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时间:2022-09-21 11:22:19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试图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为深化社区矫正理论研究提供素材,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建言献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区矫正;创新

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确定,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普及。社区矫正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走向成熟。随着社区矫正规模的扩大、矫正对象的增加,矫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和教育,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社区矫正的试点,刑法的修正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解决了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的问题,《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全面规范了社区矫正的整个工作流程。是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要求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严格监督管理,提高教育矫正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我国社区矫治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社区矫正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社区矫正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开展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社区矫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含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社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确立社区矫正制度,实现了刑法运行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的过渡,加强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犯罪控制方面的协同和配合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是植根于社区,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下,依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种犯罪控制模式,是“国家――社会”双本位的犯罪控制思路的具体体现。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对传统社会控制论以及社会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做到既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又能不断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同时,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发展又取决于能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管理力量在教育和改造罪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管理创新与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他们是互相推进的关系。社区矫正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形势的需要,是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

(二)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

将罪犯置于社区进行监管,不剥夺其人身自由,给予其矫正所需要的帮助和保护,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避免了犯罪人“监狱化”的恶果和交叉感染的副作用。社区矫正制度合理区分了罪犯的社会危害程度,对轻罪,侧重矫正,打破了我国以往一贯的监狱执行方式。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手段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罪犯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有意探索。

(三)社区矫正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区矫正制度顺应了刑法保护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促使犯罪分子重新回归社会。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下,社区矫正通过社会化、法制化和人性化的矫正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从社区矫正的法律价值和正义取向来看,它是以惩罚为基础,以矫正为主的刑罚制度,蕴含着刑罚的惩罚性和修复性的双重价值,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形势的需要,契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8万余人,累计解除矫正48.2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40万人,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1]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始于2005年,是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2009年底全面铺开,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矫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截至2012年,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0871人,解除19862人,在册21009人。其中管制579人,缓刑15495人,假释3174人,暂予监外执行1222人,剥夺政治权利539人[2]。主要做法有:

(一) 重视队伍建设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河北省、市、县、乡镇、村(居)分别设立了四级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实现了社区矫正组织机构的全覆盖,有11个县区专门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以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壮大社区矫正三支队伍:即:司法行政指导管理队伍、帮教队伍、志愿者队伍。各市、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选调5430名骨干,充实到各级社区矫正机构中;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职业化帮教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省招聘社会工作者3495名;社会志愿者为主体的帮教志愿者队伍,总人数已达12587名。目前,全省基本构建起了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一条龙”式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模式。[3]目前,全省4万多名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者投入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中。

(二)创新管理模式

我国2012年3月1日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第一环节――审前调查。这是我省承德市双滦区司法局的首创,成为一大亮点。审前调查是社区矫正工作向前延伸的一项新举措,即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所在适用社区矫正前,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调查评估报告作为司法机关适用社区矫正的重要依据。2010年,承德市双滦区司法局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社区矫正管理局,构建了覆盖全区的三级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形成了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审前调查。我省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个地级市司法局、154个县(市、区)司法局及其所属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平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覆盖率达到全省90%的县(市、区)。通过信息平台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区域监控管理、警示告知管理、信息交互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和矫正考核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2011年初,河北省司法厅在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年底前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要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管理。截至2011年底,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已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手机定位管理。通过定位管理,有效加强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监管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创新矫正方法

我省司法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通过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帮困扶助等形式发挥教育矫正的作用。一些地方建立了集教育、技能培训、技防监控、公益劳动一体化的社区矫正基地。承德市双滦区司法局抓好四个基地建设。一是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将河北省承德监狱、上板城监狱作为社区矫正人员警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接受警示教育。二是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双滦区司法局与林业部门协调,建立了育新林公益劳动基地,定期集中组织矫正对象对山地进行绿化。通过组织公益劳动,增强了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矫正效果。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双滦司法局联系劳动保障事务站、就业服务局等单位组织的培训班或招聘会,有针对性地安排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其顺利就业和创业。四是建立就业安置基地。双滦司法局与辖区内有关企业建立联系,为有就业愿望的矫正对象安排就业,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

