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身上写下人性的诗行

时间:2022-09-21 05:26:46

在孩子身上写下人性的诗行

爱情教育是青春期学生的必修课

勿让思品课效果打折扣

熊彼得说:“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15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书育人的寻常岗位上,努力在孩子身上写下人性的诗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性,进而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是富有意义的。自2011年接手新班以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好一名教师的快乐。在孩子们迈进小学第三个学年的时候,我回望来时的路,再次感悟教育的本原,细细思量启发人性的教育应如何展开,并走向高处。

教育当择高而立

教育当择高而立,走在发展的前面,开掘无限的可能性。南怀瑾先生说道:“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指向人性。教育,应当启发人性,引导人性向正的方向走。”李泽厚先生曾有“通过教育,重新培养健康的人性”的主张。这些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我坚信,拥有健康的人性乃是“人之为人的标识”。于是,在童年的初期,施之以启发人性的教育,成了我的教育实践方向。

儿童,是褒有赤子之心的精灵,较之复杂的成人世界,他们的人性原野纯然而爽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提醒自己应当在这片纯净的原野小心行走。启发人性的教育首先应当是温暖的、唤醒的、祛蔽的。为此,我在班级博客的开篇,向家长和孩子们发出了构筑理想教育境界的诚挚邀请—

谢谢你们选择了这所学校,和我一起走进一年级五班的教室。从现在开始,我将和你们一起欢笑,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有一本书叫做《窗边的小豆豆》,故事里有一所吸引了全世界家长和小朋友目光的学校—巴学园。我向往那样的学校,希望用我的智慧和爱心为孩子们缔造一个温馨的家园。班级博客名为“我们的巴学园”,它代表了我的教育愿望。希望家长们和我一起来营造!

构筑合乎人性的教育环境

启发人性的教育从何入手?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我找到一条优化环境的方法路径,并立足班级,努力在课程实施方面加以探索,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获得人性的熏染。

优化合乎人性的心理环境。合乎人性的环境不仅是外在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指向无限可能的精神世界。启发人性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但通过优化合乎人性的心理环境,启发孩子的光明本性,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和幸福感,实现生命成长的身、心、灵合一,这样的人性教育才是最具感召力的。刚一接手新班,我就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因为亲和的人际交往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熏染与召唤。健康的人性散发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情感的激荡使彼此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使人性中的善意和温润更为醇美。因此,这也为构建更为合乎人性的班级文化环境奠定了基础。

营造合乎人性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启发儿童的人性教育,在特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引导和帮助儿童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走进自然,来润养儿童的心田。我和孩子们开展共读活动,共享人类优秀文化,并把这份对书香的亲近,通过博客向家庭教育延伸,呼吁家长们和孩子共度阅读时光。很多家长响应号召,不仅给孩子添置图书,有的还安排了书房,营造适宜阅读的家庭氛围。

健康的人性还需要在大自然中养育好奇心。在学龄初期,教师是帮助儿童打开现象世界的人。为此,我努力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在周围世界上思维课”,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舒展灵性,在内心深处积淀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情愫。我喜欢孩子们看起来很平常的发现,因为这些平常对于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来说都弥足珍贵。

启发人性的教育:培植正常的情感和理性

所谓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启发人性的教育实践,就应当围绕着帮助儿童成为“人”这个核心,培植正常的情感和理性,遵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合乎人性的价值观。童年之于人的一生,犹如树木,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我们在一年级孩子的心灵中,又该留下怎样的印迹?在人性的养育上,还要寻求价值的介入。为此,我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加以渗透。之所以注重渗透价值观念,是因为价值往往是经由主体的判断而认定的,它不是外部强加的,也正因如此,它更容易成为人性当中较为稳定的内容。所以,启发人性的教育,应把握良好契机,适时引导儿童进行价值的澄清,帮助其建立合乎人际和社会伦理的向善求美的情感倾向。

在审美体验中滋养健康的人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美,就是人性,是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随着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意识到,启发人性的教育要走向高远,应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真挚和高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是启发人性的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2013年3月,学生依依养起了小兔。如何引导孩子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美的体验呢?依依在爸爸的支持下,把小兔带到学校供小朋友们轮流饲养,我肯定了她的做法。随后,文文、奇奇、佳佳也加入了。轮流饲养小兔,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建立起分享的意识。小兔的到来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带小兔去学校的珠媚园散步,抱着小兔对它说悄悄话,观察小兔慵懒的模样,看小兔拱起前腿鞠躬、挠痒……引导儿童从课本走向生活,从印象走向现实,在日复一日的饲养中学会观察、学会承担、学会分享,从而学会真诚地关怀、怜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东西,这不正顺应着人性之美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上一篇:家校协同 文化共生 下一篇:邵逸夫—一座教育慈善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