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时间:2022-09-21 07:49:18

浅析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项新制度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低,社会满意度差;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不到位,医疗费报销程序繁琐;外出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等。文章对此提出了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全补偿筹资机制,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农民;医疗保障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至关重要,虽然经过这几年改革,农村医疗卫生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实情况表明,农民因病重新致贫的现象有所抬头,在民间流传一句话“120一响,一头猪白养”。我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的医疗保健、身心健康,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落后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表现在城乡分布不均,城市占有大量的优质资源,越到基层、农村越缺乏医疗资源。农村(乡)镇医院在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居于骨干的位置,在各级定点医院中报销比例最高,与参合农民的联系最为密切。而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农民认为,目前(乡)镇医院设备陈旧、医生水平良莠不齐,无法满足看病就医的需要。村卫生所情况更差,基本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老三样”的水平,且多为个人经营。如果农民得了较为严重复杂的疾病,条件好些的被迫要到县外、省外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就只能坐以待毙,不敢就医,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就医成本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到生命。

(二)医疗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资金所限,目前基本上属于“低水平,广覆盖”,报销比例相对较低。而且医疗保险主要适用于生病住院的情况,在农村有很多贫困家庭因为支付不起最基本的住院费用,只好放弃住院,在家买药医治。在家买药的医疗费用,基本上得不到报销,即使能报销,比例也相当低。有些常见疾病不在保险范围内,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比预想的要少很多。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在部分乡、村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尤其是村民生殖卫生、孕产妇、婴幼儿保健等问题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因地方政府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没有及时为村民提供相关服务,直接引起村民的不满。

(三)医疗费报销程序繁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能给农民带来好处,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医疗费报销程序繁琐就是很突出的方面。首先,农民在就医时要自己先垫付医疗费,这样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困难,有些疾病光押金就要上万,农民很难一下子就拿出这笔钱,从而延误了疾病的及时治疗。其次,农民要拿有关治疗手续奔波到合作医疗报账中心,然后再到信用社领钱,而偏僻的农村距离这些办事地点相对较远,不仅耗时久,而且路途花费也使农民不堪重负。最后,农民费劲千辛万苦报销的医疗费远比期望的要少,有些甚至还不抵所花费用,再加之农民不够了解具体的政策,到最后感到得不偿失,甚至是有被蒙蔽的感觉,使得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较失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一)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建设

要建立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三级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重新调整乡镇卫生院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在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卫生室,配备较为现代完善的医疗设备设施,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和质量。解决基层医疗队伍匮乏的问题,健全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一方面,招聘一批优秀的医学大学生充实到各乡镇卫生院,并在工资待遇、晋升职称、外出培训、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纳大量人才到农村去。另一方面,鼓励城市大医院帮扶农村,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向优秀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实习机会,定期走到农村开展义务会诊、普查检查和培训人员等活动,真正实现城乡医院统筹发展,让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二)健全补偿筹资机制

针对目前筹资机制的缺陷,首先,政府应担当起筹资主体的重要责任,扶持、组织和引导筹资水平和筹资结构。其次,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科学合理的筹资标准。对于医疗卫生设备和人员方面都相对偏远、贫困的地区适当调高筹资标准。最后,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市场的职能,引导大中型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为农村合作医疗捐款,发行农村卫生事业等形式筹资。同时要全面推行大病、小病都按比例报销的制度,使参保者均能享受到医疗补贴;针对特困群体要考虑给予免费治疗或象征性收费的更高补贴标准;减少诊断病情的重复检查,降低检查费用;要增加定点医院和就医范围,创造更加宽松的就医环境;把合作医疗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工作结合起来,以扩大人群受益面,调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虽然各大医院也都开辟了新农合窗口,但都是属于由参合人员先自行垫付医药费,出院后回各属地报销。就算是回当地报销,时间上有的也可能拖很长时间,这势必会造成参合家庭生活上的负担。如果能够实行看病一卡通,不论在哪个城市住院都能够像山西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一样,实行当场由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将会给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带来极大的实惠,同时外出务工农民的医疗问题也将有望得以解决。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种制度,在机制上约束新农合的有效使用,在经济上吸引广大农民参保投保,在过程中公开新农合制度的执行情况,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惠及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四)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要大力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让大家知道这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项“民心”、“民利”、“民生”工程,是健康工程和温暖事业。政府要积极宣传这项利国利民的新型制度,印发宣传手册,广大农村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在体民情、察民意的过程中,宣传党的政策,宣传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新农合的最新资讯,要通过各种方法使人们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能够为农民防病治病提供基本保障,更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消除身体上的病痛之后,才敢于将手中的钱用于消费,启动和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牛军伟,张昌强.新农合制度建构中政府行为模式的社会评价研究[J].才智,2010(20).

2.张研,陈迎春.浅谈新农合制度下乡镇卫生院道德风险行为的监管[J].医学与社会,2010(8).

3.葛恒云.“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作者单位:太原市委党校教研室)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下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下一篇: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