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艺术塑造完美人格

时间:2022-09-21 11:22:38

用音乐艺术塑造完美人格

摘 要:音乐艺术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在音乐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持久的注意品质、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伊甸园。

关键词:塑造人格 培养自信 提高素质

音乐艺术通过刺激人们的视听神经,使脑细胞兴奋,具有享乐作用。同时,它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情感,进而感化人们的心灵。

《乐记》的《乐象篇》中说:“乐者,德之华也。”十九世纪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家里斯特说:“它(音乐)可以感觉得到渗入我们的内心,充实了我们的心灵。音乐是不借任何力量,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洁的感情火焰。”柏拉图也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以上足以说明音乐可以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生韵味的展现与提升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1]

基于此,我们音乐组确定组内课题为《用音乐艺术塑造完美人格的探索与研究》,改变以往的教乐理与教歌唱的单调的教学模式,走用音乐塑造“灵魂”之路。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用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自个村屯小学,由于见识匮乏,实践机率较少,一旦登台,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扭捏、羞赧、尴尬等窘迫的样子往往引得其他学生发笑。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321循序登台的方式鼓励学生登台表演。我校实施“预习交流、展示互学、点评补充、巩固提升”四步教学改革,学生三人一组,每组呈倒“品”字型就坐,分组原则按照好中差组合,组长居中。所谓的3就是一开始全组同时登台,然后逐次递减一人,也就是第二节课2人同时登台,下一次1人独自登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解放手脚,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独自登台展示音乐技能。

在学年组教学改革阶段总结时,班主任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在班会课、活动课、演讲会、三大科等课堂上表现的落落大方,音乐教师可以说功不可没。

二、用音乐培养学生持久的注意品质

我校音乐课多数安排在下午,邻节若是体育课,则课之伊始学生一脸疲惫之态;如邻节是主科课,则课之初或兴奋或压抑。

面对不同的开课情绪,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增强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我采取音乐欣赏的方式来增强学生注意力。疲劳则舒缓柔美,兴奋则稳健沧桑,沉闷则欢快活泼。不同的音乐风格,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把注意力渐渐集中到本节课中。睡抬头,忧见喜,乐转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汇中,不经意间,合理的分配了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课之初学生进入状态快,课之中再相机改变教学策略,始终保证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

三、用音乐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

我校每学期都有大型的艺术活动,上半年红歌赛会,下半年艺术节。每每到这时,音乐老师就得和学生打成一片了。因为个体差异,所以歌唱技能薄弱的学生必然存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也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我给学生讲述“一个不能少”的重要性,反复渗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观念。

把唱红歌跑调的同学安排在歌唱水平高、声音洪亮的同学身边,以强带弱,并教会被帮带同学要懂得聆听和随唱。这样既保证班级红歌赛会能全员参加,还能让所有人都能一展歌喉。至于艺术节,每班有两个大型节目,一个合唱,另一个舞蹈。合唱的经验已经成熟,就差舞蹈。对于跟不上整体节奏的同学,建议他们编排不同的舞蹈动作,而且宜少不宜多,只要能跟上节奏就行。这样的处理方式,使能力不足的同学有了自信,要求较高的同学也找到了平衡,班主任倡导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弘扬,一举多得。这样,以致于后来个别班级有流失生出现,班干部也拿我的“一个不能少”的观念,动员全班同学动员流失生返校。[2]

四、用音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中生群体中不缺乏追星族,他们有的只认人不认歌,只要是喜欢的歌星的歌就不分褒贬或聆听或学唱,而对于别人的歌曲就不太感冒。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大伙讲贝多芬失聪坚持创作,刘伟断臂用脚弹琴,蒋大为嗓粗勤奋练歌,旭日阳刚人生谷底乐观自信等故事,让同学们了解活生生的人,体会音乐人背后的酸甜苦辣,挖掘人物的内在品质。

对于一些喜闻乐见的MV,我组织同学观看并讨论故事内容与歌词的契合度,要求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并给MV打分,鼓励学生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引入“我爱记歌词”节目形式,用励志的歌曲点燃学生学唱的欲望。用听歌联想的游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用“我给下课铃换首歌”辩论会培养思辨能力。总之,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的。”读到上面的话时,我对自己能教音乐感到无比自豪,更坚定了用音乐塑造“灵魂”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礼记乐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6月1日出版)

[2] 《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14i出版)

上一篇: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源头活水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