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时间:2022-09-21 02:40:48

以读代讲,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它是理解读物内容,吸收语言资料,表述内心世界不可逾越的途径。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反复诵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给予我们语文教学很多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同时,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也只有通过多读来领悟其中的要点和妙处;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理、语言的韵美,也是通过多读,才能心领神会,甚至潜移默化。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要化“繁”为“简”,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精读课文、阅读课文和古诗词三种形式课文教学谈谈看法。

一、精读课文中的以读代讲

精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精读就是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研读,对文本的用词造句、段落层次、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揣摩品味,细读探究,有时甚至要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因此,对于精读课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以“读”为主,以“讲”为辅,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有的放矢地读。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去读,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读、诵读,培养他们的语感,激活其生活经验,使其通过直觉、感悟、联想、想像等途径,快速理解文本,也为下一步品读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可这样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第一遍读,让学生从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弄懂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新词。第二遍读,主要是从读中去理解课文;第三、四遍读,则是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仔细揣摩,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更深入理解,也是对语言文字的反复玩味,主要通过对朗读中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体会来紧抠语言文字。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鸟多和欢的特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读出鸟数量多的特点?”“谁能读出鸟欢的特点?”“谁又能读出鸟的天堂的美?”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试读。在读与评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体会到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这样一来,“读”代替了老师所谓的分析提问,既减轻了负担,又加深了印象,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岂不一举三得?

二、略读课文中的以读代讲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它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在理解的深度上有所下降。因此,对于略读课文教学,教师就不要面面俱到,当然也不是放任学生乱读,没有目的地读,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重点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就能达到学习掌握的目的。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与象共舞》,把略读课文的以读代讲发挥到极致,其中有一段读的指导是这样的:出示句子: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

三、古诗词教学中的以读代讲

古诗词是生命的歌唱,是美丽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词教学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

“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殊不知教诗的最好的途径不是讲诗,而是诵读,以读代讲,让“诗词”凭借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做到“以读代讲”,笔者认为可通过这几个环节,即读通顺课文-读出节奏和语气-读出感受-读中想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总之,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也不是问会的。“少教多学、以读代讲”,让教学从“繁复”走向“简单”;让教学从“问题”走向“能力”;还是让我们重视“读”吧,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琅琅书声。这样,我们的语文课自然语文味十足了。

(作者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小学)

上一篇:听课、反思、提高 下一篇: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精于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