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方言与熟语

时间:2022-09-21 06:48:02

析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方言与熟语

[摘 要]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取得了巨大成功,影片充满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段用以凸显主题和震撼观众,其中“成功运用朴实无华的方言熟语”是较为重要而突出的一个,也是该片在语言运用上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是通过方言与普通话交错运用,且以后者衬托前者而得以体现的,从而强化了方言熟语对彰显主题和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所起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并进而对影片的成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方言;熟语

由内地知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于7月12日在河北唐山举行了全球首映式,该片系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描述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在痛苦地选择救双胞胎姐弟方登和方达时选择了救弟弟,但姐姐最终却奇迹般生还,并于其后被一军人家庭收养。32年后,在前往汶川做地震志愿者时,姐弟意外重逢,家人遂得以团聚。影片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对唐山大地震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惨痛灾难的回忆,充满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综观全片,凸显该主题和深深撞击观众灵魂深处沉寂已久的情感的手段主要表现为:(1)艺术地设计画面效果;(2)构架感人而跌宕的故事情节;(3)着力渲染主人公强烈对比的生活;(4)演员娴熟的表演技艺;(5)成功运用朴实无华的方言熟语。本文拟从语言特别是方言熟语的角度,着重论述其对影片取得成功的积极影响。

电影《唐山大地震》在语言运用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即交错使用方言和普通话,且把普通话作为方言的陪衬,这一点与系列电视剧《乡村爱情》单纯运用东北方言有着明显不同。这种针对影片32年的时间跨度所做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方言熟语对彰显主题和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所起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上,其次是用词,本文仅就后者作以分析。片中人物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是冀鲁方言,其次是四川方言。片中所使用的十三个方言词语分类统计如下:

第一,单音节词。包括以下五类:(1)代词:啥、咋、咱;(2)语气词:呗;(3)形容词:中、犟、(脾气)拧;(4)动词:投(毛巾);(5)数量词:俩儿。

第二,双音节词,包括以下两类计四个:名词“冰棍儿”“拉屎”“姥姥”和形容词“得了”。

结合人物对白分析、梳理方言词的内涵及作用

对方言词语的释义主要参考《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汉方》),同时辅以《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现方》),对俗语、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的释义分别参考《汉语俗语词典》(以下简称《俗典》)、《汉语成语大全》(以下简称《大全》)、《汉语惯用语辞典》《歇后语词典》。

(一)首先分析单音节词

1.啥

《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汉方》)(第四卷)义项为:〈代〉什么。冀鲁方言。例如,(元妮):“那有啥不敢的?可惜怀不上了!”“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2.咋

《汉方》(第三卷)收有义项为:怎;怎么;怎样。冀鲁官话。例如,(元妮):“喂,方达,咋这么长时间没来电话了?”

3.咱

《汉方》(第三卷)收有义项为:我;自己。冀鲁官话。例如,(方达大姑):“咱一大家子人呢,不会让你们两个受一点委屈。”

4.呗

《汉方》(第二卷):啊;吗;嘛。冀鲁官话。例如,(元妮):“妈说话算话,中呗?”(女军人):“也不着急,有空就多过来看看呗。”

5.中

《汉方》(第一卷)收有义项为:行,可以,好。冀鲁官话。例如,(元妮):“我下半辈子给你们当牛作马,中吗?”

6.犟

《汉方》(第五卷)收有义项为:不乖。例如,(方达祖母):“你这孩子真犟啊!”

7.投

《汉方》(第二卷)收有义项为:把洗完了的衣服放在清水中再刷洗。冀鲁官话。例如,(元妮):“达,吃早饭了,毛巾我给你投。”8.俩儿

《汉方》(第三卷)收有义项为:两个。冀鲁方言。例如,(唐山地震救援人员):“我看见方登了,一块板儿压着俩儿呢。”

(二)其次分析双音节词

1.冰棍儿

《现方》(第二卷):“一种冷食,把水、果汁、糖等混合搅拌冷冻而成,用一根小棍做穸。”例如,(方登):“爸,我想吃冰棍儿。”“奶奶,我要两个奶油冰棍儿。”

2.拉屎

《汉方》(第三卷):解大便。冀鲁官话。例如,(元妮):“双胞胎怪呢,一个拉屎另一个也想拉。”

3.得了

《汉方》(第四卷)收有义项为:好了;够了;可以了。冀鲁官话。例如,(军人老王妻子):“得了吧你,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4.姥姥