探索安置帮教的新方法。承德市双滦区司法局在服刑人员释放前一个月,开展以“组织一次现场沟通交流、介绍一下家乡新貌、带去一份亲人嘱托、送上一份爱心礼物”为主题的提前帮教活动。服刑人员出监时,组织乡镇(街道)、村(居)帮教小组及家属将其接回,做到公安民警、司法所干警、帮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及家属“五见面”,签订帮教协议,实现提前接茬、无缝衔接、教育管理三到位。[4]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安置基地为依托,乡镇、街道为单位,帮助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困难。

(四)问题与思考

由于各地区矫正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在“联合办公”模式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矫正机构建设不足。由于地区间的差异,条件差的社区社会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矫正工作无法开展。有的司法所在编人员少,任务繁杂,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矫正队伍水平不高。由于缺少专业人员,临时机构组成人员和社会志愿者没有经过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法律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尤其是缺乏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矫正经验,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二是社区矫正机构多头管理。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制度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除了《通知》、《实施办法》各地的具体制度各不相同。社区矫正管理机关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牵头、司法机关紧密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司法所受地区政法委、司法局、街道办事处、社工组织等机构的监督、管理。各领导机关往往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要向领导机关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汇报还要应酬工作检查,本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矫正工作上,由于多头管理的存在,常常造成他们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重心的偏离。三是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现行法律规定社会服刑人员包括管制、缓刑、暂与监外执行、假释由公安机关执行,两高两部的《通知》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关。刑罚执行机关与工作机关不统一,必然影响刑罚执行工作的统一性;责任与权利分离的状况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无人负责和执法的随意性。当服刑犯下落不明时,司法所在无法找到本人时,会要求基层派出所寻找,派出所认为既然已经纳入社区矫正,责任在司法所。由于职责不清会导致脱管、漏管和无人监管的情况。在“联合办公”模式下人民检察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缺少法律规范的制约,加之各参与主体在权限和职能划分上的混乱,导致检察监督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三、制度改革与完善

社区矫正是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司法所的基础建设

司法所承担着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可吸纳既有专业知识又懂社会管理的人员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综合实力强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司法所的经济投入,增加办公设备,改善工作条件,从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方面提供保障。确保司法所能够切实履行职责,提高矫正的工作水平。

(二)加强各部门的配合

在工作中,司法机关应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明确各部门的职权、任务、职责范围,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矫正工作要统一程序、统一实施,进一步完善交付执行、执行变更、监管考察的工作机制,避免在法律文书送达、罪犯转移等环节发生漏管、脱管的现象。审判机关应及时送达法律执行文书。执行机关应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建立健全文书档案,使矫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彻底摒弃那种考察监督就是给犯人登记、存档的思想,把社区矫正工作当做教育改造罪犯的系统工程来抓;把专门机关的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情况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从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入手,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使其在社区执行期间能够遵纪守法,弃恶从善,重新做人。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加强对执行机关、审判机关在交付执行、执行变更、执行终止及监管措施等方面的监督。发现违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完善分类、分级、分阶段的监管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各职能部门要全力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控,以无漏管、无脱管、无重新犯罪、无影响安全稳定事件为工作原则,发挥合力,着力构建运转协调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四)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

由于《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诉讼法》只是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方法的确定,条文简单操作性不强。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只是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不详尽。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社区矫正工作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终形成以刑法和刑诉法为基础,以社区矫正法为保障,以社区矫正实施条例为准则,以行政法规和地方规章为补充的中国社区矫正法律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要立足社区不断总结社区矫正工作的新经验,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实践中提高、在开拓中创新、在前进中完善,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河北法治网http://www: 2012.2.29.

[2]燕赵都市报 2012.7.31.

[3]河北新闻网 http:// 2010.8.18.

[4]法制日报 2013.4.30.

上一篇:亲爱的卡尔多下课了 下一篇:Stimulating and Developing High School 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