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时间:2022-09-21 11:20:05

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 对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探寻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策略。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接诊的602例院前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策略。结果 602例院前急诊病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恐惧和悲观绝望三种心理。 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在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 患者 心理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44-02

目前,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病人的护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多数急诊病人的病情紧急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和家属的角色转换较慢,对医院的心理依赖性较强。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这对加强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救治效果上有着重大意义。

1资料

自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病人一共有602例。其中男362例,女240例,年龄12-63岁,平均36.5岁。其中,病因分类:自然灾害致伤23人(3.8%),服药自杀24人(4%),打架斗殴致伤72人(12%)人,醉酒82人(13.6%),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4人(23.9%),车祸伤257人(42.7%)。

2方法

由急诊高年资护士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职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患者的典型行为和语言为根据,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类:第一,急躁易怒型。急躁易怒型的典型表现是高声吵闹难以平静,情绪激动极易激怒且行动具有攻击性。第二,紧张恐惧型。紧张恐惧型的急诊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言语慌乱、情绪激动、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抖蜷缩身体和试图躲藏等行为。第三,悲观绝望型。悲观绝望型的典型表现是懒言少语,情绪低落,对外界的环境刺激反应不敏感。

3结果和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打架斗殴者与醉酒通常以急躁易怒的心理为主;慢性疾病急性的发作和车祸伤者往往以紧张恐惧的心理为主;服药自杀者通常以急躁易怒和悲观绝望两种心理为主;自然灾害患者则表现出紧张恐惧心理与悲观绝望的心理。

3.1急躁易怒

打架斗殴者与醉酒通常表现出急躁易怒的心理。一般这类患者都有着不良情绪长期的积累,在家庭或工作中由某些应激事件引发。如果出现纠纷和醉酒等诱发因素就往往会导致矛盾激化,从而爆发。此类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病情,心理上带有情绪难以承受,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在就诊时不易平复稍微遇到些不顺就会引发暴躁情绪和攻击性态度。

3.2紧张恐惧

慢性疾病急性的发作和车祸伤者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惧的心理。由于意外伤害和病情急剧恶化的突然性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在思想上都未能有充足的准备。又由于对疾病了解不够无法预知疾病后果,对医院的环境和抢救设备的陌生使多数患者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

3.3悲观绝望

服药自杀患者与自然灾害受害患者往往容易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理。这类患者通常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情绪非常低落及对刺激不敏感并且不愿意被打扰。轻生的患者一般是由于长时间心理应激或长期慢性疾病的折磨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促发悲观绝望心理的产生。经历了自然灾害的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在自然灾害中受到了严重刺激和意外打击,不愿意、不敢接受现实状态而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的消极心理。

4护理方法和措施

不同情况的急诊病人心理特点是及其不同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措施。

4.1不同心理类型患者的护理

对怀有紧张恐惧心理为主的急诊患者,护理时需要耐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等详细说明,同时引导谈话的方向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度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怀有急躁易怒心理为主的急诊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不同的护理。对于意识清楚和能够保持理性的患者,先使其愤怒情绪充分宣泄,并让其感受到被理解从而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护理工作。接着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促使患者对自身的不理智行为进行反省,使患者迅速冷静下来从而有利于治疗。对于特殊的患者必要时应当采取强硬态度。急救医治时间紧任务重,急诊医护人员应当掌握专业的医护技能外还应当能够安抚患者的心理并进行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2 外伤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急诊中,大部分患者都是属于外伤病例,其伤口疼痛、出血较多,活动受到阻碍。外伤大多是因为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患者通常情绪不能自控、惊慌失措,休克的病人家属心理会出现更大的障碍。又由于患者和其家属对就诊的程序、诊疗的必要措施不能够有效的理解,希望快速治疗、立刻见效。此时,如果不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快速有效地进行诊治。还应当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在抢救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当镇静,准确有效的操作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同时,应当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些必不可少的程序和诊疗手段,争取病人的理解从而积极地配合诊治。

4.3服毒病人心理护理

急诊中的大多数服毒病人都是主动服毒,往往是由于患者的社会和家庭因素所导致的。患者通常有悲观绝望,拖延抢救时间,把愤怒情绪向医护人员转移等表现。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不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埋怨、嘲讽等,应当理解关心患者,积极地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心理安慰和指导。争取尽快详细地了解患者服毒的原因和病史等。医护人员需要积极的安抚病人的心理从而使患者认识到错误并积极配合医治工作。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使其主动地安慰病人配合医治从而使得抢救治疗顺利进行。

4.4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因为急诊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患者家属对疾病和急诊知识也不够了解,往往会不知所措、过分地担扰惊恐、流泪哭泣等从而使得患者更加的紧张恐惧,不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时,也应当重视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对家属进行合理安慰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应当让患者家属明白配合医护人员对成功抢救的重要性,让家属了解有关的抢救信息从而解除其不必要的焦虑,进而争取到患者家属的配合使得检查、护理和治疗顺利地进行。

5讨论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的病情一般都叫较为严重,有着较高的意外发生率,所以目前对急救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历来的临床经验表明有效及时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的护理和医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及和谐的护患关系构建。因此,急诊医护人员应当及其重视急诊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从而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的最佳状态进行医治,进而使得治疗效果提高。具体来说,医护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身,在掌握医护技术的基础上要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对策从而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庞艳华,常丽娟,孙立英.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2)

[2] 洪炜.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3] 恽建花.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9)

上一篇:妇科炎症概述 下一篇: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