《汉方》(第三卷)收有义项为:外祖母。冀鲁官话。例如,(军人老王):“点点,给姥姥敬杯酒。”

上述方言词语的运用,所起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真实再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后的社会现实,极易勾起观众内心那段惨痛的回忆,引起观众共鸣。如一听到方登说“冰棍儿”,观众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这与时下许多描写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一味采用普通话的做法很不相同,后者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从而降低了观众的认同感;二是使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更加鲜活立体可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影片之所以催人泪下,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三是片中方言和普通话交互运用,并以普通话为底色,作方言的陪衬。与之相适应,就必然会出现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的共现,从而进一步强化方言特色,突出影片的语言艺术。

谈熟语的运用

熟语是指汉语中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体运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其特点是:结构固定、言简意赅、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俗语、成语、惯用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使用的熟语包括俗语、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分析如下:

(一)俗语

1.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汉语俗语词典》(以下简称《俗典》):“比喻彼此非常熟悉,无话不说或说话办事不必客气。”例如,(方达大姑):“行了,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出了这么大的事,死了这么多的人,都要想开,团结起来向前看。”

2.手心手背都是肉

《俗典》:“比喻都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例如,(汶川地震唐山救援队人员):“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

3.得了便宜卖了乖

《俗典》:“比喻既得到了实惠,又卖弄了聪明,一举两得。”例如,(元妮):“你呀,得便宜卖乖,厂子再不好,也比干个体强。”

以上俗语的运用,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片中人物用语的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十分符合人物身份,又充分表现出对话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揭示出他们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二)成语

1.扫地出门

《汉语成语大全》(以下简称《大全》):“原指清扫杂物,把一切东西处理无余。后指对某项工作承担全部责任。也引申为没收其家产,赶出家门。”

2.倒打一耙

《大全》:“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用耙作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战术打败对方。现用以比喻做了坏事或犯了错误后,不仅不承认,反而指责、诬赖或揭发提意见的人。”

3.贼喊捉贼

《大全》:“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做了坏事,故意混淆视听,转移目标,使自己得以逃脱。”

(三)惯用语和歇后语

片中的惯用语和歇后语各一个,即“不着调”和“揣着明白说糊涂”,在此一并分析。

1.不着调

《汉语惯用语辞典》:“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

2.揣着明白说糊涂

《歇后语词典》(双查版):“揣着明白说糊涂――装傻。”

尽管用量很少(成语三个,惯用语和歇后语各一个),但对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以及主题的揭示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看下面两段对话:

对话一:

老王:她睡了。

老王妻子:不着调。

这是收养方登的军人老王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六个字,却蕴涵着深意。一方面二人的语气形成了强烈对比:老王轻声慢语,既是为了不惊扰王登,又确切地表现出对妻子的关心与疼爱;妻子却饱含怒意,强压怒火,既表现了对养女王登另类的爱,又以独特的视角透露了对丈夫的不满与深爱。

对话二:

老王:我这是在家呀,我连孩子的房间都不能进吗?

老王妻子:你少在这揣着明白说糊涂的。

老王:你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了。我告诉你,为了这种事,你找了不止一次茬了,我一直忍着!

老王妻子:你少倒打一耙,贼喊捉贼。

老王:你怎么这么无聊啊!

先是妻子用歇后语“揣着明白说糊涂的(装傻)”对丈夫的举止加以嘲讽和讥刺,从而使火药味越来越浓;接着是丈夫以成语“不可理喻”回敬,更以“找……茬”“忍着”对这种情绪加以强化;妻子当然不甘示弱,于是用连用了“倒打一耙”和“贼喊捉贼”进行顽强有力地反抗回击,致使丈夫老王偃旗息鼓,无奈地败下阵来,而只能发出挣扎式的呐喊:“无聊啊!”

以上方言词语和熟语的综合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发挥了它们对影片取得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当然,方言熟语的大量运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会造成非方言区的观众理解上的障碍,弱化影片在国际上的推广,给部分观众的听觉带来某些不适等,但与影片的整体语言艺术设计和运用相比,这些看似消极的影响恰恰又会成为影片的看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许宝田,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茂.汉语惯用语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4] 孙洪德.汉语俗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5] 梅萌.汉语成语大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 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陶宇,孙玉芬.歇后语词典(双查版)[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傅义春(1970― ),男,江苏睢宁人,北京语言大学2010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训诂与历史词汇。

上一篇:体育电影《永不退缩》中的意蕴解读 下一篇:论电影《香港制造》中的死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