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时间:2022-09-21 04:39:54

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摘 要】当前思品课教学方法在创新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在继承传统教育方法中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品课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

一、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现存问题

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育者不研究复杂的教育环境给思品课教育工作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不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不注重分析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而是为创新而创新,照搬照抄一些方法,致使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其结果是,从事思品课教师费尽心机、千辛万苦,可事倍功半,效果非但不理想,而且产生不少负面影响。

2.标新立异,忽视方法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育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标新立异,创立新“法”上,忽视方法自身的发展。我们在长期的思品课教学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很多行之有效的思品课教学的基本方法,都在所谓的“创新浪潮”中或是因没得到及时地继承发展创新被淘汰了,或是干脆直接被无情地抛弃了。比如,讲授法是一种被多数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新课改以来,讲授法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不着力于优化发展它,而是想彻底抛弃它。抛弃优良的传统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对新形势下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3.机械单一,忽视方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思品课教学途径单一,缺乏有效整合。运用的各种思品课教学方法并未结合起来,形成“平行线式”运作模式,并相对独立,难以渗透,难以融合。一些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片面、流于形式。很多人常常是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忽视书本知识与教学方法的连接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承接性,以至我们的思品课教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成效。

4.呆板枯燥,忽视方法的情感性和人文性。不少学校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仍然是灌输、说教,忽视情感的投入和人文关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空洞的口号,学校没有把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并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思品课教学说教痕迹浓厚,忽略了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激起共鸣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对思品课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认识,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思品课教学效果受限。

二、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1.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性原则。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列宁讲“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必须与时俱进,站在时展的高度,使思品课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原则要求思品课教学应从实际出发,能够深入细致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切实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思品课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和社会事件,将书本中抽象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生周边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微博、QQ、贴吧等新交流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施教育。

2.发展创新,注重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原则。创新并非一定要创立新“法”,对一些优良的传统方法改进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同样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应追求的创新形式。我们在长期的思品课教学中所积淀下来的很多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我们的创新必须尊重这些传统,应该在坚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创新。这样既降低了创新的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又增强了思品课教学工作的延续性,利于我们找到思品课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使思品课教学工作持续、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3.有机配合,注重系统性原则。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变化又快,思品课教学不能靠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而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为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解读‘追星现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各种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按照:调查研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由讨论——及时反馈——教师讲解的模式探究学习。并注重方法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有效整合资源,以学为重心,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4.情理交融,注重以人为本原则。情感的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思品课教学只有在情感上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消除心理屏障,打开心扉,主动接受教育。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还要晓之以理。善于在融洽而平等的交流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学生,使其提高认识,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总之,我们必须将情和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情为先导,以理促升华。“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以热情点燃学生的生命,用哲理启迪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品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思品课教学工作者与学生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5.

[2]张宝君.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2(7).

上一篇:浅析如何创建高效高中英语课堂 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