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21 11:57:4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笔者开展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找到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实施,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从而使幼儿、教师、家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

通过观察、调查、访谈,我发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穿脱衣裤、进餐时讲话、挑食、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于是我在3~4岁年龄段幼儿中选择了小三班共32名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现状调查,统计如下:

评价内容

项目 结果 饮食习惯 睡眠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

调查人数(人) 32 32 32

合格人数(人) 7 6 5

合格率(%) 21.88 18.75 15.63

综 合 合 格 率 19%

评价标准 正确拿勺; 自己吃饭; 餐前主动洗手; 餐后主动漱口; 收拾自己的餐具; 餐后擦嘴。 自己穿脱衣、裤;自己穿脱鞋、袜;自己解扣子、扣扣子、拉拉链;自己叠衣服;

安静睡觉。 自己洗手、洗脸;自己擦鼻涕;大、小便能自理;整理自己的玩具。

从表中看出,32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综合合格率仅为19%,说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我从教师、教材、家庭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教师的教育方法较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调查统计,我发现针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育方法都较单一,即教师示范讲解、幼儿反复操作、督促说教,孩子在学习中既枯燥又无味,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生活自理能力没有明显进步。

(2)教材缺乏系统性。我通过搜集大量教材、书籍发现目前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培养方面的内容较少、较分散,尤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较陈旧、死板,缺乏系统性。

(3)缺乏协调配合的教育环境。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贪图方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在爷爷奶奶的包办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延缓。还有的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家长的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平日掌握自理能力的机会。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施对策

1.探索出5种科学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我尝试采用了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设计了用餐五要领。即右手拿勺、左手扶碗,放入口中,细嚼慢咽,不剩饭菜,饭后送碗,饭后擦嘴。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我设计了睡觉六要领。即睡觉前,脱裤子、脱鞋、睡觉;起床后,穿裤子、穿鞋、穿衣服。③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设计了个人卫生习惯五要领。即正确脱裤入厕、便后正确提裤、洗前正确卷袖、正确洗手、找我的毛巾擦手。我抓住以上三方面的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

(2)因材施教法。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在指导幼儿穿衣的过程中,能力较差的幼儿只要求在区分正反面的基础上把衣服穿好;能力中等的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正反面,还要求把扣子扣好,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要求他叠好自己的衣服。通过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有了提高。

(3)游戏法。我将游戏融入生活技能的学习与练习,使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例如 “小手变白了”、“给小扣子找家”等简单的游戏,培养幼儿自己洗手、扣钮扣的能力。再比如通过竞赛游戏,比比看谁的碗干净不剩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竞赛精神。

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学习穿裤子时,我们编出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让幼儿在说儿歌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穿裤子的方法。

(4)及时鼓励法。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都不失时机的给予肯定;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又耐心细致地引导,既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又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5)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我结合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及娃娃的衣裤、鞋子,让幼儿练习给毛绒玩具穿衣服、穿裤子的方法,并通过角色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练习给娃娃喂饭等。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自制鞋板、纽扣花朵、苹果树等,让幼儿练习系鞋带、系扣子的方法。

2.编写一套适合小班幼儿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系统教材

我与同年级教师多次收集、学习、讨论相关教材,确定教材内容,制定出了相应的编写程序,并采纳同年级老师的建议,编订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材。

3.营造协调配合的教育环境,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幼儿我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性,改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并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2)创设家庭、幼儿园协调配合的教育环境。我请家长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自己能干的事情。例如:在家中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叠一叠自己的小衣服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家长也将幼儿在家会做的事情拍成照片或写成文字带到幼儿园,供幼儿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达到家园同步教育。

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成效与反思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成效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不挑食、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玩具等。在家庭生活中,能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爷爷奶奶倒垃圾、帮爸爸妈妈拿拖鞋等,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独立性和自信心。

(2)家长的观念得到转变,形成了家园教育合力。家长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相关活动,明确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实现了家园共育,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反思

(1)培养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可在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在培养孩子时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3)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一定要正面教育,多给予鼓励,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4)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今天做,明天不做,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好习惯的形成。

(5)家园合作尤为重要。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家长的观念与配合度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对家长的宣传教育也是刻不容缓的。

上一篇:打造纯粹的幼儿教育 下一篇:略谈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