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诵读为写作搭桥铺路

时间:2022-09-21 01:12:51

让经典诵读为写作搭桥铺路

国学经典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从小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可以承继民族智慧,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诵读经典,丰富语言

学生习作的词汇是否丰富,与语言的积累密切相关。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读书为主旨,多品味精彩的句段,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意识,加大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同时,要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与诵读相约,从小诵读国学经典,积极背诵古诗词。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断积淀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迁移课内阅读积累,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时我采用各种方式,开展经典诵读,如让学生背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孩子们流连忘返,乐在其中。这样,熟读成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们出口是词,下笔是诗,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链接、拓展,巧妙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知识的宝库,既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也可以使阅读教学变得更有厚度与广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使课文的价值变得更大。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用精练绝妙的文笔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请你们想一想诗人们都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呢?因为有了平时的经典诵读,有了诗词的积累,学生们兴味盎然,有的背诵朱熹的《春日》,有的朗读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我又引导学生:“春天的景物还有哪些特点呢?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诗人又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赞美春天的诗呢?”此时学生张口就会背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种美妙的古诗意境怎能不令学生如入胜境呢?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语言不断地得到发展,逐步变得丰富多彩。

在教学文言文时,适当拓展引用有关经典语言,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感受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深,还让学生们积累有关表现朋友深情的古诗词,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实践证明:课内外有机结合的经典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开开心心积累语言的理想境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诵读经典,飞扬习作

随着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的大量诵读,学生性情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浸润,习作内容因经典而丰富,语言因经典而精彩。这是很自然的事,比如每当我们考虑要写或表达夜晚想家时就会想到李白的《静夜思》,看到冰天雪地中的梅花,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王安石的《梅花》,想到了梅花的高洁与傲岸、不畏风雪却又默默散发幽香的品质……我们大部分人在看到一些好的东西或景象时,总会情不自禁想张口夸一夸,但如果阅读量少,阅读面不广,积累甚少,“腹无诗书气自憋”,连前人早已说烂的东西我们都不能说上一句,如果此时让你创造性地描绘或抒发自己的感受,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开展一段时间的经典诵读后,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孩子在习作中,开始学习尝试引用诗词、警句,活用经典。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或不长的一个句子,但言简意赅,说服力强,使表达更规范、更丰富。比如,有一次改作文发现一位学生在《雪峰寺游记》一文中写道“穿过竹丛小路走进寺里幽深的后院,看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的树林深处”时,为了表现雪峰寺这幽静美妙的环境竟会用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的诗句就用得十分自然、贴切。对于学生习作中活用在经典阅读中学到的诗词、警句、典故等,我都及时写上批注,给予表扬鼓励。还收集这些例子,在讲评中读给全班同学听或是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供学生欣赏、学习。以不断地推动、促进学生将经典诵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也可以改变诵读经典单纯的“述而不作”的现象,将诵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直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通过诵读背诵领悟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后,根据它的情境展开想象来编写故事,或者进行续写,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写作契机。当学生学习了《桑茶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春天雨过天晴后的美不胜收的景色以及儿童熟睡,牛儿吃草这些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把诗歌内容具体化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写作,在写作中诵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供了写作素材,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就不觉得单调烦躁,一篇篇的美文佳作会让你赏心悦目。如一个学生在《桑茶道中》中写道“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雨水冲洗后的柳叶更加清新动人。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柳树上,树上的水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顺着柳树的‘长发’慢慢地滴落下来。地上的小草,像刚洗过澡似的,显得青翠欲滴。那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溪水……堤岸旁的柳荫下,一位头扎小辫身穿粗布衣的小牧童正安详地躺在柳树下的草地上,也许是被这迷人的春色陶醉了……只见他头枕着手,紧闭着双眼,不知是闭目养神还是睡梦正酣?看他那嘴角微翘的样子,也许此时的他正在梦里与他的老牛嬉戏呢!身旁那头朝夕相伴的老牛,神态悠闲地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远眺,时而又低声叫唤,时而回头看看树下的牧童……渐渐地越吃越远,不知不觉间已经一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但是牧童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里……”

总之,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我们所追求的魅力语文教学需要国学的熏陶。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健康纯洁的心灵,让经典文化走进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就会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甘蔗瀛洲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用童心拥抱孩子的世界 下一篇:秦昊:伊能静特别漂亮特别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