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9-21 07:27:25

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结合对新课标的内容学习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的主要思路,希望对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标 教学方法 创新 改革

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学前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数学基础知识抓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推理、思考,得出结论,在学生不断的推理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方法训练,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形成创新技能,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占据初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导致初中数学课堂越来越枯燥,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明显受到影响。[1]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组织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验证、推理、交流、逻辑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需求,新课改的推进为教学改进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是当前的重要任务。[2]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中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一个协调性指导。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主要采取灌输式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培养人才和普及知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通过学习新课标知识,数学教师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尊重学生之间在智力发育、成长历程、知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客观看待这种差异的存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流程、分层作业练习题、分层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等入手,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同时期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组织学生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3]

二、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双管齐下

教材是学生学号数学知识和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体现,新课改的实施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数学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比较新颖,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很多的习题更加贴近生活需要,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从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既要继承旧教材的精髓,又要发觉新教材的亮点,这种内容与形式的调整,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强大的开发能力,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根据教改的要求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使用教材中要灵活多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删减,搜集、归纳和总结有关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挖掘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总之,数学教师的任务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更多知识,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要灵活教学,让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生机,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很难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为此,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根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的注意力来回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可以以多媒体的声容并茂、小组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了解数学科目的发展历程和著名数学学者的相关实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科目的强大魅力和作用,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4]

四、使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部分,要积极落实“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简单侧重考试这一途径。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既要综合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或者互评,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综合各方面的考核信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其中重点强调师生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反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契机,尤其是教学方法指导方面最为突出,然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要想真正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单凭一线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作为数学教师,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深刻研究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初中数学教学做出努力。[5]

参考文献:

[1] 吴骏,汪晓勤.发生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以数学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2)

[2] 陈惠芬.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3] 蒲淑萍,汪晓勤. 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8)

[4] 黄翔,童莉,沈林.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丰富与发展――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看数学课程理念的新变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08)

[5] 张奠宙,黄荣金. 关于“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学的再认识――兼谈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J]. 湖南教育. 2006(15)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研究 下一篇:央行很忙,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