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哲学依据及辩证关系

时间:2022-09-21 07:26:06

浅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哲学依据及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因为发展方式的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相继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事关我们国家命运的大问题。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力度转变比较粗放的、不平衡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国家的现实途径。这三个发展都有其自己的哲学理论依据,而且这三个发展之间是即联系又区别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哲学依据;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因为发展方式的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相继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事关我们国家命运的大问题。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力度转变比较粗放的、不平衡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坚持这三个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丽,才能实现13亿多人的“中国梦”。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国家的现实途径。这三个发展都有其自己的哲学理论依据,研究这三个发展的哲学依据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间是即联系又区别的辩证关系。这三个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当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哲学依据

绿色发展的哲学依据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的、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国家推行绿色发展的哲学依据是: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我们国家选择绿色发展是由当前国际和国内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形式所决定的。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角度来说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绿色发展观是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国家必须要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最后,我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所以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这一价值观。

循环发展的哲学依据

简单的说循环发展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下要选择循环发展是解决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我们国家目前开展循环发展也是有哲学依据的。首先,循环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人的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是个充满复杂性和曲折性的过程。循环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个观点。其次,循环发展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循环发展模式不是只注重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探讨经济的问题,而是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它要求综合考虑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将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三)低碳发展的哲学依据

目前,对于我国来说低碳发展还是个新事物。所谓任何新事物都是不断走向成熟、不断系统化的过程,低碳发展也不例外。今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阶段,能源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同时,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一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在日益加大。因此,我们必须好不动摇的坚持低碳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低碳发展之路才能减少碳排放量,才能把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我们国家提出要推进低碳发展也是哲学依据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原理要求我们不管要做什么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提出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世界发展总趋势呈现区域协调可持续的情况而制定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地反作用,我们要扬弃“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的思想,要不断的解放思想、与时具进。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低碳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最后,我们要把尊重发展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认识到事物运动的普遍性,低碳发展变化,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建立与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联系

一是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这三个发展都以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二是有相同的技术手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都是以相同的生态技术为基础。三是都追求相同的目的。这三个发展都追求保护和改善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追求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

(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区别

一是三个发展的研究角度不同。绿色发展主要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注重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循环发展主要研究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应用,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中资源被重复利用、充分利用。低碳发展主要研究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二是三个发展的实施控制的环节不同。绿色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实施控制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循环发展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还关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绿色发展关注经济活动的输出端,即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是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是三个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同。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循环发展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把社会的各种物质循环利用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低碳发展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上一篇:浅议路桥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研究 下一篇:论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