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颠覆家庭

时间:2022-10-02 09:02:44

生活在颠覆家庭

生活在颠覆家庭,生活在改变家庭。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利益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榜样多元化,生活形态多元化……解放思想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在人性领域、家庭领域展开。伴随着全社会的“痛并快乐”,每个家庭也经历着全新的喜悦,以及,全新的痛楚。

中丰收的贫困

国的家庭革命起源于我们还能记忆的那个岁月。

在贫困的现实和传统的观念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家庭生活模式,是三十年前中国人的主流生活与价值标准。

然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伴随着这个触及一代人灵魂的口号,改革开放掀开帷幕。家家户户铆足干劲,男男女女奋勇争先,为个人成功而拼搏,为家人幸福而奔波,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家庭”――从老三件到新三件,从小平房到小洋楼,从耐用品到快销品到奢侈品,从五子登科到八方旅游到跨国移民,中国家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物质丰收,中国人民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吃穿不缺的日子。

然而洞开的国门迎来了社会财富的涌流,也召来了“苍蝇蚊子”的横飞: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高标;人们的爱情越来越速配;人们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人们“只要有了夜总会,结不结婚无所谓”;人们的家庭成为情绪宣泄的马桶;人们的伴侣成为人生最大的心病……

2006年深圳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和1980年代初相比,中国城市的家庭问题攀升触目惊心:未婚早孕人流在悄然上升(107倍);婚外不忠人口在悄然上升(26倍),离婚率在悄然上升(11倍),家庭暴力也在悄然上升(43倍)……2007年10月,CCTV调查节目《历程》报道,著名心理学家刘吉吉展开了一次历时16个月,足迹遍及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四大城市、两千多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3%的家庭对自己的婚姻质量不满意,70%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时至今日,无论贫富,无论贵贱,如何处理好家庭内外、男女之间那点“生活琐事儿”,已成为中国人需要随时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们终于赶上了好时代: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物质福利每天在提高,人民生活每天在改善。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国民幸福指数并未相应地增长,甚至恰恰相反――许多人并不快活,许多人想到过自杀,每年有超过100多万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采取过实质性行动,并有超过数万人“如愿以偿”。

我们离开了万恶的旧社会,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我们有超过千万名情人或“二奶”,至少有数百万名妇女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痛心。我们严厉打击,“社会主义扫黄打非”轰轰烈烈,但是,我们有超过百万名“坐台小姐”,至少有数百万名父母对自己的女儿感到绝望。

在今天,男人不再是过去的男人,女人不再是过去的女人,孩子不再是过去的孩子,父母不再是过去的父母……一个巨大的钟摆在中华大地摇晃:30年前,中国人的痛苦大多来自家庭的物质贫乏;30年后,中国人的痛苦大多来自家庭的精神暴力。有人甚至断言,在21世纪,大自然的肆虐和社会的侵害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家人对家人的伤害,亲人对亲人的折磨!

我们甚至不能埋怨老祖宗。关于家庭内外、男女之间那点“生活琐事儿”,先圣先贤给了太多有益的教诲;但是,民族文化传统遭到冷遇,外来意识形态遭到批判,面对全新的情况,我们先是手足无措,接着是束手无策。事实上已经走投无路:我们有了彩电、轿车和电梯公寓,有了自由、民主和男女平等,但是否就有了幸福?此时此刻我们仰望苍天,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盆中的夫妻”

在饿殍遍地的饥馑年月里,很少有人会为家庭幸福而焦虑。

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少有人不为家庭幸福而焦虑。因为人生的目标已经转向温饱之上,对生命幸福、生活质量的追求如鹰展翅,人的心灵需求开始复苏。

有一首诗写到: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类无限的心灵需求和有限的满足能力,构成尖锐的人生矛盾,而矛盾的冲突中心,就是家庭。

――比如男人的心灵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男人“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动”。有人估计,今天的中国有上千万世人眼中的各样“成功男人”,对家庭对妻子完全忠诚的,不到十分之一。

――比如女人的心灵渴望独立,然而放眼望去,独立的女强人一半以上沦为单身,她们骄傲的面孔背后,藏着一颗颗渴望被温情抚摸的心灵。

――比如孩子的心灵渴望自由,然而那不着边际的所谓自由,给了他们更大的不安全感。可是他们没有时间回头,而是被一批一批有规律地推向社会,成为问题少年、问题青年……

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家庭都被这样的现实所塑造,每一个家庭也都不停地塑造着现实。

人们的观念在矛盾中变化,在变化中矛盾。丈夫希望妻子下得厨房,还要上得厅堂,然而上得厅堂后的女人,变得让男人感到不再像妻子;妻子希望丈夫不仅要成功,还要懂得浪漫,可是懂得浪漫后的丈夫,竟然不再是自己的丈夫;父母希望儿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可是被学校机器锻造出来的儿女虽然成绩优异,心理却如风中的枯草,随时都可能断折。

