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1 02:47:45

浅谈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公寓占据着学校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阵地,文章以某高校为例,探讨了高校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公寓管理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稳定是高校整体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而高校学生公寓是展示校园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窗口,它的安全管理,是维持高校稳定,保障高校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设施不健全

宿舍是广大学生休息、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的综合场所,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十一·五以来,随着全国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学生安全诉求与宿舍设施差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硬件设施滞后,学生宿舍严重超载,消防器械配备不足,安全疏通难度比较大.随着着电脑、饮水机、手机充电器、应急灯、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已大量进入宿舍,学生生活、学习用品增多,可燃物也随之增多。高校学生公寓设施的不健全,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使高校学生公寓成为了安全事故的多发地。

(二)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

目前,公寓管理理念落后,人员思想层次与学生距离较大,难以胜任育人的新要求,对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然而在具体工作上,后勤部门认为自身的职责是提供硬件的建设和维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学生工作部门负责;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认为,学生公寓已经从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去,在学生公寓内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应完全由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负责。

(三)过于重视日常管理,教育工作落实不足

目前各高校没有认识到宿舍管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学校对宿舍的思想教育功能重视不够,仅仅重视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满足于完成事务性的工作,并没有把宿舍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学风、校风的较高层面来重视,在思想和制度上重管理而轻教育,致使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学生公寓教育力量不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地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比较局限,“三自”意识不强

因为学生基数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少,各高校在宣传过程中,强调要以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参与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所以这些机构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工作比较局限.另外,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自身普遍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并且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较差,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致使宿舍成为高校学生违纪事件的高发地。

二、改进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公寓的硬件设施,健全学生公寓功能

历史上各高校对学生宿舍功能的定位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学生宿舍各种功能的充分发挥,要改变高校学生宿舍现状,就要把握好高校学生宿舍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宿舍的学生生活休息功能,学生学习研究功能,熏陶学生品德功能这三种功能.同时相关部门要及时整线路、修门窗、装玻璃、配备各种消防用品、开设安全通道等,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学生宿舍提供基本保障,另外,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经验,在宿舍管理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尽量做到宿舍区集生活、学习、娱乐等为一体,在学生宿舍区参照社区模式增添一些公共健身娱乐器材,增加自习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缓解宿舍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一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将宿舍安全的责任明确到人,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理突发事件,同时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不必要事件的发生。

二是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成立脱离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独立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将宿舍管理工作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卫生、日常维修、综合服务四条主线,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配合密切的管理格局,分专业分层次地开展工作,还要建立科学的沟通方式,便于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互相推诿的问题,保证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又能使卫生、维修等各项服务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三是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形成长效机制,重在治本,注重从根源上解决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将消除安全隐患融入切实有效地方便学生的生活之中。四是强调安全教育主题,逐步深化“学生宿舍是我家,安全防范靠大家”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宿舍安全公约”,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宿舍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等教育对学生公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自控力比较薄弱,致使公寓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就公寓管理者而言,也存在着工作难以到位,知识素质普遍不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方法不得当,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然而他们往往满足于“查查卫生\管管钥匙”等非常琐碎的事情,而忽视了公寓主体的忒点.因此,高校要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势在必行。首先要严格把握和控制公寓管理人员的入口问题,打破靠裙带关系使用的社会临时工,如农民工、下岗人员、年老体弱的退休人员等,选聘有一定素质的人员, 一般要求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立敬业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加强他们的防火安全知识、地震等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要求他们熟悉掌握学生宿舍各类管理规章和办法,了解学生的生活规律;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注意观察个别学生的异常举动等,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良好作用。

(四)做好辅导员进公寓工作

要坚持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学院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切实选派一批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好,责任心强,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公寓这个好的载体,密切保持与学生的关系,深入学生群体当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既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当中的困惑,又要尽一切努力解决学生出现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辅导员要利用宿舍这个最直接、最充分的信息阵地,充分的把握学生的个体思想,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即使有什么情况也能便于校方较早获得消息,防患于未然。这样,辅导员的工作就会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通过进公寓后对学生宿舍的有效教育管理,监督和引导,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人际关系的处理,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五)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各学院宿管会的作用

在学生人数多、宿舍多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很大,完全靠老师是无法有效管理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规章的制定和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宿舍长等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骨干、监督、参与和助手的作用。以我校为例,自2006年院系合并以来,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的安排实行了集中住宿,但由于各个学院招生数量不均衡,一些学院人数超过2000人。在学生集中住宿后,如何高效率的进行宿舍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问题,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宿舍内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实行学生干部管理学生宿舍的方法,这不仅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这种管理工作也利于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管理机制也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培养,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宿管会的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职责主要是负责寝室文明卫生的创建、宿舍文体活动、宿舍纪律与安全检查等方面。同时每一宿舍选出宿舍长负责每个宿舍的工作。为了激励宿管会干部,把对他们的考核纳入学院学生干部的考核范围,这会使宿舍管理委员会成为又一个培养学生干部的摇篮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宿管组织建立后,宿管干部在情况收集与反馈、文明卫生、安全监督、文化娱乐等相关工作方面将起到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学生公寓安全文化建设、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而文化的载体又多种多样,公寓因其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不可避免地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公寓文化的建设,以学校公寓文化节为龙头,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中,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宿舍文化活动。如星级宿舍评比、宿舍文明竞赛、宿舍内务整理大赛、宿舍文化设计大赛等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种活动中,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利用宿舍空间开设专栏、专题,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和谐的环境,树立典型,充分利用板报、院报以及院刊物、电子屏、QQ群、飞信、宣传橱窗等载体,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同时,要充分重视党支部的载体作用,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开展党员承包宿舍、党员一帮一、党员集中学习等活动,让党员在宿舍中带动落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要求党员对所在宿舍负责;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个别先进带动后进,这样既对党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他们成为宿舍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和落实者,以此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安全工作极为重要, 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需要学校重视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才能做好的。只有分析各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充分认识并利用好公寓这个载体,才能够维持高校稳定,并保障高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兰荣,吕洪明.《浅谈高校后勤改革中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产业与经济论坛,2007,(03).

[2]于洪海,李智胜.《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和谐校园,2007,(10B).

上一篇:以国学思辨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下一篇:汽车4S店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