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测量中精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9-21 12:12:21

浅析工程测量中精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工程测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原因、控制措施这几个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对工程测量的精度控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含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人类的建设工程离不开测量,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测量技术的深化发展。在当前的工程测量中,应用了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如地面测量仪等,这些新设备的应用必然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工程测量的概述

1、工程测量的含义

所谓工程测量,就是指人们在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与变形观测的各个阶段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工作的总称。它直接为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勘测、施工、竣工、安装、运营管理、监测的一系列工程工序所服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与图纸,并积极的与建设单位进行合作,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工程测量的分类

按照工程建设的对象进行划分,工程测量可以划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公路测量、矿山测量、隧道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城市市政工程测量、铁路测量、工厂建设测量以及军事工程测量。按照工程建设的工作顺序与性质进行划分,工程测量可以划分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和设备安装测量;竣工和管理阶段的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及维修养护测量。

三、工程测量精度误差组成与影响因素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测量精度对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笔者看来,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流程等因素对控制测量精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而言,全站仪、GPS 为最重要的工程测量仪器,在此对 GPS-RTK 测量精度误差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以下分析:

1、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组成

对于 GPS-RTK 测量技术的精度控制而言,是指为了达到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措施。对于影响GPS-RTK测量技术精度控制的误差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仪器、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轨道参数、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与观测误差等。

(2)与卫星传播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多路径效应以及信号干扰等,在实际的测量工作过程中该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来进行削弱。

2、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因素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过程中,影响 GPS-RTK 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设置,转换参数精度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等。对于具体的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数据质量、无线电信号传播质量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同信号传播的误差而言,误差大小随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 GPS-RTK测量的有效作业半径多在 10km 以内。

(2)流动站测量限差设置。对于流动站而言,应正确设置平面、高程中误差的限差,以避免造成较大观测结果的出现。

(3)环境影响。对于影响 GPS-RTK 精度的环境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地形因素、平面覆盖、多路径误差、电磁波干扰、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障碍物等。

四、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测量仪器的操作不正确。

一般来说,施工测量所用的仪器肯定都属于精密仪器,相对价位也比较昂贵,但由于测量人员不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手册操作,这样就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在每使用一次后就降低,而且有些建筑企业的测量员平日里根本不会去维护或及时维修仪器。这样久而久之,仪器的精度越来越低,就是在熟练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也会出现错误,而非误差。所以建筑单位的仪器应该由个人管理负责到底,是谁的责任谁就来承担。新的测量人员应该先向老的测量员学习,并且认认真真的去认知测量仪器,从而也变为一个熟练的测量人员。

2、仪器管理混乱,测量人员不固定以及测量人员能力及素质相差太大

现在的建筑市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职的测量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其他技术员(如施工员、材料员等)兼职,而且这些专职的测量人员中有些测量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所谓的专职人员和业余选手,都不是很懂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还有操作、性能及测量方法,由此可见这些人根本就不能圆满的完成检测工作。还有些新人在没完全认清仪器的时候,没有按照手册随便去操作仪器,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些技术人员的素质,因此,对这些新进职的人员进行培训是有必要的。

3、施工过程中三方沟通协调不畅

传统的施工管理中,测量人员以及设计和技术部不是很顺畅,但随着大型及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慢慢的技术建筑工程师也已经不能独立的完成施工放样、模板的安装位置检查和隧道断面测量等等工作,工程测量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和精度要求上日益提高,而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可见,三方的及时沟通协调是多么的重要。

五、工程测量中精度的控制措施

1、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

第一,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首先要对工程建设的地点进行初步的勘测,测量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其次,要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图纸上的内容,全面的进行考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以点确定线,以线控制整个面”的布网规定,即在工程测量之前,根据测量的实际状况与要求设置一个经过优化的整体工程测量控制方案,尽全力确定工程测量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参数和测量精度。

第二,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工程建设需要的进度与工程质量并制定一个初步的测量方案,作为外业测量操作的依据;其次要在现场勘探的过程中,对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需要观测的地点进行细致地测量,获得相应的数据之后,再进行审核校正,最终得到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第三,在进行布点测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测量所选择的点要稳固安全;二是所选择的测量点要做到不在已经被破坏的征地红线的附近;三是选择的测量点的透视性要好。

2、对施工过程中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

在进行工程测量之前,首先要在工程施工的地点设置施工控制网,其次根据设计单位提供图纸中的要求确定工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测量数据,最后在进行放样。准确的测量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将有助于整体施工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测量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地点现实状况与工程施工建设方法的限制,是无法取得精确的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差。但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熟练的仪器操作技术将误差控制在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由于对工程施工放样的观测时间较短,观测的次数较少,观测的条件也有着很大的限制,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与工程放样测量相比,控制测量的时间长、次数多、条件没有刻意的限制,产生误差较小。因此施工放样中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可以占时忽略不计,待有条件进行测量时进行复测,如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应做适当调整,提升测量的质量与水平。

3、对施工放样精度的分析

在工程施工的测量中,影响施工放样精度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测量角度本身产生的误差;二是测量目标偏离中心产生的误差;三是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四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五是经纬仪器的对中所产生的误差。其中测量角度误差与外部环境误差在性质上属于偶然性误差,其他三种在性质上属于系统性误差。用钢尺测量距离的过程中,偶然误差主要用来测量由于倾斜、标定尺子、温度与拉力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则被用来测量由于扭曲、定线与尺子的检测所产生的误差。极坐标法是一种应用最广范、效果最好的放样方法,它具有方便实施、操作方便、数据计算简单等优点,对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测量的精度是直接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针对测量精度不高的原因,有些是人为的原因,有些是技术原因。不管哪种原因,都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使测量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工程项目,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秋生、郭明建.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彬.论述市政工程的控制测量精度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3]刘成峰.如何对工程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上一篇: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探析 下一篇:试论工程经济之中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