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01 02:42:20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符合判定标准,再通率为71%。对发病后6h内和6-12h内溶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时间段内再通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今,使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基层医院最常用也最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拯救濒危患者的心肌,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对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在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岁。合并高血压有18例,合并糖尿病(2型)有3例。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前壁梗死共7例,前间壁梗死患者共12例,前壁梗死共18例,下壁与后壁梗死患者只有1例。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处理

将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入急救室或CCU病房,要求医护人员给予严密监护。首先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一周时间,吸氧量为2-3L/min,严格监控患者心电图、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数据;其次,使用吗啡等止痛药对患者进行迅速止痛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护理,要求患者摄入清淡食物以保证大便通畅[1]。患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如遇上必要情况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1.2.2溶栓治疗

医护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溶栓治疗过程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最初6h内(最晚在12h)内对患者给予100-150万U尿激酶+100mL生理盐水,要求在30min内滴完。在患者滴注万溶栓12h后,每隔12h向患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共注射5-7天。同时给予患者0.3g阿司匹林,3天之后将用量改为75-150mg,长期服用。

1.2.3常规治疗

对患者使用保护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药物,以此来消除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这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调酯药物等。

1.3检测指标和判定标准

检测指标:①持续监控观察患者心律是否出现失常情况,并适当进行全导联心电图检查;②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胸疼的病症;③检测患者出血和凝血时间,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症状;④监测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状况。

判定标准:①心电图抬高ST段显示在初始状态溶栓到2h内回降度大于50;②患者胸痛在2h内得到消失或显著缓解;③患者在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异常现象;④心肌酶峰值前移,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14h内到达峰值。除去②③两项组合外,以上这4项具有2项或2项以上就可以判定为再通。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3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符合判定标准,再通率为71%,发病后4h内溶栓共13例,再通患者12例,再通率为92.3%;发病后4-6h内溶栓14例,再通患者12例,再通率为85.7%;发病后6-12h内溶栓11例,再通患者2例,再通率为18.2%。对发病后6h内和6-12h内溶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时间段内再通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逐渐有年轻化、贫民化发展趋势。斑块破裂使得局部形成血栓进而造成血管急性闭塞,这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由于血管在闭塞后有一个从心外膜向心内膜发展的心肌坏死过程,因此心肌坏死主要在发病后的4-6h内完成,因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紧急打开闭塞血管使其恢复血流[2]。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普及最主要方法就是采用溶栓治疗为主的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的目的就是打通血栓闭塞的冠脉,尽早进行再灌注以此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还没有受到损伤的心肌,有效维持心功能。冠脉阻塞时间越长,坏死心肌周围受到不可逆损伤的心肌就越广泛,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发病时间越长,患者治疗后再通率就越低。因此,合理选择溶栓时间直接影响着再通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早期冠状动脉再通,可以有效拯救濒死心肌,并大大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这样不仅能够改变急性期预后,还能够是长期预后发生改变。

现有研究显示,患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不适合采用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该类患者无法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只能够对其采取稳定斑块、抗凝、抗缺血等方式治疗。在本次研究中,38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为71%,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考虑存在这类原因。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调脂药等药物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再梗死等方面具有重要积极影响。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缓心率、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并降低血压,有效减少患者心肌能耗,预防心室纤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发挥着抑制体液和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不良反应的作用,其能够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此外,该药还具有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一直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积聚,有效缓解游离胆固醇作用并影响斑块成分,此外还能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等问题[3]。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增强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增进形成扩血管物质并降低缩血管物质的活性,有效稳定内皮功能并增加血流,基恩人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因此,在临床上进场使用以上这些药物来保护具有心脏性猝死或是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是休克等症状的发生,一旦发现需要及时积极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再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拯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治疗方法简单方便,且具有副作用低的显著优势。因此在基层医院或无导管室医院内,溶栓治疗方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于雪松,陈,王晓奂.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2(07)

[2]史冬梅,陈牧,蒋宏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1(08)

[3]杨小玲.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J].医学文选.2011(04)

上一篇:分水岭脑梗塞139例分析 下一篇:尿道扩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