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中国家庭的稳定因素

时间:2022-09-21 04:07:03

浅析古代中国家庭的稳定因素

摘 要:近代以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且发展了几千年,世所罕见。笔者认为,维持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也应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家庭的相对和谐、稳定,从而传导整个封建社会的盘旋上升。本文通过浅析构成社会的元素――家庭的稳定因素,从而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古代;家庭;稳定因素

一、家庭与国家的关系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家庭与国家同发展,共兴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国家与家庭的关系可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阐释。首先,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家庭;第二,国家与家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方面,家庭是国家的细胞,离开了家庭,国家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国家的功能职能大于家庭。钟天樾有语:“国将不国,何以为家”。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中华文明才得以传承延续,繁荣强盛。真是构成一个国家的细胞――家庭的相对稳定发展,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才得以以牢不可破的姿态屹立于东方。

二、维持家庭的稳定机制――家庭民主

(一)中国近代以前是否存在家庭民主

民主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一般对民主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将此归结起来即为: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等。

那么,问题来了,封建社会的中国家庭里是否存在着民主?本人认为,如果按照现代对民主的定义标准,封建社会的家庭是不存在这样的民主的。诚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妾之风等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换种思维方式,或许封建社会中的家庭是存在着民主的。本人认为这种民主可归结为制衡,即制约封建家庭走向崩衰的客观因素,只是这些制约因素维持着家庭的发展,从而由家庭组成的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延续下去。

三、家庭民主的具体体现

(一)共同的家庭利益

在古代家庭中,男女分工,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是客观存在的,丈夫是一个家庭利益的主导者和财富的创造者,男女不平等表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不对等。虽然妻子明显处于丈夫的附属地位,但妻子仍是家庭利益的维护者和享有者。

在封建时代,臣下若立功,帝王将官爵或称号赐给臣下,臣下的妻子得到封号,其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这就是所称的封妻荫子。历史中的诰命夫人也屡见不鲜,这客观上为当时社会家庭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和激励。

(二)道德约束丈夫的行为

从表面看,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绝大部分是用来束缚、压迫女性的,那么,是否存在着约束家庭中丈夫行为的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些因素是被动制约,但同样具有维持家庭稳定的作用。

1.一夫一妻制

中国自秦一统天下,便实行一夫一妻制。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是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至于现代影视作品渲染的男人多妻,多半是从解放女性地位的角度而为,不具有科学性。

一夫一妻制有利于家庭稳定,社会安定,有利于各个时期男女失衡的问题,虽然女子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微,但一夫一妻制客观上保证了妻子在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位置,起到了稳定家庭的作用。

2.纳妾娶小有严格限制

首先须承认的是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虽然允许丈夫可纳妾,但纳妾并不是丈夫可以为所欲为之事,它具有着严格的限制。第一,对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有着严格的限制。娶妾基本上是王公贵族富豪的附庸和福利,就算公侯纳妾,也不能为所欲为;第二,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引证《明会典・律例四》:“民年四十以上无子听之。”意思就是平民若要纳妾,要年满四十岁且没有孩子,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纳妾。第三,妾的地位非常低下,为妾者虽被明媒聘娶,但只能坐小轿进门,受妻的管束。妻可随意责罚妾,甚至可以不经丈夫同意将妾卖掉,妾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婢。

3.休妻同样具有条件性

文艺作品中,丈夫一纸休书,妻子便泪眼朦胧卷铺盖回娘家。这未免太夸大。实际上,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被休的,它同样需要达到特定条件。下面举出两种主要的休妻制度:

规定之一――“七去”。据《大戴礼记・本命》所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尽管这“七去”属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压制,但另一方面这些规定也使在封建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夫家抛弃的命运。由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无奈被休实属被恶婆婆威逼,没有丝毫的合法合理之处。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也令人扼腕叹息。

规定之二――“三不出”。“无所归”不去,即娘家已经没有人的妻子可不去;“与更三年表”不去,即与丈夫共同守过公婆三年丧妻的妻子不能抛弃,为的是不忘恩情;“先贫贱后富贵”不去,即在贫贱时娶的妻子,富贵后不能抛弃,为的是德行与忠贞。此“三不出”可算作封建礼教中唯一能对女性权益有稍稍保证的制度了,也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的稳定。

4.传统观念对家庭的影响

传统儒家思想观念中素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之说。这句话意为:拆散别人的婚姻是很恶劣的事,比拆庙的罪过更甚。虽然此话有不甚合理之处,现代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婚姻破裂无法共同生活的案例,但这个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挽回妻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对于维持一个家庭的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舆论约束丈夫的行为

1.休妻具有公开性

丈夫若无故休妻,妻子回娘家,这不是偷偷摸摸的事。在古代,这样的事情会被宣言出去,左邻右舍会议论此事,这无形之中使丈夫受到舆论、道德的约束,强行休妻,势必要承受公众的压力、指责。

2.无故休妻的恶果

文艺作品中,陈世美的攀附权贵,隐瞒婚姻的典型负心汉形象令世人不齿,后来被刚正不阿的包龙图所斩,当朝太后也奈何不得;元杂居《潇湘雨》中崔甸士得功名之后休了原配再娶,后也落得承认错误,自讨苦吃。可见,即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丈夫休妻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大部分家庭在客观上是可以稳定经营下去的。

综上,古代家庭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经营下去,大体包含:①共同的家庭利益,②道德的约束力量,③舆论的约束力量。本人认为这些制约丈夫权力的因素就是家庭民主的具体体现,由于家庭的稳定,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只是做到了形式上的民主。民主的精髓在于制衡,放眼现今,本人认为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应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制约机制,我们要选出那些真正贯彻民主、为民谋利的人,而这些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要承认有时选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必须要在动态中完善它,有所制约,向民主更加迈进。(作者单位是: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董恩强,伍箴明.杜亚泉的家庭婚姻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2-54.

[2] 樵子.中国古代休妻的七条标准[J].大家故事(天下事),2007(11):44-45.

[3] 郑淑欣.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稳定[J].学术交流,1993(5):96-100.

上一篇: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微营销 下一篇:论贾母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