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建设浙西南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

时间:2022-09-21 03:01:34

整合资源 建设浙西南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

[摘要]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浙西南原有的畲族旅游开发地还不具备作为畲族旅游目的地参与较大范围竞争的优势,笔者从分析景宁县和老竹镇的畲族旅游发展的不足和原因入手,提出只有立足于发掘和创新,丰富畲族文化内涵,整合资源打造目的地旅游文化,制定与实施合理的定位战略,提升畲族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形象,形成浙西南畲族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畲族文化 品牌

旅游目的地是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要素资源通过各种传播形式作用于旅游者,并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的综合印象。在21世纪旅游业进一步竞争加剧的潮流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浙西南的丽水原有的畲族旅游热潮有些退却,畲族旅游应如何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应深化并升华畲族文化内涵,完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精心设计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成畲族旅游目的地。

一、原有畲族旅游发展的不足之处

1.畲族旅游产品单调,旅游吸引力弱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参与并能引发其旅游兴趣的事物、事件或现象,其数量和质量(等级)决定了对旅游形象市场基础。畲族文化渊远流长,作为旅游吸引属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类或是文化类,由此畲族文化除了蕴涵于景观与活动项目之中的文化之外,还应包含了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文化、社区文化和环境文化,才能对游客旅游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畲族风情游是丽水旅游的一个拳头产品,局限于早期的建设中而忽略了对其的发展研究,对其文化的演绎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目前举办各种畲族风情活动如“三月三对歌”、“婚俗表演”、“畲山风片断”也只是只有演绎,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在2003年的旅游资源普查中,畲族旅游相关的单体只有六七个,资源等级为三级、二级和一级,因而其作为吸引物的数量和质量(等级)较低,旅游吸引力也就较弱。

2.虽有促销策略,但畲族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处于较低的状态

知名度是形象主体被公众认识了程度,誉度是社会公众对形象主体的信任和赞许程度。近年来畲族旅游一直在不懈地促销,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其促销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所提高(见表1),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一是只有短期计划,没有相对长期的计划没有考虑也没有按步骤地进行;二是促销方式用得最多的是广告,其他还包括节事活动(如畲族三月三风情节)和参加一些大型的交易会等,这些方法的效果是不尽相同,广告的效果经常处于未知状态,节事活动和大型的交易会效果较好,如2006年“五・一节”老竹镇吸引游客3万人次,但在促销中对活动的影响力估计不足,甚至没有准备充分的宣传资料,于是投入与产出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三是没有建立专职促销队伍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四是接待能力的提高的幅度跟不上促销的力度,又一次影响好不容易树立的美誉度等等。由此,人们心目中是认可畲族旅游的存在,却没有把景宁和老竹镇认为是畲族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公众对畲族旅游目的地认知的建立。

3.原有畲族旅游景区没有重视其现实状况,发展注重短期效益

笔者调查畲族风情游景区现实形象,从2006年3月到6月时间持续了三个月,选择了莲都区、景宁县城、老竹镇三个点作为主要调查地点,开展随机访问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旅行社和英特网分别对杭州市、上海市的旅游爱好者展开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2023份,得出结论:一是服务形象较差,实力形象一般,外观形象较差(见表2);二是旅游资源较好,旅游目的地设施一般,服务不理想,行业管理水平低,社区参与少(见表3)。其主要原因:一是旅游者购买畲族风情游,均属于一次性的购买,只是体验了一下畲族风情,没有留下深刻的畲族文化综合印象,无法激发长期吸引力;二是无法体现与当地文化的差异性,无法吸引频繁的周末休闲和游憩;三是旅游设施种类少、规模小、档次低,当地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不佳,对接待的主要力量农家乐产品缺乏有效地管理。

4.缺乏品牌资产管理,向旅游目的地发展根基不实

品牌资产就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一切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它可超越一般资产价值,它对消费者的动员力和号召力极大,对于自己喜爱的、知名度高的品牌,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一些的价钱。畲族旅游品牌的资产管理是在经营中成功向旅游目的地发展与过度的基础。但是目前畲族旅游品牌的经营状况存在不足:

首先,缺乏足够深度的民族文化内涵支持。在创建畲族旅游品牌后,旅游项目内容上穿插体验式的、娱乐性的节目,还有表演从《畲山风》中获取的舞蹈片断,演绎形式是浅显和低层次的,没有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切合点,更没有重视品牌中的服务文化构建。

