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运用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21 09:55:43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运用问题分析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然后探讨了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运用

2007年l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的会计准则,在多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出现利润操纵,准则又“人为”谨慎地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取得与计量”。

一、公允价值在准则中的运用

(一)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于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在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类别不同,其公允价值的计价依据也不同,非现金资产属于企业持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且该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金融资产的市价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但该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规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非现金资产属于存货、固定资产等其他资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上述两种情况不存在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采用两种价值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模式和账面价值模式。其中,公允价值模式是指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或者换入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

金融工具的后续确认采用了混合计量模式,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其他金融负债采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摊余成本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问题

采用公允价值而引起的价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所以通过损益表反映出来,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技术是计量中的关键,由于我们目前交易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二)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引发会计人员的盲目排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人员也已经熟悉了历史成本模式的操作,而对公允价值的内涵、计量与报告方法等还相当陌生,因此,很可能导致他们由于思想、习惯上的偏见而对公允价值计量盲目贬低、排斥和拒绝。

(三)运用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不够成熟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运用公允价值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规范,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运用公允价值缺乏参考标准,专业人才、信息系统以及数据欠缺使得对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披露都缺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商业银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大多是通过外部会计师询价来确定的,同时不少金融工具项目如果没有相关市场价格,其公允价值不易确定。

三、我国会计业务中推行公允价值的建议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运用面临困难,为此提出以下几种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市场条件,首先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客观、最可靠、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具有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

(三)加强公允价值确定的现值技术的理论研究

有关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来看,活跃市场中的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可以采用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内的各种估价技术,来提供对公允价值的良好估计。我国由于活跃市场相对缺乏,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将更多地依赖现值技术。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现值对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的探讨技术,努力学习国际上在现值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取得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

[2]钟子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评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0)

[3]藤辉.浅议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及其应用[B].中州煤炭.2008,(1)

[4]卢士月.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B].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5]陈瑶.对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东北: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7,(12)

[6]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现代会计职能变化初探 下一篇:论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