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网络+品牌加快公共文化“双转变”

时间:2022-09-21 06:25:26

沙坪坝区:网络+品牌加快公共文化“双转变”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但目前,我国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领域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软件都不到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总覆盖率约为10%,90%的人还在“圈子”之外。对此,重庆市沙坪坝区加大投入,倾力构建了三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文化供给服务体系。通过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和创建社区文化亮点,建设和完善区、街(镇)、社区(农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二是文化创造服务体系。从资金和渠道上支持区内创作的文艺作品参与文艺赛事。三是文化参与服务体系。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三级服务网络加三大品牌活动,沙坪坝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覆盖到了全区老百姓。2010年6月25~26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期间,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调研了重庆图书馆、沙坪坝文化馆等后,对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名副其实的文化活动先进区、示范区。近年来,以“广场故事会”、“星期日讲座”等为代表的区级群众文化活动在沙坪坝区开展得有声有色,渐成区域文化品牌,区文化单位获得国家级文化奖项数量占据了重庆市的半壁河山。

自2007年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重庆市沙坪坝区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注重人才引进,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好又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已逐步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由“流动文化”到“常驻文化”的“双转变”。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文化设施完善、文化队伍健全、文化活动丰富、文艺创作繁荣、文化工程坚实的良好态势。

三级服务网络:公共文化覆盖到基层

2007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进度、经费保障及推进措施,同时配套出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管理办法》等,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沙坪坝区农村文化示范户”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一并纳入,作为一个完整考评系统在全区推行。为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序管理,沙坪坝区还实行了“三纳入”制度,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发改委、财政、规划、文化等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

经过3年的努力,沙坪坝区基本建成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建设,即24个街镇已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05个社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86个农家书屋、119个社区书屋。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延伸到了基层,该区专门筹集了6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资源的采集、加工、数据库建设及机房改造等工作,目前,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街镇级服务点15个,村级服务点6个。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同时,沙坪坝区还注重改善硬件设施。几年来,沙坪坝区通过引进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多方筹资改造原有设施等方式,实现城乡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形成了包括重庆图书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沙坪坝电影院及沙坪剧院等在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目前,沙坪坝区有各级各类文化设施256个,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文化系统员工180人,街镇文化干部140人,社区(村)文化员、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管理员、文化志愿者等登记在册人员1200余人,各类民间文艺队伍200支8232人。

同时,从2002年开始,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坚持从工作经费中拨出补贴,设立农村电影放映专款,支持、资助放映队为农村地区定期免费放映群众喜欢的电影。2006年又开展了电影进社区――为居民和农民工放映电影的“银河计划”。2008年,仅电影惠民工程就投入55万元,目前完成电影放映917场次,观众20余万人次。近五年来,该区创作的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60多个。

三大品牌活动:充分整合优质文化资源

打造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能够不断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沙坪坝区坚持把“让群众能够充分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每年举办区一级文化活动60多场(次)、街道乡镇群众性文体活动600多场(次)。其中,沙坪坝区文化馆负责举办的迄今已有50年历史的“广场故事会”,目前已举办3000多场,观众人数达600万人次,成为“巴渝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三峡广场音乐会”也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沙坪坝区图书馆自1986年以来坚持举办“星期日讲座”,是全国公共图书馆最早举办的公益性讲座之一,20多年来共举办免费讲座424场,接待听众15万人次,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这三大活动已成为重庆市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另外,如“社区文化艺术节”、“文学沙龙”等文化品牌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品质,对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了全区每年600多场(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文化馆的重要职能是辅导群众文艺,提高群众文化欣赏水平,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沙坪坝区文化馆几十年来一直在坚持推动“大众文化”与“品牌文化”的结合,提升群众文化的质量。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沙坪坝区文化馆注重把根扎在基层,在实施过程中,既注重“送文化”,也重视“种文化”,一方面,组织文艺小分队每年送文化进社区、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到单位(主要是军营和学校)30多场(次),安排业务人员与街镇对口联系,帮助解决基层文化方面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和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每年组织8至12期基层文化干部、基层文化辅导员和基层文化骨干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每年派出业务人员下基层辅导达1000多个工作日,辅导业余文艺团队200多支,辅导群众15000余人。为了提高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沙坪坝区文化馆还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依托区文联、区文化馆的主体力量,发挥区属七大文艺协会的纽带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区各社会单位和农村、社区的业余文艺作者,深入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不少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

同时,沙坪坝区还注重整合辖区内的优质文化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如与红岩联线合作,共同打造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魂陈列馆等系列红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8000多万元,修缮了山洞地区抗战文化遗址群,建成多个抗战博物馆,保护性修复一批抗战名人故居和文化名人雕塑群;依托入驻大学城的15所高校,相继建成15个大型人文主题公园;投入1亿多元,保护修缮了磁器口古镇核心区巴渝老民居。

按照2009年沙坪坝区文化发展定位及提升战略研究会提出的构想,下一步,沙坪坝区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把沙坪坝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文化强区,建设成为历史之城、红色之城、书香之城、创业之城和宜居之城。

上一篇:江西试点排污费改税 下一篇: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的泰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