人们的观念在飞速地变化,在变化中失速。几年前,我们还在感叹美国人的宽容:“拉链门”之后的克林顿,竟然还可以当总统;现在,我们已经在感叹美国人的古板:不就那么点破事儿吗?怎么媒体还逮着老克不放?几年前,无数的女人在为希拉里不和克林顿离婚喊冤叫屈;今天,无数的女人已经发现自己和希拉里的处境没有两样:丈夫和自己成为“盆中的夫妻”――互为社会关系的“景观盆景”,在需要的时候向公众展示,可是回到家,连吵架都成为奢侈的沟通。

人们的观念在彷徨中变化,在变化中彷徨。有人说,我们不是奔向自由主义,就是奔向清规戒律;不是奔向人生贫困,就是奔向人生堕落;不是奔向柏拉图式的爱,而是奔向无节制的性……

于是,爱情教主琼瑶女士来了。她老人家教导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郎才女貌男欢女爱忠贞不渝。天哪!我爱上了他!天哪!她心中另有别人!天哪!我去死!我去死!

于是,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来了,李教授宽容地认为,任何形式的都可以理解,任何形式的婚姻都可以接受:结婚?好!不结?好!离婚?好!婚前?好……社会的包容更加考验我们的婚姻态度。

在这个矛盾、彷徨都在加速与失速的季节,人人都在思考:家庭该何去何从?我们恋爱时、结婚时对美好家庭的盼望,为什么这么快就变成了绝望?想象中有滋有味的人生,为什么很快就变成了寡淡如水的日子?为什么每个人在恋爱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懂得爱,不久发现自己不懂;结婚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懂得婚姻,不久发现自己也不懂;生孩子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懂得养孩子,不久发现自己还是不懂……

为什么?

家庭是不能失败的事业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或他人的内心缺一样东西,但常常又不知道缺什么。

七十年前,希特勒在欧洲展开歇斯底里的征服欲,发动一场不是世界被他辗于轮下,就是他被世界辗成肉泥的世界大战。他缺什么呢?

七年前,香港第一富婆龚如心就丈夫遗留财产的归宿问题,与公公展开一场世纪官司。七年后官司刚一结束,她便撒手人寰。她或他缺什么呢?

几个月前,央视体育频道男主持张斌的发妻冲进电视台,曝光老公的婚外恋情,吵闹,出丑,鱼死网破。他和她的那个家庭缺什么呢?

几个月前,法国新任总统萨科奇高调离婚,高调出书,高调炫耀自己和新女友的罗曼蒂克。他和他的女伴缺什么呢?

几个月前,湛江雷州一位中学生在教室用刀捅杀二人,重伤二人,然后从6楼从容跳下,只是因为觉得老师和同学从心底里抛弃他。他和他的父母、他的老师缺什么呢?

……

套用一句俗语,他们是从小缺爱,长大了依然缺爱的一群人。人心中有一个黑洞,只有爱能够填满,爱才能带来人生的安全感。安全感是每个人一切正常行为的根基,失去这个根基,什么行为都可能发生。

可是爱从何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无条件、舍己的爱;成人的安全感来自配偶无条件、舍己的爱;老人的安全感来自儿女无条件、舍己的爱。

换句话说,人一切正常行为的内在根基,来自一个温馨健康、爱意喷涌的家庭。

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男人们拼命地赚大钱,女人们拼命地攒快钱,不择手段死而后已,他们的生命中缺少的并不是事业辉煌和金钱满仓,而是一个温馨健康、有爱涌流的家庭,和家庭中无论你做错了什么,都依然无条件爱着自己的那些人。

换句话说,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家庭都是不能失败的事业!一个单一小家庭的失败,会带来三五个人人生的黑暗;一个社会千千万万家庭的失败,将孵化出千千万万个陈世美、潘金莲、希特勒、马家爵,那真是民族的灾难,人类的梦魇。

然而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的家庭却一再失败,而且大多数人是理直气壮地走向失败。

――农民的儿子娶了城里的闺女,她的三姑六婆理直气壮地指点帮忙评判干预,公然入侵二人世界,于是整日呕气,离了;

――当地的姑娘嫁了外地的男子,他的三姑六婆理直气壮地指点帮忙评判干预,公然入侵二人世界,于是天天干仗,离了;

――善良的父母有了优秀的儿女,或以为"黄荆棍下出好人",于是肆意,直至打残打傻;或以为一切顺从就是爱,于是百般恩宠,直至宠残宠傻。然后满世界哭闹:“我们前世作了什么孽呀,养下这么个不成材的东西!”

