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健康品性发展

时间:2022-09-24 12:21:29

促进学生健康品性发展

品格教育的定义及其目的、内容和实践方式是什么,至今都没有形成一种统一意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品格教育的实践推进,各校推行的品格教育既各有侧重,又无所不容。本文就我校品格教育实践做一些初步探讨和总结。

一、品格教育融合于德育实践活动

对于品格教育的定义,研究者至今都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发现学生最看重的五个品质依次为诚信、尊重、宽容、责任、自律。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目标,确立了爱的教育、诚信教育、纪律教育、关心教育、宽容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教育等教育主题,并分为四个步骤实施:做一个自律的学生,即从他律到自律;做一个热爱集体的学生,即从个体人到集体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即从集体人到单位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从单位人到社会人。

以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23个,覆盖全校80%以上学生,如桃坞文学社、桃坞心语社、桃坞DIY社、桃坞画信社、桃坞科技社、桃坞集邮社、桃坞篮球社、桃坞动漫社、桃坞足球社、桃坞话剧社,等等。学校还创办《梦屿》《科技之光》和《心语小筑》等刊物,在提升学生品味、开拓视野、熏陶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以主题班会引领方向,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针对各班实际,同学们共同讨论确立了不同的教育主题,譬如“做一个守信的学生”“做一个诚实的学生”“做一个懂得关心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针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和交流,从而树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以及阶段性观察,综合评价各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实践证明,班会的目标明确和针对性强,学生往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暗藏其中。

建立文明礼仪指导中心,推广品格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以空乘班为先导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由空乘班学生组成的“文明礼仪岗”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视。在学校的各项活动、集会中,我们均以空乘礼仪规范要求全体学生,站姿、坐姿、走姿,样样有标准。此外,学校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对学生开展形体礼仪培养。

2011年11月18日,“苏州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正式挂牌我校,这是市教育局对我校立足空乘特色、辐射全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成果的肯定。

“青苹果之家”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不仅需要形式多样活动推力,更需要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入手,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内在因素。

作为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试点的“青苹果之家”,下设“文墨雅韵”“虚静养智”“春华秋实”“青春飞扬”等六个主题区,将国学、书法、雕塑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合,通过人机互动演示、游戏、学习交流、咨询等方式,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的同时,寻求压力释放、心灵寄托的空间,同时获取情绪调节、青春期性知识等心理健康常识。

二、品格教育立足于学生发展

品格教育实践中,学校通过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袋,记录、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帮助学生在自我动态发展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促进学生从个体的被动发展走向自主的发展。个体的品格发展需要一个行动指南,即一个契合学生实际的品格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体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就同一个体而言,不同阶段的目标也是由低至高,一个目标的实现常常是另一个目标的开始,如此的循环往复也是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学生的品格发展往往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记录和描述某一行为和事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它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也可以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清晰。记录可以是阶段性的,这样可以看出学生这一阶段的概况;记录也可以是主题性的,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我的不足;记录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即在动态发展中看待自我,以把握自我发展的总体趋势。

促进学生从个体的发展走向集体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发展不是独立于班级集体的,而是与学校的班级集体共同发展的,因此,个体的品格发展也要遵循班级集体规范,并有益于班级集体的发展,从而为班级集体所肯定和认可。

品格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而组成的集体。它首先培养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主体性。品格教育的主体活动都是依托集体活动来进行的,每一种自主行为都受到集体的影响和规范,都是集体活动的组成部分。譬如,要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虽然目标指向个体,但是活动的开展却离不开集体,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分享、交流、讨论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接近或达成目标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活动是集体活动的某种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品格教育的起点是个体,归宿也是个体,而过程则是集体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以形成班集体的良好氛围,继而推动学生的品格教育。

【张剑华,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与其“限制距离”,不如“把握距离” 下一篇:家校协同 文化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