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性别差异

时间:2022-04-19 05:09:33

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性别差异

摘 要: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也为人们所认识。但其中有些得到了重视,有些却一直受到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性别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生物学上的生理差异与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角色差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性别差异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只有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重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性别差异,对于男女生实施有差别的教学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性别差异 男女分班 教学质量

2012年9月底,北大教授吴必虎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微博原文如下:“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2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7周岁入学违反教育规律。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什么都是大一统,就是扼杀中国人的创造力。现在大学招生女生普遍高分于男生,需反思。”吴教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识到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进而想到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教学,从而指出现今施行的统一年龄入学政策的失误,提出男女生错龄入学的解决办法。在我看来,现行的教育确实存在有忽略儿童两性差异、儿童个性特征的现状,并且因此造成的后果也愈发的明显。在教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那么,两性之间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1]

一、男女生理差异分析

自然人个体从母体怀孕时的某一时期起,便因其生理结构与外形特征的不同而被区分为男性或女性。两性生理差异表现十分明显,身高体重皆有明显的区分。从整体上来看,耐力、力量、速度等源于身体机能的各项活动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心理基于生理,生理构成的不同影响到心理素质。

1. 大脑的差异。

男女两性大脑两半球发展速度有着不同。研究发现,女性左脑半球专门化比男性更早,而男性右脑半球专门化比女性更早[1]。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有不同,在利用上的区别则更加明显。男孩多用右半脑,女孩多用左半脑。左半球擅长逻辑、分析性的思维,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由部分到整体;右半球感知和记忆视觉、触觉和听觉形象,对于整体胜信息和情感信息处理更为有效。

2. 认知的差异。

裴秀芳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认知方面,4 岁女性幼儿在计算能力, 记忆能力, 词语理解及推理能力四项有优于男性幼儿的趋势, 而到了6 岁,男性幼儿除了推理能力有不及女性幼儿的趋势外,观察力优于女性幼儿, 计算能力、记忆力、词语理解三项均有优于女性幼儿的趋势。他们还认为个性的不同影响了认知的发展,女性幼儿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弱点(如较低的好奇心和不稳定的情绪)导致了她们在认知方面不如男性幼儿的趋势。

3.记忆的差异。

记忆的方式是有个别差异的,记忆有诸如语词、形象动作的差别。运用感觉器官上也有不同,有些人倾向于“听”,有些倾向于“看”,还有些则喜欢同时“听读写”。在记忆方面,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趋向。

二、男女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分析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人虽然有天然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男女之分,但特定的性别意识和观念却是后天习得的。人的性别化是从人的出生即开始、伴随着人的生长、由社会中的人持续不断地参与进行的[2]。这种性别化也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2]

1.角色地位的差异。

在大多数社会中,男性被认为是有力量、能独立行动、能做出决定和权威的。似门常被委派担任体力较紧张、冒险的任务,而女性被委派担任体力较弱、较稳定的任务。男女之间不同的社会任务会造成两性角色自理上的差异。男性多用行动,而女性多用语言来表现自己。

2.性格的差异。

虽然天生的素质影响人的性格,但个人的性格更多的是由后天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其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性别文化的等级含义不断被发掘,被各种文化生产者生产,从而不断巩固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此相应,构造了诸如男性属于工作等公共领域, 而女性则囿于婚姻家庭生活等私领域等角色期待,以及男人自立、乐观、精干,女人善良、娴淑、温柔的阳刚、阴柔的两性人格特征。

3 男女同校分班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男女同校分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其理由如下。首先,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汲取的经验。目前,实施男女分班的措施以广泛存在于中学阶段的体育课上。基于男女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耐力、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差异,许多中学实施体育课分班措施。在已有的分班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有利也有弊。但总的来说,效果是良好的,得到了大部分教育学者与实践工作者的支持。由于新课程标准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男女分班体育教学能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而传统的男女同班则上课不可能照顾得那么细致,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弱化和简单化。其次,是基于现实境况的分析。“男孩危机”这个话题已深深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小学阶段,班干部除去体育委员外大都由女孩子担任。在高考中,女生的分数全面赶超男生,不仅限于女生传统的文科优势项目,就连理科类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状元涌现。从目前教育现实的情况来看,对于女生的教育效果要优越于男生。最后,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以及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付诸教育实践。但是在接下来教育的发展中,很多时候,教育的现实让人无奈。依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逐步的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有差别的教学是有可能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性别差异广泛存在,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重视。而由此引发的问题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此,我们应当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男女同校分班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具体的操作实践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可以尝试,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止前行。

参考文献

[1]贺文.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作用[J].上海师范大学报.2005,34(12).

[2]史静寰.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交通事故中汽车安全气囊与伤害的深度调查和研... 下一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