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6例手术治疗观察

时间:2022-09-21 06:03:07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6例手术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小切口 传统开腹 胆囊切除术 疗效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因胆囊管别结石阻塞导致的胆囊内胆汁出现淤积,出现的细菌感染的一种炎性反应,它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易复发等特点,常规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常规疗法为手术治疗。近年来的我院的手术方法为小切口下胆囊切除术(MC)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近年来胆道手术的不断发展,小切口下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道类疾病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肯定。本次研究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两种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的72例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3.4岁。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5.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其中首选检查为B超,还可通过CT来进行确诊,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向右肩放射痛,进油腻食物加重,B超胆囊内或胆管内可见高密度影。如出现上述症状可确诊为胆结石;急性胆囊炎在具有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异性的Murphy阳性。上述症状均出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排除患者可能患有胆管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其他疾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做常规的术前准备。术前麻醉均做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呈仰卧位。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1]:术前B超确定胆囊底部与颈部的皮肤投影点,切口为右上腹腹直肌切口,切口长度为4~6cm,常规方法入腹,切口上下处置拉钩牵开肝和十二指肠,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腹膜,钝性分离胆囊管周围组织,若胆囊张力较大则用针筒抽去部分胆汁减压处理,暴露胆囊和胆总管,纱布隔离脏器,直视下暴露胆总管和胆囊动脉,胆囊动脉结扎切断,钝性分离胆囊床,距胆总管约0.5cm处结扎并切断胆囊管,取出胆囊,同时应行胆总管探查术,取出胆总管结石,缝合胆囊床和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位于腹直肌部位做12cm左右的切口,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结扎胆囊管,将胆囊切除并做好止血,最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关腹。术后预防感染均使用抗生素3天,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后对切口进行严密监测,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1.4术后疗效观察

记录手术中的相关指标,观察术后的恢复情况,具体为: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预防感染均使用抗菌药物,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严密监测,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尽早发现及早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上一篇:尿道扩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33例 下一篇: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92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