,市里大部分都是三到五层的建筑,少有高楼,看不到成片的绿色。

当我第一次看到街上还有交警执勤的时候很意外,说明这个城市还是在正常运转的。除了爆炸之外,北部的治安并没有太大问题,虽然很多穷人,但基本上没偷没抢。换外币的,就在闹市摆摊,只用皮筋扎一下纸币,防止被风吹走,金库大开,大捆的钱随意堆在门后。

电源紧缺,每天能保证3,4个小时供电就算不错了。因此几乎每个商店都配备了发电机,小汽油发电机在这里的普及率恐怕也算世界第一了。

在苏莱曼尼亚的日子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我们到市中心的菜市场采购,鱼都有好几斤重。当地有很多吃法,其中最著名的烤鱼。将鱼从背部破开,去掉内脏,撒上盐,放到炭火边烤。有些鱼档也提供现场烤鱼服务,现买现烤,放些西红柿和洋葱,就可以享用了,非常鲜美。

这些鱼都产自库尔德一个叫Dukan的湖,就是这里的湖水,养活了苏莱曼尼亚和埃尔比勒这两大城市。

同事说带我去买西瓜,开始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他把我拉到一个西瓜摊前,整整一车!长椭圆形,十几斤上下,而且价格便宜,一个西瓜只要1美金左右,很甜。卖瓜的小孩只有10岁,这个年龄本该在学校读书,为了生计,却早早地挑起生活重担。

我是中国人

在伊的中国人不多。在首都巴格达,除大使馆外,目前就只有中兴和华为的人员和零星的几个商人,总共不过四五十人。北部由于安全形势相对好一点,中国人比较多。当地老百姓对中国人很友好,当听说我们是中国人后,一般都会很热情的打招呼,有的还会说“你好”!很多年轻人甚至直接说,ooh,Jack Chen!想不到成龙,李连杰,李小龙等明星,会在伊拉克年轻人中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人个个会武功,飞檐走壁,高深莫测。

也有很多伊拉克人见到我们,认为我们是韩国人的,这时候我会很自豪的说:No,Iam Chinese!

在伊拉克,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中国的影响力。很多日用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一次在餐馆里,竟意外发现,洗手间标识上是大大的中国字“男洗手间”“女洗手间”!还有一次在停车场,看到一个中文书写的“请勿泊车”的塑料牌子。

加油站

从苏莱曼尼亚到库区第一大城市埃尔比勒,直线距离200公里,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全高速公路,经过基尔库克,但基尔库克是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混居的地方,经常发生绑架等事情,安全形势很差,本地人一般都不愿意走;另外一条是山路,在北部的山区穿行,行程大概要4个小时。中间有很多检查站。在伊拉克一定不能天黑赶路,否则很危险。出发之前一般要先检查一下水,轮胎,机油,汽油等。跑山路车况很重要,如果在路上出了故障,那将非常麻烦。

机油很多都是劣质机油,一般跑2000公里就得换机油,

别看伊拉克是石油大国,战前油比水便宜,但现在,守着汽油却没油用!

伊拉克有两种加油站,3种加油方式。一种是政府加油站,油价相对便宜,跟国内差不多,但加油要排长队。另一种是私人加油站,油价比国内贵,不用排队,快捷。还有一种,就是在路边摊档加油,汽油用小塑料桶装起来,看起来红红的,据说来自伊朗。

古巴比伦的痕迹

现在没有人会以为伊拉克是一个可以旅游的国家。连年战火,人们已经很难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和伊拉克这个名称联系起来。

一位学者曾说,伊拉克“每一寸沙下都可能埋藏着文明的基因。”过去曾有西方国家领导人称伊拉克是未开化的国家,真是绝大的讽刺。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灌溉着的土地,曾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和当时最繁荣的城市。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它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有那据说让上帝惊怒交加的巴别通天塔……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苏美尔人及其后代,建立了一座座千年古城。即使是当代,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前,首都巴格达也曾是中东最好的城市。巴格达博物馆曾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展品既有来自两河流域、希腊、波斯、伊斯兰等地的文物,也包括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遗物等稀世珍宝。战争中,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把收藏的数以万计文物转移到各省博物馆收藏。但各地博物馆也被空袭摧毁,很多文物还被偷运到国外。

埃尔比勒是库尔德区的首府,人口200多万,地势平坦,其城市规划成蛛网状,跟成都相似。在埃尔比勒中心,有一座形的千年古堡残迹。古堡在一座小山堆上,离地大概有30多米。据说成吉思汗曾率部来到这里,但这座古堡久攻不下,最后只好放弃,绕过古堡,一直向西。

时过境迁,古堡成了一座贫民窟,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令人唏嘘。

巴格达

第二次踏上伊拉克的土地,直接飞到了世界最危险的中心――巴格达,从机场出来,可见美军的巡逻装甲车队,甚至坦克巡逻。一个车队最少4辆悍马军车,最前面的一辆车头加装了地雷探测器,每辆车的车顶都配备一挺重机枪,4辆车分负责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每辆悍马车尾除了通信天线外,还有电子干扰天线。大街上也经常有伊拉克警察的巡逻车,一般是皮卡车。

街道上大部分检查站,由伊拉克军队负责,机持枪把守。很多道路旁,房顶上,重要建筑前都有武装据点,一般都配备至少一挺机枪。

美军的监控飞艇高高的悬浮在巴格达上空,监视着下面的每个角落。除此之外,美军的巡逻直升机,也不时在上空盘旋,直升机飞过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窗户都在颤抖。

巴格达的供电很差,每天最多2小时供电,柴油发电机的大量使用,导致污染特别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柴油烟的味道。由于很多道路封堵,开放的道路就十分拥挤,大部分都是老旧的小车挤作一团,走走停停。

在巴格达,我被告知的第一件事是五不准:为了自身和大家的安全,严禁一个人随便乱跑;严禁随便拍照,不准对着持枪人员拍照,不准对着美军拍照,更不准对着直升机拍照。

伊拉克人民每周对着顶礼膜拜,五体投地,于是真主赐给了伊拉克石油。但是石油没有给伊拉克带来幸福,反而因此带来了灾难,真是兴也石油,衰也石油……

出于安全考虑,除了见客户,平时都不能出去。甚至门前的马路,都不允许去逛。买东西都是本地员工代买。马路对面有一家小店,就30米,但我们一次都没去过。

危险的“放风”

到达巴格达1周之后,由于王作原因第一次去见客户。早上10点,一切准备妥当出发。临走的时候,我照例装上笔记本电脑,但同事告诉我说电脑根本带不进去。于是轻装上阵。

小车出了大门,后排的同事就往前一坐,尽量将头埋低,而前排的同事,则在胸前抱一件双层的防弹衣。我们的车去年曾经遇到路边炸弹,当时除了侧门遭受流弹袭击外,后排的玻璃也被流弹全部击碎,因此一般出门,后排就尽量将头埋低,减少受袭的概率。

客户在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畔,对面就是著名的绿区green zone。我们的车在市里七弯八拐,沿途的大部分是低矮的建筑,很多楼在战争中被炸烂之后,就一直保持着原样。很多街道和大楼外面,都有3.4米高,重达数吨的水泥墩子隔离。

途中经过了著名的伊拉克解放广场。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曾从电视上看到人们用绳子将这里的萨达姆雕像拉倒。现在雕塑只剩下了底座,还能看出星月的轮廓。当时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到当年的现场走一遭。

回住地的路上,一群鸽子从空中飞过。可惜,再多的鸽子也不能为伊拉克带来和平。

上一篇:活色生香四千美岛 下一篇:本月地理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