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期待“中国表达”

时间:2022-09-21 09:50:25

课改期待“中国表达”

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毫无疑问,发现并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递中国教育好声音,让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对话,是教育人应有的高远追求。

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跻身全球前列,如何打造中国“软实力”?如何让“中国理论”“中国模式”走出国门?中国教育需要紧紧抓住教育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机遇与潮流,形成并推出能够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原创改革经验与成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改革经验,致力于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本土化。这固然是中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经之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优良的教育思想传统,不能忽略中国建设现代教育历程中的既有成果,尤其不能遗忘那些扎根中国土壤、基于中国国情生长起来的本土化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回望中国课改发展,从主体性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到情境教育、尝试教学法,从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到北京十一学校,这些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课改经验饱含着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以各自的努力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正视中国课改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妄自菲薄,失却应有的自信。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教育发展的基础各不相同,决定了各自的课改路径和方法也必然不同,不能盲目照搬或一味“拿来”。近年来,英国教育界对中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的关注,引进上海数学教材的事例也说明,中国的课改经验与成果有其独特价值。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中国的课改,吸取中国的课改经验。

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上,中国与世界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面向未来、引领世界的教学方式变革。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中国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充分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展示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增进教育国际理解,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习本课堂实验,正是具有“本土化、原创性、草根性”的教学创新成果。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人能够主动选择改革,选择创新,期待更多像习本课堂这样的课改成果涌现出来,期待让中国的课改经验走向世界。

(摘自《中国教师报》2017年4月21日)

各地探索化解

三点半接孩子难题

家长没下班,孩子先放学,接孩子难题怎么破?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下午3点半接孩子难题”,我国大部分省市和一些地级市已经制定或转发了教育部相关文件,因地制宜地化解难题。

当前,各地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

政府支持、学校组织方式。北京、长春、上海、广东、南京等地,以政府统筹规划、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学校利用场所、师资和设备优势,为中小学生组织普惠性的课后活动。

家长主导、学校配合方式。青岛等地“以学校家委会为主导、学校参与配合”,依托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包括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轮流担任志愿者、学校派出教师或学校干部给予指导和配合,由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及家长共同配合担任志愿者进行免费托管,由第三方收费托管等具体形式。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组织方式。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鼓励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和学校合作,共同开展课后活动。

社区组织方式。重庆、广西、四川等地的一些地方以社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团组织等为主体,依托学校、社区、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招募志愿者、吸纳家长义工、聘请专业人士等,建立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适当收费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5日)

上一篇:医生,我的心不见了 下一篇:高考作文的审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