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时间:2022-09-21 05:58:46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素养;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2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育的任何变革都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变革的中坚力量,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往往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

一、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水准,并且懂得不断反思,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虽然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年龄较小,但他们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是一些爱思考、爱探索的幼儿经常会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思维活动、能够和幼儿进行更好地互动,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专业水准及教学实践能力。

第一,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著作提升教学水平,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观看优秀教学视频。教学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人,又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学会创新思考,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懂得思考的教师会创造性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他们不仅使“课”常上常新,而且还能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幼儿是新的(幼儿的表情、求知欲望、能力、兴趣、作品等),教学内容是新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每天的收获也是新的。

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埋怨;如果幼儿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幼儿生活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他便懂得尊重他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26年提出了学前儿童教育的观点,他组建了第一所面向学前儿童的学校,即“幼儿园”。福禄贝尔强调儿童应该通过活动或游戏自然成长。当儿童以正规的方式加入到其他孩子和成人中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学习与他人互相协作并分享想法和成果。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人格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学前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并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如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表现需要、交往需要等等。

心理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了安全感,幼儿才会产生爱的需要,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积极地展现自我。教师要通过幼儿的外显行为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安全状态。处于心理不安状态中的幼儿需要的是教师的帮助,教师不应该用恐吓性语言进行批评和惩罚。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解放幼儿的大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敲碎有色的眼镜,让他们去看;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自主活动能为幼儿的情绪宣泄及紧张心理的缓冲提供机会。如果自主活动的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幼儿很可能就会出现情绪压抑,有的幼儿甚至会出现攻击、破坏行为以及乱发脾气等不良行为倾向。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育实践中学会反思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要学习和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外,还应该对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对各项幼儿教学工作的驾驭能力。在进行教育活动前,教师可以反思:实施这种教育活动,有哪些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是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和进程。教育活动后的反思能够使实践经验得到升华。

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初步成果可以采取反思日记或周记来记录。在一天或一周教育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体会,记录自己活动设计过程中的得失,阐明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并与其他教师分享。及时做好“再教设想”记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教育是一方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包含情感的空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

上一篇:“趣”意盎然 其“乐”融融 下一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建设班级阅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