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安全管理

时间:2022-09-21 03:45:41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安全管理

【摘要】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了管理网络化和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极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同时因其开放和共享性,给数据建设和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数据的整合策略切入,提出一套数据管理的方案,同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管理;安全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由来已久,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先提出“数字化地球”的概念,由此引出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等概念。而针对高校这个特殊群体,考虑其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整合、利用和共享,以构成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信息门户,从而优化传统工作流程,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最终达到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总体来讲,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呈现名校牵头,竞相发展的局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名校引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浪潮,清华大学自2000年提出“数字清华”建设目标,采用自主研发模式,使其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复旦大学利用集成建设模式,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学校“三大战略”之一,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山大学于2001年7月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用于“十五”专项建设,通过全新的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流程优化,建设成一个崭新高效的数字化校园。

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校园数字化方面的建设都比较重视,各大中专院校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家都以建设一个以校园网为基础的集教学、管理、消费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如重硬件基础,轻软件环境的思想;重建设、轻维护和更新,深度加工不够;重设备建设,轻人才培养,管理维护人员数量、质量和技能不够;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缺乏整体规划性和服务意识;重系统资源建设,共享利用不够;重眼前效益,技术架构的长远投资无法实现等等。总之,国内各高校在不断探索中,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各种新旧问题,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3 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方案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学校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各个应用系统的业务和数据之间具备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各个系统的数据彼此不能实现共享,管理部门也就无法获得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有效整合校内分散在各部门、各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异构数据,获得统一的数据视图,构建权威、全面的数据库。

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说数据收集是否权威,数据更新是否及时,数据维护是否高效,数据标准是否统一,是关系到数字化校园能否取得深入应用的关键环节。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伊始,各种矛盾都会凸显,例如组织描述不统一,传输格式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稳定等。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全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方面数据,通过规范化数据的公共语义和数据源,允许数据验证保证采集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数据准备阶段。然后,通过提供公共数据的公共语言和格式,提供共享数据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后,采用何种方法把有用信息从这种大量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即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也是建设过程的重点,而普遍采用的即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传统意义定义为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收集不同,这就要求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数据平台功能强大,覆盖全面,管理统一,提取方便,存放各类共享信息数据至共享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存放更为精简有效,避免存取不需要的数据,并且减少了数据存取时的开销,同时能够保证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了全校信息的一致性。

4 数据管理策略的提升带来的优势

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共享,内容管理实现了突破创新,建设的内容管理系统解决了过去的单机构模型,而普遍形成了ASP管理模式,更适合了学校各院系或部门管理职能分散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公共数据库因采用了基于数据仓库的ODS存储,不同于以往 的单纯依靠数据库的技术,既能把握实时的学校运作情况,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又能把握历史纵向概况,进行远期战略规划;从技术发展看,旧的数据库应用到新的数据仓库还学要繁杂的数据交换迁移。而信息资产集中后的主题应用,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迁。旧时数据库集成只支持报表或基本查询,而最新的服务集成模式支持动态报表、高级查询、OLAP展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的数据缺乏表现力和自动化分析展现能力的缺点,使储存的数据更生动,更具有交互性。

从投资上来看,虽然说数字化校园采用的新式服务集成,首次投资较高,但由于以前的数据库建设投资技术上比较陈旧,采用免费中间件,缺少对SOA技术投资,需要更多的学习成本和迁移维护成本,所以维护起来耗资巨大;新技术的应用会减少旧模式在报表制作、数据交换、信息查询及辅助决策方面的开发与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效益明显。

5 数据安全管理的实现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同时其共享与公开需求也对数字化校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其开放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为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校园网数据丢失、系统被篡改、网络瘫痪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才能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必须建立完善的全面的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才能确保数字化校园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

上一篇:人人都是优秀班主任 下一篇:注重过程评价 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