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高质轻负”理念,培养全面发展学生

时间:2022-10-10 09:36:01

践行“高质轻负”理念,培养全面发展学生

多年中,我校始终遵循“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创家长信任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六年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走“文化理校、思想办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发展促校、质量亮校、个性强校”之路,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以“高质轻负”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家长信任、社会信赖和同行信服。

“高质轻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当今优质教育的永恒追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区教育部门关于“高质轻负”的文件精神,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高质轻负”的重要意义,全校教师已经达成了“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而是要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量,不是只看分数,而是要提升学生全面整体素质”的统一认识。

一、明目标,“高质轻负”的内涵定位

在新形势下,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已全面融入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所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再只是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究“高质轻负”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

1.关于“高质”。

“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质”是前提,“轻负”是目的,质量高才能负担轻。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保证,单纯的“轻负”将失去意义。所以,我们把“习惯培养,全面发展”作为学生成长目标,坚持以“高质轻负”为核心,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融挑战于其中的充实而快乐的事情,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

2.关于“轻负”。

“轻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真知,成长成才,适度的压力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关键是这种压力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所以,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压力和负担,这些过重的负担包括过高的期望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荷、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多的身心疲惫感以及过于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等。

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加强理念宣传,营造正确的质量导向;通过家长会、家长漂流日记、校报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质量观念,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推举措,“高质轻负”的实践探索

为了践行“高质轻负”的内涵,我们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开足开齐课程为保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效课堂为关键,促进学科与学科、学业成绩与身体素质、基本能力与个性特长的均衡发展。

1.完善制度,监管到位。

学校秉持“高质轻负”的教育理念,多渠道、多举措地推进并落实天津市教委出台的减负措施和区教育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河东区实验小学减负规定》及教师承诺书。

(1)“日清周结月评”的精细化管理。

所谓“日清”, 即当日事情当日清理;周结,即周末小结每周重大事项;月评,即每月评比文明班集体。每天,值勤教师从学生进校、师生仪表、晨读、课堂、课间、学生值勤、两操、午休、课外活动、放学(路队、静校),到校园安全、教师出勤、车辆摆放、卫生、财产节约、好人好事等全方位检查校园的每一处,并作详尽记录,标注对当日问题的处理和建议。特别是午休时对学生作业量的抽查和对个别教师作业量较大的实名警示,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凡是被日清点名批评三次的教师取消当年评优资格。2009年2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日清周结:一所大规模学校的管理秘诀”为题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2)家长满意度调查。

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公信度,做家长满意的教师,我校每学年都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从师德、课堂教学、作业量及班主任工作等十个方面,征询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意见,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我们给予“倍儿棒”的鼓励,三个“倍儿棒”就可以去后勤处换取小奖品。

2.校本研训,打造团队。

(1)培训教师,提高水平。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落实“高质轻负”的关键。一般而言,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而一位很负责但水平不高的教师,对其所任教班的学生来说,可能是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者。因此,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刻不容缓。近些年,我们不定期请专家、名师走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2010年至2012年,分三批共选派153名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接受高层次培训,创造机会让他们继续充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执教能力。

(2)结合课题,行动研究。

结合我区重点课题“构建学科教师‘三级人才链’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实施未来学科名师行动方案。我们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形成“专家引领、骨干带头、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名师工程”为突破口,搭“互助合作”平台,倡“互动交流”共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每学年更新,知晓自身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3)实施捆绑式做课和评价方式。

把以往对教师个人孤立评价转化为把教师个人融入到团队中去评价,构建“协作、共建、多赢”的学科组,真正体现事业共创、任务共担、困难共当、成果共享,给教师的和谐合作以动力与鞭策,凝聚成为一个有共同联系、共同追求的教师共同体。每学年无、无体罚、无学生伤害事故、无矛盾的学科组可申报“和谐班组”称号。

2010至2013年,共有156位教师在市、区做观摩课或双优课比赛获奖;省市级以上获奖及109篇。学校被天津市教委确定为校长培训基地,树立了学校品牌,打造了学习型团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高质轻负”打造了坚强的后盾。

3.关注课堂,提升质量。

我们坚持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三大方略”,即,课前,通过“说教材”活动,提高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课中,通过开展“教改大课堂”活动,实验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教师通过写“课例分析”,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做法和效果,不断修改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2010年12月,我校教学研究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方略》获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1)坚持“说教材”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前提。

要达到“高质轻负”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备好课,我校开展的“说教材”活动是检验教师有效备课的最佳措施之一。“说教材”包括:说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说本册书或一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的内容标准;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校教师从最初说教材的点面结合,逐渐发展到立体说教材的层面,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标下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做到了整体建构,高屋建瓴。实施有效教学,最后达到有效教学目标,避免因要求过高或过低而人为地给学生加重学习负担。同时,在备课和“说教材”的过程中预设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避免盲目教学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如今,以我校为起点开展的说教材活动已经辐射到全国各地,我校教师受邀前往十余所兄弟学校进行展示和指导。在已举办的前四届说教材大赛上,我校选派的教师皆获大奖,我们还汇编了多册《说教材文集》。