――中国儿女苦,父母也不容易。一个女儿开办网站,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父亲不如西门庆!另一个女儿跑到歌厅录下父亲的丑态,并理直气壮走上法庭展示,让父亲成为冤魂,母亲成为寡妇,自己成为孤儿……

一个聪明贤淑的妇人,如果遭遇打骂,不问可知,大半来自配偶或男友;一个自尊自强的男子,如果遭遇恶毒诅咒,不问可知,大半来自太太或女友;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如果遭遇训斥体罚,不问可知,大半来自父母或长辈;一个慈祥勤劳的老人,如果遭遇饥寒交迫,不问可知,大半来自儿女或亲戚。

“家人即地狱”,而且是无法逃脱的地狱――在一个商业组织中,老板会开除那些他认为无法正常工作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因为不喜欢公司的工作或价值观而主动离职。但家庭却相反,对于一个承受家庭冷漠或暴力,而又无法脱离家庭的个体而言,他会埋下心理疾患,种下精神肿瘤,幸运的一生与它争斗,不幸运的未成年即已崩溃。

一桩骇人听闻的谋杀发生之后,古代福尔摩斯的第一反应是:“谁是罪行第一受益人?必须控制凶犯,毋使逃逸!”当代福尔摩斯的第一反应是:“他的家人在哪里,他的爱侣在哪里?必须控制凶犯,毋使逃逸!”

然而“凶犯”们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不问可知,他们是从小缺爱,长大了依然缺爱的一群人。

爱是什么?

有人说,世界上再没有比美好的家庭更美好的了,也没有比糟糕的家庭更糟糕的了。美好的家庭是什么家庭?是有爱的家庭。

那么爱是什么?

首先爱不是真理,不是是非。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追求真理”在家庭内部没有任何意义。一部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新婚丈夫热情似火地从浴室出来,钻进新婚妻子的被窝。妻子一掌拨开丈夫的手,要他先将白天的一件事情讲清楚。等丈夫耐着性子说完之后,妻子转颜开怀,丈夫却已经了无。这对夫妻十年如一日,生活在“把事情讲清楚”的家庭战场上。

其次爱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一位美国著名橄榄球星曾经这样怀念他的父亲:大学时候,自己所在的橄榄球队赢得了全美大学橄榄球比赛冠军,电视台采访父亲,问他此刻怎样看待自己的儿子。父亲面对全美电视观众,说了一句儿子终生感动的话:“是的,我以我的儿子为荣。但是,就算今天我的儿子连橄榄球都不会打,我依然以他为荣。”

是无条件的接纳。台湾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冯志梅和自己的儿子之间,有过一次成功的关于爱的对话:

“儿子,你觉得妈妈爱你吗?”“妈妈爱我。”“那么今天你撒谎了,妈妈还会爱你吗?”“……你大概就不爱我了。”“答错了,妈妈依然爱你。只不过妈妈要打你一个屁股。”“如果你今天出去又撒谎又踢小朋友又抢别人的东西,妈妈还会爱你吗?”“……不知道。”“亲爱的,妈妈依然爱你,只不过这一次妈妈要打你五个大屁股。”

儿子在妈妈怀里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明白了无论怎样的状况,妈妈都无条件地爱他,虽然妈妈要管教他,但那管教是基于爱。冯志梅说:“从此儿子并没有变成撒谎踢小朋友抢别人东西的坏孩子,而是积极上进,按照良好的愿望生活与学习,交往与成长。”这就是接纳的力量。

爱是有效的表达,有效就是让对方感觉到被爱。2007年5月上海举办了一次“夫妻营”活动,其中有一个测试是让每一对夫妻分别写出在爱的五种表达语言:肯定的言辞、特别的礼物、精心的时刻、身体的接触、服务的行动。然后让他们写下对方作出哪一种表达时,自己最能感觉到被爱;再写出对方最需要自己怎样表达爱。测试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二十几对夫妻,没有一对夫妻彼此的答案是默契的。

生活正在颠覆我们的家庭,站在列祖列宗的立场,或者子孙万代的立场看问题,21世纪的中国人是幸运的。上下五千年,只有我们这一代人遇上了真正的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宽容,炎黄子孙第一次有了追求自身幸福的外在条件。然而,外在条件与内在幸福看似一步之遥,实际却相隔甚远。也许,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重新认识家庭,重新认识家人,重新认识男女之间那点“生活琐事儿”,廓清思路,拨乱反正,采取实质性步骤增进互爱,减少侵害,让每个人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让每个家庭真正拥有和谐的未来。

上一篇:请教设计师 下一篇:16款家具量身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