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时间:2022-09-21 09:09:11

浅议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作者简介:陈丽晶(1988.12-),河南鹤壁人,201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英语专业,现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职业幸福感取决于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性。如果是为了金钱、名誉、地位,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不会带来多少幸福。然而如果把每个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力求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引领者,工作学习的指导者,情感沟通的朋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才会获得超生命、超物质的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内涵

语义学上认为:幸福通常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1];现代伦理学者主张“人的幸福只能来源于他的社会性道德行为,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或愉悦感”[2];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幸福感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它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目地与价值的追求。”[3];可见,不同学科领域对“幸福”的诠释侧重点不同,存在一定的歧义,但有一点是普遍认可的,即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的心理,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愉悦感受。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目前高校存在一支为数不少的辅导员队伍,高校的辅导员除完成学校交给的一切硬性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并为他们指引一个努力前进的方向这样的软性任务。尤其是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辅导员已不仅仅是上传下达的传话筒,而更应该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的三重责任。可以说,辅导员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左右着学校育人工作的效果,同时还将影响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他们的一生。

1、客观方面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工作对象数量较大、工作成效显现过程较长,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到辅导员个体成就感的获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一方面要接受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所在院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同时,由于工作原因还要接受学校保卫、总务后勤、团委等部门的工作指导。这种多重管理的体制,势必造成辅导员在工作中接受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极易导致辅导员身心俱疲,无所适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大部分学校明确规定辅导员必须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管理制度上,高等教育大扩张时期,超重的工作负荷、僵化的管理制度和狭隘的发展空间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杀手。工作对象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很多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涌入高校,互联网的普及使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加重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此外,高校辅导员的被认可度低。很多高校辅导员是刚毕业的本科生,多为没有编制的专职辅导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教师有极大的差别,使得很多辅导员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作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过渡。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幸福感更是无从谈起。

2、主观方面

由于当前高校的用人机制和评价体制的缺陷,辅导员没有稳定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很少有人愿意终生从事学生工作。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上使命感不强,责任感缺失,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果。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开始淡化,“浮躁”的情绪开始蔓延,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而是如何通过“第二职业”赚取外快等。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缺失,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状。

三、浅谈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讲,教育的主客体理应都获得幸福,把幸福作为对个体的终极关怀。当高校辅导员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创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这时,他就会体验到三种快乐:一是在学生的成长中,辅导员的聪明才智在一个个新的生命智慧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感受到因为学生的超越而带来成就感的快乐;二是辅导员的工作得到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感受到生命和工作价值实现的快乐;三是辅导员在专业发展和心灵净化中得到自我完善的快乐。

1、高校辅导员要准确定位,提升职业高度。

高校辅导员要在全面深刻地认识辅导员这一职业价值的基础上,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日常工作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是辅导员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在朝夕相处中,师生之间必会产生情谊,而这份情谊的浓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对学生是否发自内心地进行关爱。一个能将真情实意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是一个宽容、充满爱心的辅导员。这样的辅导员必将在学生当中树立起相当高的威信,他的言传身教将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将会在与自己的老师、与自己的同学相处之间传递这份关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种相互关爱中将很容易得到解决,而这些将会引起辅导员的幸福感,使其从职业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充实与工作的成功。

2、高校辅导员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工作的落实者,与学校各个部门的老师和任课教师都有工作上的联系,同时辅导员是针对学生思想教育展开工作的,要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因而,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各职能部门老师和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利用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摆脱复杂事务和忙乱无序的工作困境,营造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和自身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在彼此完全平等、相互信任和关怀中,高校辅导员品味到生活的温情、职业的价值。

3、高校辅导员应该学习与研究齐头并进,提高专业技能。

一方面,要注重专业学习和技能的拓展。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必须要认清现在高校的发展形势以及对于辅导员业务和专业素养上的要求。要在学校给其创造的有利条件下,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结合自身的职业岗位的需求,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以达到提高职业要求的知识储备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积极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力所能及地拓展业务面,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其所累有所得。工作顺利了,工作目标达到了,才能体会到职业的幸福。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研究。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地阅读各种书籍并进行深入思考。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反映了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自由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自身生存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他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用心去寻找和体会。辅导员幸福感的强化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关怀和帮助,更需要辅导员自身的睿智、积极和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 红.幸福:教师职业的本真体验[J].教学与管理,2007,(8):3.

[2] 邢占军.心理体验与幸福指数[J].人民论坛,2005,(1):31.

[3] 黄淑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8)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隆中精神”对班级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