(2)坚持高效课堂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根本。

“高质轻负”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师只有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实现“高质轻负”。我校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明确的素质观,坚持“生本”思想,真正做到“六减六增”,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记忆负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硬性统一的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自信心培养;减少“接受”性负担,增加“探究”性活动;减少“苦学”负担,增加“乐学”情感;减少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展示课,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在参与中学,在参与中思考,在参与中发展,做到起点低、切入准、训练实、容量大、手段新、方法巧、反馈快、效率高,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体验。

五年中,我们坚持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五环节教学法”,即温故知新,明确任务;指导学习,合作探究;质疑交流,主动建构;变式练习,拓展提高;学习小结,完善结构。将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全力构建“高质轻负”的育人课堂。自2008年9月至今,我校每周四上午面向全国开放教改大课堂活动,从学校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从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名师到全国名校名师、专家,东西南北,精彩纷呈,如今已坚持五年,共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489位教师参与讲课,听课教师更是达到万人之多。

(3)坚持教学反思是实现“高质轻负”的途径。

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所以,要实现“高质轻负”就必须学会反思,写好课例分析。规范的课例分析包括一个前言、三个反思、三个附录。三个反思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三部分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对一节课的评价和反思能力。三个附录是:修改前的教案(上课时的教案)、修改后的教案(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板书。小结精彩所在,反思不足之处,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坚持作业控制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关键。

学校明确规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除此之外,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作业设计的立足点在有效、有度、有兴趣,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避免盲目布置作业,杜绝机械的抄写练习作业,提倡动手型、趣味型作业,增加体育家庭作业。在节假日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创新作业,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成长,在知识的运用中成长,使“轻负”落到实处。学校还设立微型课题“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人人参与。

(5)坚持多元评价是实现“高质轻负”的保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高质轻负”的着眼点,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其个性发展。无论学生在哪一方面表现出色,如有礼貌的孩子、主动捡起纸屑的孩子、做操认真的孩子、唱国歌响亮的孩子……都会得到一枚“你真棒”,10枚“你真棒”即可换取一枚精美书签,集齐2枚书签即可以兑换一件T恤。变学校和教师的“你必须这样做”“严禁你那样做”为学生的“我想这样做”“我愿意这样做”;学校的心愿树最受学生欢迎,他们把祝福和愿望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树上,我们每天都会去看,帮助学生实现力所能及的愿望,为他们搭建实现大愿望的平台,如有的学生想当升旗手,有的学生想当值勤生等,都已实现。当学生看到他的想法得到学校重视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他在一天天进步。

三、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

1.培养好习惯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生。因而,我校的办学特色确定为习惯教育。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我们细化为60条,学校开发的校本读物《好习惯口袋书》《安全自救100招》和《好习惯全球游学生护照》,学生人手一本。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需得到学生自己、家长和伙伴的监督认可,每学年循环一次,直至毕业。

另外,从2009年开始,我们以“习惯教育”为主线,实施每天习惯十分钟训练、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争创好习惯达标班三项主题教育活动。一周5天分别是卫生、书写、阅读、安全、礼仪五个训练主题;每年12个月分别是安全、礼仪、学习、健康、合作等12个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班级之星、校级之星评选及“好习惯达标班”争创等活动。三项主题教育活动构成了习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网络,而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

2013年5月22日《中国教育报》以“好习惯是这样炼成的”为题进行了报道。我们编写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已经开始使用。

2.“三院一中心”活动。

我校始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艺体育培训等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数学节、运动会”等传统活动,成为学生书写激情、实现自我的舞台;特别是我校日常开展的“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三院一中心”活动,更是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焕发了学生的活力,使他们个性张扬,特长得到发挥。

“三院一中心”下属42个学生社团,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如,“少年科学院”中有趣味数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少年文学院”中有诗词朗诵、写作、小记者等项目;“少年艺术院”中有泥塑、创意画、素描、手工制作、合唱、舞蹈等项目;“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中有田径、兵乓球、健美操、球类、棋类等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活泼新颖的各种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吸引着学生亲自去尝试,亲自去实践,亲自去体验,学生在一个个活动的参与中历练,培养了学习能力,最终为实现“高质轻负”有效服务。

2012年11月19日,我参与新华网视频直播“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专题访谈;2013年9月5日,我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孩子负担过重,家长难辞其责》。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学校必须从学生终身的发展和幸福出发,关注学生生命的存在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努力践行“高质轻负”,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 下一篇:黑莓苦酒自酿自饮