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案件调查

时间:2022-04-03 09:58:31

沙坪坝区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案件调查

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的文化区,辖区内聚集了在全国享有盛名的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19所高等院校。本是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汹涌冲击下,竟成了被职务犯罪侵蚀的重点区域。2006年至2011年,我院共立案查办高校人员职务犯罪28件28人,分别占同期职务犯罪侦查案件立案总数的17.3%和14.1%。

一、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我区高校中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对外业务往来较多,且掌握学校某一方面资金的“实权”部门和环节。这些部门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部门负责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业务单位的选定和款项支付。由于权力集中且监督缺位,以致这些部门及其负责的工作环节成为了职务犯罪高发的“重灾区”,突出表现为基建项目、后勤工程、教材和物资采购环节的贿赂犯罪。

1.发案数量大幅上升,罪名集中,窝、串案突出。我院2000年至2005年6年间,共立案查办发生在高校的职务犯罪案件8件8人。而2006年至2011年,我院立案查办的同类案件高达28件28人。

2.犯罪主体身份多样化,学历普遍较高。在立案查办的28名贪污受贿犯罪嫌疑人中,既有校级领导,正、副处级部门负责人,也有科级管理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且发案数量随着职级升高总体呈上升状态。涉案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7人。

3.发案部位相对集中。我院近6年查办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学校基建部门、教务部门和后勤系统,教学院系人员作案仅1件,但也是发生在基建工程中。从犯罪嫌疑人所参与到的发案环节来看,基建项目中相关案件涉及16人,后勤工程中有8人涉案,其余在教材采购和医疗设备采购方面各有2人涉案。

二、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

1.价值观扭曲、法制意识淡薄是诱发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市场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加上社会转型期多元思想观念的出现,带来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使部分高校干部在价值取向上产生矛盾、困惑。此外,由于高校内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部分人心理失衡,由此萌发了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基建、后勤保障等职能部门被赋予更多自的背景下,少数管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他们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的筹码,在业务活动中大肆收取甚至索要各种“好处费”、“感谢费”,为个人谋取私利,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市场经济不规则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诱发高校职务犯罪的客观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经费来源已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基建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可调配的资源明显增加,参与市场经济也越来越频繁。目前,高校业已成为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书刊发行社、电教设备商等商家激烈争夺的“优质客户”。一些不法商家为拿到项目而不择手段,他们以金钱开道,拉拢、腐蚀院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重点岗位的人员,使得少数意志薄弱的高校干部成为物欲的俘虏。

3.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职务犯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学生扩招和多渠道兴资办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高校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传统高等院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各种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监管制度大都流于形式,为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职务犯罪行为留下了实施空间。

4.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是高校职务犯罪高发的关键性外在因素。自上而下实施监督的力度不够,自下而上实施监督的渠道不畅通,导致对基建、后勤、招生、财务、物资采购等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途径和制约手段。纪检监察部门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状况,监督职能和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此外,个别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较少,专业素质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构筑思想防线。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廉洁自律的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和预防警示教育,强化干部和职工队伍,特别是基建、后勤、招生等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依法用权的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要把廉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纳入学校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将廉洁理念融入广大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管理机制。高等院校应当针对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科学管理的水平。要健全完善干部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重要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轮岗制,定期对职务犯罪风险较高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考察。抓好风险部门、重点岗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用科学、严密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严格工作程序,的机会。

3.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防范体系。重视发挥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审计、财务、干部人事和纪检监察职能部门的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法,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合力,构建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基建、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全过程参与立项、招标、变更、资金结算等环节,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同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对重大项目的决策、招标、经费使用等要及时利用校园网等载体进行公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在财务领域,应强化重大财务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特别要注重领导干部届中审计;健全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增强各岗位之间的监督约束力,保证学校各项资金运行的安全。

4.惩防结合,探索检校联合预防的新模式。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一方面大力查办高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另一方面要结合查办案件,深入分析、把握高校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帮助高校建章立制。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相关部门的联系,适时介入,将预防理念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防范体系,从源头上遏制高等院校职务犯罪高发趋势,维护正常的科研教学秩序。

上一篇: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策略 下一篇:银行资本与经济资本目前的国内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