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会计人员机制设立初探

时间:2022-09-21 02:45:39

公共会计人员机制设立初探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问题成为困扰会计界的话题,其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法规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代法的,也有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职能弱化、乏力无术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单位会计人员“身份”不清、职责不明、缺乏应有的独立性造成的。目前,我国会计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初见成效。如大力推行的会计委派制,实行统管统派和集中核算制度等等,但这些只能从局部来缓解局势,无法从较深的层面来根治该问题。笔者拟从设立公共会计人员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第一,会计人员的现状。

一是会计人员的“身份”模糊不清。一方面,会计人员要依法对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这一方面看,会计人员具有“国家”身份;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员,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单位的利益是一致的,工作立场往往是站在单位一边,为本单位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这一方面看,会计人员又具有“单位”的身份。因此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二是会计人员职责不明确。尽管在会计法规中对会计人员的职责作出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不甚明确,加上惩罚措施不严格,执法不到位,导致会计人员不依法办事,不正确履行职责,为违法违纪行为提供方便,有的甚至与单位决策者和管理者串通一气,共同作案。由于有单位领导的庇护,违法违纪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会计人员处于放任自由、为所欲为的局面。

三是会计人员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具有最高的权力,常常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甚至授意、指使或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税逃税,贪污、侵吞公款。会计人员在单位里由于处于附从的地位,只能言听计从,惟命是从,毫无发言权可言,必须服从单位领导的意图,否则自己的升职、晋级、聘用等切身利益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到打击报复,会计人员常常处于“两难”困境。

四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在不断地开展,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整体综合素质来看,仍然偏低,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后继教育常常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会计用人体制存在严重缺陷。由于单位领导拥有任免会计人员的权力,因而任人唯亲,讲人情,讲关系,许多根本没有经过会计培训和接受会计教育的人员也安排从事会计工作,有的甚至无证上岗,会计职业道德更是无从说起。会计人员处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不高的状况。

第二,设立公共会计人员的构想。公共会计人员是指具有独立身份和公共性质,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承担着明确的工作职责的会计工作者。目前在我国,记账单位和统管统派会计人员实质上都充当着公共会计人员的角色。如何设立公共会计人员,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公共会计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作为公共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独立的工作身份和特殊的工作地位,这是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履行其职责的基本前提。公共会计人员要从各单位独立出来,与单位不再存在任何人事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由于他们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性,摆脱了人为干预、受制于人的处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使其做到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较好地去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公共会计人员要接受国家会计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依法办事,对国家负责。

二是公共会计人员的性质。公共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公共的性质,即会计人员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公共的,是用人单位共享的会计人力资源。公共会计人员由其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派到任何一个申请单位去处理会计事务,即公共会计人员的工作对象,由其组织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统一协调安排,既不能考虑会计人员的个人意向,也不能顾全用人单位的主观愿望。同时,还要定期实行会计人员轮换制度,避免会计人员与用人单位形成利益的“共同体”,确保会计人员的公正性。

三是公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公共会计人员应是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实务工作者,由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作为一名公共会计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参加过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如大中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参加过脱岗进修的在职会计人员和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初级或以上的会计师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等;参加过必需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的会计人员要求过去无不良记录;具备一定的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可塑性强,要求年龄适宜,身体健康,综合素质较强,具有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是公共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公共会计人员是属于一般事务型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他们充当的角色即为现在的“会计”角色,负责单位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为国家提供真实可靠的单位会计信息,并为单位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会计服务。各单位可以自设出纳人员。以配合公共会计人员的工作。同时要注意,公共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要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财务咨询公司的工作职能划分清楚。

五是公共会计人员的管理。公共会计人员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办法来确定:按照现有管理体制,在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事务管理局下设公共会计人员管理处,由其行使管理和指导的权力;在国务院成立国家会计局,在省、市、县分设各级独立的地方会计局,由各级会计局直接负责公共会计人员的管理;归口到各级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组建公共会计人员营运公司或组织,这种公司或组织具有法人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在业务上要接受会计主管部门的管理。公共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设立公共会计人员,首先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会计队伍,以满足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要,这样可以通过公开招考、对现有会计人员择优录用和强化培训等方式来解决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储备问题。

上一篇: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下一篇:也谈审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