其次,品牌经营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在旅交会上屡屡推出畲族旅游产品,却仅是局限于“地方特色”,在吃无形资产的老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实在地跟进相应的品牌营销和品牌推广策略,造成营销滞后现象。

再次,缺乏品牌资产管理意识。在品牌的资产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创新和特色,没有体现出相应的经济价值,致函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

最后,忽略品牌建设的整体性和延伸。畲族旅游在品牌建设上重旅游项目轻旅游服务、旅游环境与旅游企业,影响了该品牌的饱满性和整体性。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注意品牌延伸策略的使用,产品比较单一,坚守在原来的阵地,固步自封,没有推陈出新,现已面临种种问题与挑战,如此将会导致逐步偏离原清晰定位而失去了个性化魅力。

二、加强畲族文化的旅游整合,树立畲族旅游文化品牌

崔凤军应《青年时报》采访时曾说:“现在一些景点存在危机,简单模仿、重复建设同样的景点导致削价竞争,缺乏竞争力,关键就是缺乏创新精神。”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魂──深厚的畲族文化,就是通过不断地整合与规划,挖掘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才可确保畲族文化的旅游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增值。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力支撑,畲族文化的旅游整合具体要通过三个步骤完成。

1.创立畲族旅游文化阶段

此阶段要求将核心产品延伸设计。畲族旅游的核心产品为目前的畲族风情游的进一步放大与挖掘,把“山哈酒”、“畲家草药”、“畲家风味餐”等等一并纳入,重新包装与设计,注重强调与旅游者的亲和性,形成核心产品群,使畲族旅游产品形象展现出主要的畲族文化内涵。

2.族旅游文化品牌优势阶段

此阶段要完成明确个性和推广两大任务。首先沿着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寻求竞争优势如畲族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有形的物质优势无形的服务优势、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以及相应的规划与管理人才等等。其次,要借助各种途径与手段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举办全国唱畲族山歌比赛等,扩大市场占有率。

3.族旅游文化品牌阶段

时光飞逝,畲族文化不断被汉文化同化,畲族旅游产品在不断地失去优势,在不断挖掘畲族文化的基础上,不能停留在文化研究或演变成旅游项目的现状,要不断发展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创新形式,如提倡与恢复讲畲语、着畲服、过畲族节气等方式,把畲族文化在畲族旅游目的地自上而下、从内到外地渗透,畲族旅游文化提升是有理而可能的。

三、合理的形象定位,预防畲族旅游资源的“公地悲剧”

对旅游者而言,是什么促使他们对畲族旅游目的地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他们前往?其着眼点是目标旅游者的心理感受,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也在于此。

对众多的形象要素调查分析后,选择那些在华东范围内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或者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要素进行定位,突出畲族特色、强调其独特之处,如华东第一个畲族自治县、畲族三月三风情节、慧明茶、《畲山风》等等都可作为定位的元素。但是景宁县和老竹镇必须预防畲族旅游资源的恶性竞争,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展开策划。景宁县和老竹镇在资源的是不同的,各有特色与优势(如表4所示)。

可见景宁县在资源元素上占据大部分优势,而新兴的老竹镇却没有多少优势,但老竹镇的可进入性较景宁县好,而且只要畲族风情产品策划将二者的优势进行互补,使旅游者体验的多重化,则可将浙西南的畲族风情游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各自改善自身,进行资源高整,争取提高美誉度;第二步是提高知名度,扩大传播联手打造畲族风情精品线路;第三步统一策划定位,共同打造畲族旅游目的地形象。具体地说可从人心所向历史形象、现实形象未来形象和市场形象等方面展开(见表5)。

参考文献:

[1]Gallarza, Gil and Calderon. Destination Image: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肖江南: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

[3]田洪邹再进:城市旅游形象策划.重庆师范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4]李蕾蕾:旅游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5]沈祖祥张帆:旅游策划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6]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年第1期

[7]余明阳朱纪达肖俊崧:品牌传播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5年

[8]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经济地理,第21卷第4期,2001年7月

[9]于海志: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10]刘民英:黄山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 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秦皇岛“夹缝突围”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新形势下提高长沙利用外资质量的途径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